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曉
摘 要:在如今新課堂課改的模式下,增效減負已經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在以往所實行的應試教育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很難在學習語文的過程當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生們只會越來越厭煩語文這一學科,從而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會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既阻礙了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又對日后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極大地阻礙。因此,實行增效減負這一教育模式將會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學習語文,加快了新課堂改革的進程,合理地促進了小學語文學習的發(fā)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 增效減負 策略
一、課堂教學模式
1.優(yōu)化教學結構
小學的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相對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又由于基礎知識的瑣碎與復雜,從而導致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普遍的將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情況作為評價一個學生的表現優(yōu)異的標準,從而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在這種死板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將不能感受到學習語文過程當中的樂趣,從而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忽略了知識點,只將其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從而降低了課堂效率。在新的課改模式下,教師應該做的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討論、研究等方式加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1]
2.教授學生如何學習
在眾多的語文教師當中,往往大多數教師都會有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在眾多條件都兼?zhèn)湟约皩W生在課堂上都認真聽講并且認真做筆記的情況下,仍舊有許多學生的語文成績提不上來。在這里,教師的教學水平是一方面,很大的原因還是由于教師并沒有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沒有教授給學生適當的學習方法,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陷入了一個誤區(qū),導致學生的成績提不上來。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科,只有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積累才能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提升。尤其在小學階段,基礎知識的扎實以及習慣的養(yǎng)成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授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并且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在面對困難的問題時應該勇敢的提問。[2]
3.關注每一名學生,活躍課堂氛圍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地了解每一名同學的想法,并且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將自己的想法及時的表達出來,并且讓大家進行點評。不管學生的想法如何,教師都應該進行鼓勵,不可以由于種種原因就立即否定學生的觀點與想法,如果這樣做,學生的積極性將會被嚴重的影響,從而導致學生在以后的發(fā)言中變得膽怯,甚至影響日后的語文學習?;钴S課堂的氛圍對學生的幫助是非常大的,現如今,小學生都具有著張揚的性格,教師有時會不能理解學生的想法以及要求,這是就需要教師進行合理地應變,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在課堂上的時間上進行合理地分配并在講解基礎知識之后要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由討論并進行問題解答。剩下的時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展,與學生討論一些熱點問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辨析能力,來分辨那些學習語文能力不同的學生,讓語文水平高的學生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水平較低的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這樣做就會極大地幫助學生提高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而是為了喜歡而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實現減負的同時也實現了增效。
二、增效減負的策略
1.改變作業(yè)模式
現如今,課后作業(yè)是給學生造成壓力與負擔最主要的因素,在應試教育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師大多要求學生多加練習,并且為學生訂購大量的習題集,有的甚至語文這一門學科就達到了4本,雖然題海戰(zhàn)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反應能力,但是在這種大壓力下,學生不得不在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來完成作業(yè),給學生的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根據數據表明,許多小學生的家長都反映學生的課后作業(yè)繁重,甚至有些小學生為了完成任務熬夜寫作業(yè),從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對學生的身體和學習都沒有任何的好處,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健康。與此同時,機械化練習通常都是事與愿違,很多學生表示這樣的方式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并且由于長時間的對一種知識的學習,必然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由此可見,教師應該合理的對當今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教師應該在課后作業(yè)當中進行篩選,選擇不同的知識點,而且盡可能地在讓學生對知識完全了解的同時又不會有很大的壓力。
2.進行多元化教學
教學方法也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教師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直接關系到課堂效果。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師習慣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依舊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在一節(jié)課結束后也不管學生是否聽懂、理解課堂內容,就會繼續(xù)講解下部分的知識,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忽視了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地位,導致學生只能機械化的學習知識,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這時,教師就應該深刻的理解如今新課改模式下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知識模塊給學生進行不同的知識講解,從而讓學生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教學的效果可以知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時,學生就會在課堂上更加積極活躍,從而對課堂知識有了更加深層的理解。[3]
結語
在新課改的教育體制之下,教師應該適當地進行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的改變,將自身由課堂的主導變成引路人,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合理改變,教會學生使用良好的學習方法,并且?guī)椭鷮W生進行正確的學習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活躍課堂氛圍,語文這一學科相對來說是知識面比較開闊的,所以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自由地進行交流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增效減負。
參考文獻
[1] 趙世同.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5):82-82.
[2] 朱愛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探析[J].時代教育,2015,(24):240..
[3] 張明其.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的探究[J].小作家選刊,2015,(35):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