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廷舜
摘 要: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積極作用。而比較閱讀屬于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與時代要求相符,將其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及教學質量。本文就對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比較閱讀;應用
比較閱讀是將兩個或以上具有相近內容內涵的文本放在一起,讓學生分別閱讀,然后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出兩個文本的差異之處與共同之處,在比較中學習更為全面、深刻的知識,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當然在比較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對文本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比較與分析,從中提煉出精華的部分,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目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比較閱讀,已經成為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比較同一體裁或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
學習同一體裁的作品時,可以利用比較對其相同點加以準確把握,全面了解一種文體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特點等;或者是對文體的不同點進行比較,詳細了解這種文體,在閱讀學習中做到游刃有余。例如議論文的基本要素為論證、論據(jù)、論點,但不同的議論文在寫作方法上有所差異,有些是采用隨筆的方式由事及理,有些則是按照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展開,還有些采用先破后立的方式證明中心論點。此外,每種文學作品的題材都具備獨特的寫作技巧及文章結構,學生對不同體裁的作品進行學習,能夠掌握文章的整體結構和更多的寫作技巧,因此在初中語文學習中要熟練引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以便有效區(qū)別不同體裁的作品,提高學習效率和文學水平。
二、比較同一題材的文學作品
任何閱讀文本和閱讀材料都是作者根據(jù)個人經歷或自身真實情感所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賦予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生命,而且不同的文學作品有著自身的獨特風格。學生在閱讀和學習優(yōu)秀的文本時,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作品所存在的背景、態(tài)度和想法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需要通過自身的比較閱讀對文本作品之間思想情感的差異進行尋找,獲得更多體驗與感悟,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促進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梢哉f,作家因思想觀念和生活閱歷的不同,即便寫同一題材的作品,也會在情感、選材、立意等方面有所不同,如都是寫秋的詩詞,毛澤東看到的是: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而馬致遠筆下的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柳永筆下的則是“楊柳岸曉風殘”“驟雨初歇”、“寒蟬凄切”。其中毛澤東的詩句描寫了充滿豪情壯志的秋境,馬致遠和柳永的詩句則是描寫了悲涼的秋色。沒有比較則沒有鑒別,無法彰顯文章的特色。當學生閱讀一篇描寫秋天的散文或詩歌時,如秋芳的《秋天》,如果直接讓學生對文本的思想情感進行體會,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手,但若把不同問題風格和同樣體裁的作品進行比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何秋芳筆下明凈、清純、寧靜、悠遠的秋天。通過比較,學生能感受到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在閱讀中通過事物的表象看到其本質和蘊含的深刻情感,從而真正走進作家的內心世界。
三、比較同一文學作品的內容
比較閱讀的方法也適用于同一文章的閱讀,如魯迅的《孔乙己》中處處采用了對比的方法。小說《孔乙己》一開始就描寫了“穿長衫的”和“短衣幫”這兩種不同身份的顧客,他們的喝酒方式和服飾都不同:一“坐”一“站”;一“長”一“短”;一“里”一“外”一邊是“要酒要菜”,一邊是“用錢并不闊綽”。這些描寫有著鮮明的對比,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穿長衫的”有錢有勢、大模大樣、悠閑自在,而“短衣幫”則生活貧困、辛苦勞累。文章揭示出顧客的階級對立和貧富懸殊,向學生展現(xiàn)封建社會的本質特征展現(xiàn),為孔乙己的出場設置復雜的人際關系,也為下文對孔乙己悲慘命運的推斷埋下了伏筆。
四、比較不同作家的文學作品
不同的作家會有自身獨特的寫作風格,創(chuàng)作的文章中也會蘊含著不同的情感,這種風格的差異在古代詩詞中具有極為突出的表現(xiàn)。如李清照的詩詞含蓄委婉、李賀的詩詞變化多端、李白的詩詞浪漫與放浪不羈、柳永的詩詞纏綿悱惻、王維的詩詞生動細膩等。這些都是不同的作者賦予詩詞的不同情感,學生在比較閱讀中進行品味和領悟,享受不一樣的文字體驗及多樣獨特的風格,促進自身文學素質的提高。
五、比較同一作家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
比較同一作家在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可以了解其思想觀念、作品風格、寫作技巧的轉變過程以及豐富的心路歷程,更加深刻與全面地了解作家。若教師只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研究作品,則不能讓學生全面了解作家,也不會對作家的作品風格有印象。如魯迅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位置,寫過很多雜文與小說,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可以從不同側面了解魯迅先生,其中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流露出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社戲》展示了充滿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畫卷,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們的深厚情感及對自由生活的向往;《藤野先生》則表現(xiàn)作者對老師藤野先生的愛戴之情,流露出對祖國深沉而真摯的愛。一個人一生所讀的文學作品也只是滄海一粟,若能全面深入了解某位作家的作品風格和性格,今后遇到其創(chuàng)作的文章則理解起來相對容易。
六、結束語
比較閱讀作為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將其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時,可以比較同一體裁或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比較同一文學作品的內容、比較同一作家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等。這樣能夠有效銜接新知識與舊知識,很好地聯(lián)系課外與課內,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面,使學生在比較中形成系統(tǒng)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閱讀能力與文學素養(yǎng),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艷蘭.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4,12:13.
[2]傅杰.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0:107.
[3]宋鶯.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93-94.
[4]單宗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境分析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