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京之夏

    2017-08-23 16:57:11阿犁
    旅游 2017年6期
    關鍵詞:北京

    阿犁

    北京,歷史上曾經(jīng)是一座河湖縱橫、清泉四溢、稻花飄香、禽鳥翔集的美麗城市。在數(shù)千年間,水,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北京人,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水文化,并塑造了歷史中的水城北京。解讀北京水系是了解這座文化底蘊濃厚的古都的另一種方式,也是通往北京歷史、現(xiàn)代與未來的航道。

    北方的江南

    從高空俯視北京,穿流著京城的永定河、拒馬河、溫榆河、潮白河、洵河、北運河等等美麗的河流盡收眼底。不同于高空看到的鐵路、高速路、國道等,河流的美麗在于它是生命的象征,每一條河流蜿蜒的河道兩旁都必然有著蔥蔥綠綠的景象,讓雙眼不自覺地變得舒服起來。然而,北京這座眾多河流穿越環(huán)繞的城市卻是中國水資源最緊缺的城市之一。今天當人們討論如何解決北京水資源緊張的問題時,當南水北調這項中國最宏大的工程展開時,人們還是沒有理解這座城市,北京究竟是否缺水?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北京并不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大約在12-4億年前,北京地區(qū)淹沒在滔滔海灣中,歷經(jīng)數(shù)次沉沒與浮出,直到2億年前才大致形成今天這個地貌。到了距今一億五千萬年時,古老的北京大地發(fā)生了一次強烈的地殼變動,熾熱的火山巖漿噴發(fā)堆積出了燕山山脈的雛形。在這之后,燕山南麓又發(fā)生大面積地層斷裂和沉降。在數(shù)百萬年的時間長河中,大自然鬼斧神工地在北京這片古老大地上刻下了一道道溝痕,賜予了北京天然而豐富的地下水資源。

    從氣候學角度來說,北京按自然氣候區(qū)劃來劃分,地區(qū)平均年降水600毫米,屬于亞濕潤地區(qū)。打開地圖,會發(fā)現(xiàn)在中國同樣的緯度城市中,北京是一座降水豐富的城市。這是因為北京西有太行,北有燕山,東靠大海,既有水汽的來源,又有降雨的地形。

    除了豐富的地下水資源與自然降水外,北京五大水系串聯(lián)的水網(wǎng)也水量豐富,并均屬海河流域。北京五大水系為:永定河水系、溫榆河北運河水系(人工挖掘)、潮白河水系、拒馬河水系和薊運河水系,另有其他河流共計八十多條,總體流量豐富。

    那么,北京到底缺不缺水呢?北京缺水,不是一個自然地理概念,而是一個人口概念。在今天,北京貴為中國的首都,是中國的政治中心。除此之外,北京還是中國的“中心基地”——交通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國際會議中心、體育中心、高等教育中心、全國IT業(yè)的中心……于是在眾多中心的吸引下北京成為了一座擁有兩千多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市,而且人口還在不斷增加。因此,北京既缺水,也不缺水,將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國家的眾多中心搬到中國任何一個城市,也會缺水。

    水中的北京年輪

    對于北京這座古都來說,北京之水就是北京的歷史。透過北京之水解讀這座城市時會發(fā)現(xiàn),歷史并不是“水中月”,它是真實的、可觸摸的,北京之水講述著這座城市的前生今世。

    世界上任何城市,無論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還是新興建的城市,建城的第一需求就是水資源的保證,北京自然也是一座建立在眾多水系中的城市。翻開落滿歲月塵埃的史書,會發(fā)現(xiàn)北京自古就有一派水鄉(xiāng)風情,是一座北方水城。無論歷史如何演變,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北京的發(fā)展始終圍繞著北京水系。北京因水而建、因水而興,基本按照“水系-園林-皇城-都城”的軌跡運行,“先有什剎海,后有北京城”的民間傳說也印證這一軌跡。

    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從北方的重要邊鎮(zhèn)到全國的政治中心,北京自古就是水利建設的重點地區(qū),留下的人工水道數(shù)不勝數(shù)。北京最早的水利工程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的燕國,北京第一次成為王朝的都城,由此開始了北京水系的治理。

