范德洲
“同學們,上我的課,你可以以自己最舒適的姿勢上課,走動、靠墻,甚至躺著都行,就是不許規(guī)規(guī)矩矩坐回座位?!边@道新奇又荒誕的指令,就是湖北大學楚才學院的暑假小學期教師盧世林的“金語”。7月11日下午,湖北大學楚才學院暑假小學期的《名著鑒賞》課上,學生們被下了一道特殊指令——禁止坐在椅子上聽講。(武漢晨報報道)
也許是因為我們一直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正襟危坐,因此,突然聽到這“不準端坐”的“金語”,相信每個人都有腦洞大開的感覺,有人更是將其稱為“人性的回歸”。這樣的課堂,必然讓學生格外輕松,在如此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自然是樂在其中。這也正是許多人為此大聲喝彩的原因,尤其是,當我們將這一“金語”置于寓教于樂的背景考量,那更是體現(xiàn)出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畢竟,學習需要認真,而認真并不意味著懸梁刺股!
不過,如果我們由此而將“不準端坐”的“金語”視為“人性化教學的回歸”甚至是完美無缺的教育理念而大加贊美,那也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允許學生甚至躺著聽課,這確實有助于他們的放松,有助于思維的發(fā)散,只是,凡事皆有度,課堂規(guī)則也必須考慮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可走動,可靠墻,可躺著”課堂規(guī)則,用于大學生這一群體,用于名著鑒賞等課程,應該有其可取之處,而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用于所有學生,用于所有課程,顯然會無法收場。
事實上,“不準端坐”這一課堂規(guī)則自身也存在著極端因素。允許自在地躺著,為什么就不能允許端正地坐著?我們可以批評端坐的不足之處,然而,坐著聽課甚至就是端坐著聽課,本身也是一種選擇。更何況,端坐著聽課并非毫無是處,而躺著聽課和走來走去的聽課,也并非毫無弊端。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在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在我們暢所欲言的時候,來回走動,或許確實有助于我們充分發(fā)揮,而需要我們演算過程的時候,來回走動應該不是最好的選擇。而即便是思考問題,許多人也更習慣在冥然兀坐中,思如泉涌。所以,面對“可走動,可靠墻,可躺著”課堂規(guī)則,我們應該肯定這名老師的創(chuàng)新;而面對著“就是不許規(guī)規(guī)矩矩坐回座位”這一“條款”,我們更應將其視為調(diào)侃,而根本不應拔高到“人性的回歸”這一高度。
教育教學都需要創(chuàng)新,但是,創(chuàng)新與徹底顛覆傳統(tǒng)之間,不能畫上等號。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中,確實存在著墨守成規(guī)的因素,而名為創(chuàng)新實則折騰的鬧劇也不在少數(shù)。“不準端坐”作為一種嘗試,我們理應包容,甚至也可以支持;而將其拔高為“人性回歸”,顯然是錯誤的解讀。
(作者單位:安徽蕪湖縣第一中學 )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