    三國時期,魏國的守官劉靖于公元250年在梁山(今石景山)附近的永定河上修建戾陵堰,又在這座攔水壩的東部修建了車廂渠,使永定河的水沿八寶山北部東注,于薊城北導入高梁河。到了遼代,北京被定為“南京”以后,水利工程有了新的發(fā)展。此時對宋戰(zhàn)事連連,東北海上運來的糧草經(jīng)北運河到達通州后,要快速運入南京。于是在蕭太后的命令下,人們將通州至舊薊城的一段舊河道加寬后與城墻壕相連,形成了蕭太后運糧河。金定都中都后,漕運仍舊依蓮花河水系而建,只是此時蕭太后運糧河已日漸枯竭,難以滿足中都的物資供給,于是金世宗下令開鑿金口河,引永定河水來支持漕運。

    到了元明清時期,北京成為了中國的政治中心。元朝,中國最偉大的水利專家郭守敬為北京水利建設打開了新的篇章,也為這座城市之后的封建帝都史奠定了基礎。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上升,人口也直線上升,在水資源豐富的北京,自然不會有飲用水的問題。此時北京的水利建設主要是為了防洪和滿足城市擴建的需要。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的人類活動不斷增強,特別是1949年以來對城市土地利用類型的多次變更,使得北京水系的水文特征、河網(wǎng)密度、水體分布等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保留到現(xiàn)在的河流仍然有30多條,總長達500多公里。北京還有一些河流因為城市的發(fā)展被改為地下河,比如西城區(qū)的趙登禹路下面就是一條河。

    或許歷史并不遙遠,它在這座城市身上慢慢逝去,清晰可觸。今天,當北京成為一座“世界地標建筑博覽會”,成為國際化大都市時,北京城依然由幾百座橋組成,讓人們沉浸在古老的水城之夢中。

    水塑北京

    如果說火是人類文明的開端,那么水則是人類文明存在的基礎,在農(nóng)業(yè)國家的中國更是如此。作為世界上最龐大的農(nóng)業(yè)國家的首都,北京之水無疑是另一條隱形的城市脈絡,述說著這座偉大的城市。

    在歷史中,北京市的水系非常發(fā)達,甚至稱其為水城也不為過,船舶曾是北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今天,人們所看到的北京中心地帶在古代曾是湖泊群。北京的城區(qū)與郊區(qū)的聯(lián)系常常是靠密布的河網(wǎng),像通惠河、溫榆河、潮白河上都能通船。曾經(jīng),從通州乘船可以一直開到密云城下,從通州順著溫榆可逆流而上,船一直能開到昌平的沙河。

    水資源豐富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在北京漫長的歷史中,這座城市最大的創(chuàng)傷不是朝代更替帶來的戰(zhàn)爭,而是水患。戰(zhàn)爭不是每年都有,但水患卻是北京的常態(tài)。永定河,北京的母親河,是一條桀驁不馴的河流,讓北京人又愛又恨。一方面北京城就是在永定河的沖積扇上建立起來的,而北京市后來的很多河流也都是在它的故道上發(fā)育而成;另一方面,永定河在古代阻礙著北京城的發(fā)展,永定河在歷史上曾有“小黃河”之稱和“無定河”的別名。泛濫無常的河水在數(shù)千年間一次次沖垮百姓的房屋,是北京頻繁水患的第一“兇手”。在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中,這座城市就一直在與永定河作斗爭。

    頻繁的水患阻礙著北京的城市發(fā)展,但豐富的水資源也讓北京成為了中國與眾不同的多朝古都。在元明清時期,中國最后的三個封建朝代由不同文明形式的蒙古人、漢人和滿人所締造。三個民族的文化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將都城設在北京。那么,為什么即使在忽必烈時期,這個中國地理版圖最龐大的時期,都城依然選擇在北京呢?其中的原因就是北京獨一無二的水系。元、明、清三代每年差不多都有數(shù)百萬噸漕糧源源不斷地通過京杭大運河從江南運到北京。同時,京杭大運河將中國南北相連,將南方與北方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等方面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確保國家的統(tǒng)一??梢哉f,京杭大運河是這三個朝代的重要生命線,沒有它,北京就難以成為三個朝代的都城。

    在漫長的歷史中,北京的水為北京帶來了財富,也帶來了災難,帶來了都城的榮耀,也帶來了文化的多元……北京的水不僅僅是從物質上養(yǎng)育著這座城市,它還滋潤著人們的精神世界。解讀北京水系是了解這座城市的方式,也是通往北京歷史、現(xiàn)代與未來的航道。

    水中修建的北京城

    H2O,水的化學分子式,一種人類可通過多種方式感受到的物質,人類的生命之源。世界上每一座城市的存在都依托在水資源之上,但很少有一座城市像北京這樣,不僅城市的建設與發(fā)展圍繞著水,而且城市的建筑、功能作用、經(jīng)濟文化等等都圍繞著水。水塑造著北京城的誕生與發(fā)展。當今天人們仰視北京那些輝煌的建筑時,當人們感嘆北京燦爛的文明時,是否想過這座城市的一切都起源于身邊那條默默流淌千年的河呢?

    皇家園林 防洪治水

    古都北京有著中國最多的皇家園林,每一個朝代,每一位皇帝似乎都希望通過修建皇家園林讓后人記住他的豐功偉績。于是,數(shù)百年前的北京像今天一樣,一直都是個“大工地”。北京龐大的皇家園林群需要依靠數(shù)百年的國家財政才能修建完成,那么這種舉國之力的工程是否只是皇帝們的后花園呢?通過解讀北京之水會發(fā)現(xiàn),那些皇家園林僅是表面現(xiàn)象而已,它們最大的價值是北京城賴以發(fā)展的水利設施。

    北京眾多園林的建造歷史也是一部抵御洪水的歷史。故宮是世界上最華麗的宮殿,也是皇帝的家,那又如何?洪水來臨時將皇宮與茅草屋一同變成一片沼澤。在北京的歷史中,洪水是常態(tài),北京被淹也是常態(tài)。從金代至1949年,永定河共決口漫溢140次,且呈現(xiàn)出越來越頻繁之勢。尤其是在清王朝統(tǒng)治的268年中,決口多達68次,幾乎每4年就會發(fā)生一次洪災。光緒十六年(1890年)更發(fā)生了一次百年一遇的大水,伴隨著暴雨,肆虐的洪水順著永定河沖向北京。為了抵御洪水,北京城的各城門不得不暫時關閉。但當洪水平息后,人們想要開城門時卻發(fā)現(xiàn)積水過深,城門居然打不開了。可想而知,這場洪水讓原本就郁悶的光緒皇帝感想頗多。因此,不管是昏君還是明君,北京的防洪工程都是歷朝歷代的皇帝必不可少的重點工作。北京封建歷史中最大的防洪工程之一,就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頤和園。頤和園的昆明湖除了可供觀賞,還可以讓水在這里儲存起來,起到緩沖洪水的作用。而一座接一座的古橋,實際上還是控水閘,利用高低落差的不同,有序地限制著水的流量,讓水慢慢地流淌。

    皇家園林的修建也是為了北京城的擴建發(fā)展。打開北京地圖,會發(fā)現(xiàn)眾多皇家園林都修建在北京的海淀區(qū)。海淀區(qū)位于西山山脈與永定河沖積扇的連接處,屬西山山脈地下潛水的溢出地。豐富的地下潛流在西山的東坡、山腳下的平原汨汨涌出,形成泉眼密布,溝渠縱橫的一片水鄉(xiāng)澤國。當時海淀區(qū)的水資源太過豐富,以至于坑塘遍地、蚊蟲飛舞、樹木無序、水草叢生,人類無法生存,只是一片蠻荒的無人區(qū)。

    每一個地區(qū)的開發(fā)擴建第一基礎是控制水資源,第二基礎則是利用水資源,海淀區(qū)就是在這兩個基礎上誕生的。到了元代,隨著水利學家郭守敬對北京水源的開發(fā)利用,海淀地區(qū)逐漸變得適于人們定居,并逐漸形成村莊。之后的幾代皇帝相繼在此修建皇家園林,使得海淀區(qū)成為了北京城擴建的重要區(qū)域。換個角度再看海淀區(qū)的皇家園林,拋開那些華麗的宮殿、秀麗的景色,會發(fā)現(xiàn)這些園林更本質的一面。

    通惠河 貫通漕運

    作為龐大帝國的首都,北京不同于中國其他城市。當忽必烈的鐵騎踏入北京城后,比龍椅更重要的一件事擺在他面前——吃什么?

    龐大的官僚體系、保衛(wèi)政權的軍隊、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各式各樣的人群都集中在北京。不同于今天的商業(yè)社會,封建時期的農(nóng)業(yè)社會以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式經(jīng)濟為主體。北京聚集了龐大的人群,而北京周邊的農(nóng)田必然無法滿足城市人口的需求。由于封建時期交通不便,交通成本極其巨大,如何才能解決北京人的吃飯問題呢?此外,生活在北京的人們所需要的一切都是這座城市自身難以完全解決的,更何況北京居住著眾多帝王將相奢華至極的人群。

    老北京有一句諺語:“北京城是從河上漂來的?!币馑际钦f,建筑北京的各種材料主要是通過京杭大運河運抵北京。無論是元大都,還是明清北京城的修建,所需的大量木材和磚石,大多是通過大運河來運輸。即使在今天,漕運依然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運輸模式。

    京杭大運河只到北京通州,距離北京城區(qū)還有一些距離,即使這樣短的距離依靠陸地運輸依然是個大問題。元世祖忽必烈將這個問題交給了水利學家郭守敬。郭守敬經(jīng)反復研究考證,相中大都西北60里的神山(今昌平鳳凰山)下的白浮泉。他提出先引泉水到西山腳下,再循西山山麓流轉向東南,匯集沿途多條小河、山泉,將水引到甕山泊(今昆明湖),再從和義門(今西直門)的北水關入城,匯入積水潭,經(jīng)萬寧橋(今后門橋)沿皇城東墻流出,最后到通州與大運河相通。說來簡單,但當時的積水潭到今天通州的通惠河全長160里,落差非常小。沒有落差,水源不動船也沒法動。于是,郭守敬采取了“提閘過船”的辦法,修建了20道閘門,一旦水積到高處,把船拉起來,就到下一道閘的河段,一道道閘走過去,解決了落差的問題。這段新的河流被忽必烈命名為通惠河,它將南北大運河漕運全線貫通,糧船可直達積水潭北岸。于是,積水潭成為北方漕運的終點碼頭。

    通惠河工程完工后,漕運給積水潭帶來了商業(yè)繁榮,沿岸百貨聚集,形成了北京的物流中心和娛樂中心。沿岸建有米面市、緞子市、皮帽市、鐵器市、柴炭市等,更密布著客棧會館、酒樓茶肆。這也符合《周禮-考工記》提出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建都原則。

    護城河 軍事防衛(wèi)

    無論是楚漢爭霸的韓信,還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趙子龍,都只是中國數(shù)千年戰(zhàn)爭歷史中的武將之一。封建歷史有多久,戰(zhàn)爭就有多長。在漫長的戰(zhàn)爭史中,不同朝代的天才武將運籌帷幄,讓這些血腥的戰(zhàn)爭變得充滿智慧,并在數(shù)千年間被老百姓傳頌。但是,冷兵器時期的戰(zhàn)爭或許也沒有那么高深,可以很簡單,比如說挖條護城河。在古代又沒有空軍,挖一條護城河,無需出城,站在城墻上射箭就行了,一切計謀都沒用。

    北京是多朝古都,在封建社會,如果都城淪陷,那么一個朝代也就結束了。打開古代的北京地圖,會發(fā)現(xiàn)作為元、明、清都城的北京城,無一例外地鑲有一個藍色的邊框,這個藍色邊框就是護城河。

    北京的護城河較一般城市更為復雜,不僅城外有,而且城里也有,這同它作為多朝古都的特殊地位有關。北京現(xiàn)存的護城河基本上是明清時代遺留的。當時的北京,城市建設上以城中套城為格局。除了有內城、外城之分,內城里還有皇城和宮城(紫禁城)之分。有城必有池,因此也就形成了外城護城河、內城護城河、皇城護城河、宮城(紫禁城)護城河等多條護城河水系。

    北京的護城河不是一潭死水,而是連接著北京各個水系,是北京水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北京護城河水源流向分為兩支:一支從水關鐵閘入城,流入積水潭、什剎海、北海公園的太液池以及皇宮大內的金水河等,成為城內河湖水道的總入口;另一支則沿城向東,經(jīng)安定門,繞城過東直門、朝陽門至東便門外,再向東流入與大運河相連接的通惠河。表面上看,護城河毫無疑問是一種軍事行為,是皇帝為了保衛(wèi)政權的一種防御設施,與普通老百姓關系不大。但是,世間總是有那么多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故事,北京護城河就是其中之一。明朝時,北京護城河已初具規(guī)模,沿皇城護城河建有許多橋、閣,同時河流也為兩岸帶來了茂盛的植被帶。以護城河為核心,形成了風光旖旎的景觀帶。明代詩人陳驚賦詩描述護城河:“河流細繞禁城邊,疏鑿清流不記年。好是南風吹薄暮,藕花飄香白鷗眠?!弊钪匾氖?,這是京城百姓可以游玩的景觀。封建王朝等級制度森嚴,皇帝與民同樂那是說書人的故事。明清時期,城內皇家園林不許老百姓進入,于是城外的護城河河道自然就成為了老北京人游樂的好去處。每年夏季的農(nóng)歷七月十五為祭祀先人的中元節(jié),護城河是老百姓放河燈、賞河燈的地方。每到冬季,護城河都開辟冰上運輸線,設冰床供老百姓游玩。

    水中誕生的北京文化

    水從物質上決定著北京城市的發(fā)展,也在精神層面塑造著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性格。北京人愛水,上至帝王,下至草民,對北京之水的情感塑造了燦爛的北京水文化。帝王愛水,但愛的是江南之水,于是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中最龐大的水體改造工程開始了,只為一個江南水鄉(xiāng)夢。北京文人愛水,他們透過北京之水詩意的棲居,寫下那些飽含著內心情感的詩句,使北京成為中國文化中心。北京平民愛水,他們愛得簡簡單單,沒有修飾,只有內心最真誠的喜悅,他們才是北京水文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

    皇帝的江南水鄉(xiāng)夢

    從13世紀開始,北京就成為了中國的都城。國都的選定并不是按照皇帝的喜好,都城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是個大命題。那么,皇帝們喜愛北京這座城市嗎?說來有趣,元明清三個朝代,分別由來自草原的蒙古鐵騎、南方的農(nóng)民起義軍、東北山林的滿族獵手輪流做皇帝。元明清的統(tǒng)治者選擇定都北京,但又都莫名其妙地有著江南水鄉(xiāng)情懷,這種情懷在清朝時達到巔峰。

    從元朝開始,大量物質財富順著京杭大運河源源而來。與此同時,順著運河水而來的還有為數(shù)眾多的江南士人與名流,他們帶來了江南水鄉(xiāng)的文化記憶與賞鑒趣味。尤其是明代之后,江南士人在北京城市文化中的影響越來越大,直接塑造了北京城市文化中對“江南水鄉(xiāng)”的城市想象。由此,北京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對江南水鄉(xiāng)有著極度的迷戀。既然無法身處江南,那么就盡可能地把北京改造成江南水鄉(xiāng)。所幸北京有著充足的水資源,于是北京城跨越數(shù)百年的改造工程開始了。

    不提元朝的“牧馬江南”,明朝的統(tǒng)治者朱棣為了滿足追隨他北上的南方大臣的思鄉(xiāng)之情,下令在積水潭周邊種植稻米、蓮藕,并建觀耕亭等,開始了山寨江南水鄉(xiāng)景色的序幕。如果說明朝原本就是由南方起義軍打下的天下,江南水鄉(xiāng)情結可以理解,但清朝的東北滿族皇帝也如此就值得玩味了。北京的清朝園林史就是一部碩大的山寨江南水鄉(xiāng)史,其中乾隆皇帝修建的清漪園更是達到了極致。自幼接受漢文化教育的乾隆和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一樣,曾六次下江南考察民情,有著濃厚的江南水鄉(xiāng)情結,但和康熙相比,乾隆對江南的風光景色似乎愛之更深。然而,北京就是北京,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變成江南,因此乾隆皇帝就把江南水鄉(xiāng)最經(jīng)典的景色杭州西湖在北京復制。于是中國出現(xiàn)了第二座西湖,清漪園誕生了。

    在清漪園修建的第一年,宮廷畫師董邦達曾經(jīng)奉旨南下杭州,繪制了一幅西湖全景圖,這幅圖就是清漪園的修建圖紙。杭州西湖上有蘇堤,清漪園昆明湖上有西堤,西湖蘇堤上有六座橋,清漪園西堤上也修建了六座橋,就連沿西堤栽種的柳樹也和蘇堤相同。從整體布局上看,兩者幾乎一模一樣。杭州西湖景區(qū),孤山在北,西湖在南,湖面西部有蘇堤。北京清漪園,萬壽山在北,昆明湖在南,湖面西部有西堤。

    其實,皇帝們的水鄉(xiāng)夢既是個人向往江南文化的夢境,也是作為農(nóng)耕文明的中華民族之水鄉(xiāng)夢。

    文人的水中詩意

    水既塑造了偉大的中國農(nóng)耕物質文明,也塑造了豐富的精神文明。水文化不僅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化,同時也是居住文明的見證者。作為政治中心與文化中心的北京,不僅僅只有皇帝,還有著數(shù)不清的書生文人。北京文人千千萬,但都是中國農(nóng)耕文化孕育出的才子。而中國的農(nóng)耕文化依水而生,伴水而在,隨水而長。因此,北京文人對水情有獨鐘。水對于北京的文人來說,已不是簡簡單單的飲用水或景觀水這么簡單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浸透在北京文人的血脈之中。

    北京的書生文人可不是現(xiàn)代古裝劇中那種貧民子弟十年寒窗、一朝狀元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封建時期,沒有義務教育,想識字是需要花費很多銀兩的。只有王爺大臣或富商的孩子才有讀書的機會,才有成為文人的可能。在封建時期的北京,有錢人不一定有文化,但有文化的人一定有錢。有了錢,有了文化,自然想要有更高雅的享受。作為文化中心的北京,眾多富有的文人們和皇帝一樣愛水。無論是王爺,還是富甲天下的商人,不管府邸離河道有多遠,都會千方百計地把河水引入家中。在元明清七百年間,北京眾多文人以水作為表達自己詩意的媒介,修建了眾多私家園林。比較著名的如城南名宦廉希憲的萬柳堂,通惠河上有元都水監(jiān)張經(jīng)歷的雙清亭,城東齊化門外有道士吳閑閑的漱芳亭等等。其中最著名的非納蘭性德在玉泉山附近修建的淥水亭莫屬,納蘭性德把自己的著作也題為《淥水亭雜識》。

    在水流環(huán)繞的私家園林中,文人們將自己的理想與渴望透過北京之水凝結在詩句之中。他們取流水清澈、淡洎明志之意,以水為伴,在此療養(yǎng)休閑、作詩填詞、研讀經(jīng)史、著書立說,并邀客燕集、雅會詩書。如《析津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匏瓜亭在燕之陽春門外,去城十里。亭之大,不過尋丈。又匏瓜乃野人籬落間物,非珍奇可玩之景。然而士大夫競為歌、詩,吟詠嘆賞,長篇短章,累千百萬言猶未已?!?/p>

    北京的水系形成了文人群體聚集的文化空間,他們將北京之水變成了詩意的棲居地,透過北京之水寫出那些代表著中國水文明的千古詩句。

    百姓的水城信仰

    同樣的北京,同樣的水,皇帝可以做一個水鄉(xiāng)之夢,文人可以詩意地棲息,那么平民百姓又能做些什么呢?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漫長的歷史中,北京之水承載著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塑造著最豐富、最樸實的北京民間水文化。北京民間水文化的基礎是水為老百姓帶來物質財富。眾所周知,中國南北方最明顯的差異之一是南方米、北方面,而北京身為北方城市卻盛產(chǎn)水稻。北京玉泉山泉水所滋潤的京西稻赫赫有名,甚至“打敗”了南方的水稻,成為了朝廷專用的“御米”。除了水稻這種南方最常見的農(nóng)作物外,北京可能還是古代中國北方蓮藕種植最多的城市。蓮藕種植需要濕地,而北京的河湖濕地曾占平原面積的30%以上。濕地除了盛產(chǎn)蓮藕之外,還是魚蝦的福地,野生動物的天堂,因此北京自古除了農(nóng)民,還有漁民與獵戶。

    豐富的水資源為北京老百姓帶來了充足的物質保證,之后又賦予了北京濃郁的民間水文化。老百姓的水文化不同于皇帝與文人的水文化,少了形式主義,增添了人們質樸的渴望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漫長的歷史中,北京老百姓自發(fā)形成了具有濃郁民俗氣息的水文化——龍王廟。

    在農(nóng)業(yè)社會,無論誰做皇帝,對于北京城的老百姓來說依然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風調雨順是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因此龍王遠比皇帝更值得敬畏。為了表達對掌管“興云布雨”的龍王的敬畏,北京老百姓在北京修建了一座又一座龍王廟。在北京,除了皇帝在皇家園林中修建的官方龍王廟之外,在北京城里、城外、深山里,甚至山頂上都有龍王廟。根據(jù)北京市檔案館編著的《北京寺廟歷史資料》記載,1949年前北京城區(qū)和近郊登記在冊的龍王廟、龍王堂多達八十余座。北京老百姓修建了眾多龍王廟,但是有誰見過龍王呢?有誰知道龍王喜歡什么建筑風格的廟宇呢?如同大多數(shù)民間文化的形成原因一樣,老百姓通過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把自己對龍王的想象力展現(xiàn)在龍王廟中,形成了北京民間水文化的主要建筑。

    每年初春,在播種前老百姓都會到龍王廟中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廟會文化。來龍王廟祈求龍王保佑的人多了,自然也帶來了商機,小商小販們也來龍王廟展開一年中最大的商業(yè)活動。商販們在龍王廟廟會中銷售各種農(nóng)業(yè)用具、生活用具、牲畜等等,還有江湖藝人來此賣藝,說書人說書。同時,龍王廟并不是初春的一次廟會后就失去作用,如果在農(nóng)作物生長期間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老百姓就會到龍王廟燒香祈愿,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有的龍王廟如果“靈驗”,很多老百姓就會來到廟中不再向龍王祈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的愿望,而是祈求升官發(fā)財或健康長壽等等其他愿望。

    船行北京 慈禧水道

    我向北京朋友抱怨我的北京之旅都仿佛只在陸上,北京的朋友向我推薦了慈禧水道,坐船游北京。他說慈禧水道是北京最古老的水上旅游線,濃縮了中國古典園林的水景文化,而且不堵車。

    當我來到“皇帝船”碼頭時,已有很多游人陸續(xù)登船了。一艘漂亮的龍舟,不到五分鐘就坐滿了游客?;蛟S是因為坐在船上,被水汽所環(huán)繞,感覺涼爽了很多。

    導游是個小姑娘,但嗓門不小,游船開動后她拿著喇叭開始為游客講解慈禧水道:“慈禧水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始于乾隆,盛于光緒。從乾隆十六年至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去世,這二百多年間,共有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六位皇帝及慈禧太后走過這條水路。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和慈禧在兩天時間先后駕崩,由于隆裕是光緒的皇后,曾經(jīng)被慈禧軟禁在頤和園玉瀾堂,為了回避玉瀾堂這個傷心地,隆裕太后宣布永不游幸頤和園。從那時起到2008年,“慈禧水道”正好斷航一個世紀。2008年,中國迎來奧運年,塵封百年的慈禧水道終于開通了……”坐在船頭,任晨風吹亂我的長發(fā),聽著導游的解說,瞬間很有皇后的感覺。

    沿長河航行,百年塵封的歷史,在一條水道中緩緩呈現(xiàn)。慈禧水道或許是中國歷史韻味最濃厚的一條水道,也是一條美麗的自然風光水道。在此之前,北京在我眼里是一座雙面城市,既有無數(shù)國際化的地標建筑,什么鳥巢啊,央視大樓啊等等,同時又有著故宮、天壇等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建筑,但唯一讓我感受不到的是迷人的自然風光。而此刻,我坐在游船上,遙遠的皇城故事引人遐思,兩旁秀麗的自然景色更讓人心動,垂柳、花壇、閣樓……仿佛穿越到了舊時的古都。

    第一站 動物園

    很快,游船就來到了慈禧水道的第一個景點——動物園。龍舟很快??吭趧游飯@的碼頭邊,我還在猶豫是否上岸游覽。我是來感受北京歷史文化的,為什么要去現(xiàn)代化的動物園呢?“難道清朝就有動物園了嗎?”我有些無趣地詢問導游,沒想到導游說:“當然有啊,不過清朝的時候稱為萬牲園,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近代公共動物園。1907年7月19日,萬牲園對外開放,最初的展品是南洋大臣兼兩江總督端方自德國購回的部分動物及全國各地撫督送獻清朝政府的動物。當時萬牲園門票售價為銅元八枚,孩童、跟役減半……”我不禁神思恍惚了,估計全國也只有北京這座神奇的城市才會在清朝時期就有動物園。

    或許是因為歷史悠久,北京動物園和其他現(xiàn)代化的動物園不一樣,更像是動物園與園林的結合體。園中既有著各式各樣的動物展館,也有著園林式的風景。彎曲的河道穿過動物園,各種高大林木擋住了炎炎烈日,卻擋不住熊貓館、企鵝館、海洋館的人氣,歡笑的孩子從身邊跑過……

    上船繼續(xù)前行,河面起了微風,吹得岸邊的柳樹像嫵媚的舞娘一般,將沉重的歷史變得溫柔而多情。慈禧水道是皇帝的龍脈,是北京城的中央水系,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都是依此河而修建。上游是玉泉山、昆明湖,中游是北海、中南海和故宮,下游流向通州和天津,是北京城的立都之本。沒有這條中央水系,就沒有今天的北京城。

    第二站 五塔寺

    從動物園一路駛向五塔寺,船上的小孩還沒有從游覽動物園的興奮中回過神,大聲辯論著各種動物的特征。五塔寺臨河而建,下了船就到了。導游在一旁解說:“五塔寺又名真覺寺,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當時印度高僧班迪來華,明成祖與他談經(jīng)論法十分投機,封他為大國師,授予金印,并為他建了此寺。建成后的五塔寺前臨長河,側面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去處。清王朝建立后,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雖然我并不信仰佛教,但漫步在寺院中的幾棵數(shù)百年的大樹下,很容易就會產(chǎn)生敬畏之感。古老的寺院,指向歷史深處的大樹,午后刺眼的陽光,一瞬間我仿佛與歷史在此相遇。

    繼續(xù)前行,我發(fā)現(xiàn)河道中的水變得越來越清了。雖然是午后,但我并沒有感到燥熱,仿佛慈禧水道中的天氣和北京路面的天氣不是一體的。坐船行駛在慈禧水道游覽北京真是一種享受,遠比坐出租車游覽北京舒服多了。在風景如畫的河道中,不禁感慨慈禧還真會享受啊。轉念一想,慈禧去頤和園既不需要擠地鐵,又不用堵車,為什么慈禧會專門開辟一條水道呢?為什么不坐轎子呢?我犯了一個錯誤,跑去詢問導游,那個導游小姑娘很激動地說:“我正要為各位說明其中的原因呢……”,頓時船上游客都微笑著望著我,仿佛我是導游的托兒一樣。

    原來慈禧坐轎子去時,只能看到頤和園景色的十分之一。而乘舟游幸,遠山似畫,如入仙境,游船穿行于亭臺樓閣之間,船在云中走,人在畫中游。慈禧一生曾32次去頤和園,都由此乘船。除慈禧外,還有光緒皇帝、皇后、珍妃及阿哥、格格等才可隨駕乘船。慈禧水道上的秀美景色,除清朝皇親國戚外,沒人看見過。想不到,不經(jīng)意間我就感受到了慈禧太后才有的待遇。

    第三站 紫竹院

    慢慢地,河道兩岸的景色越來越漂亮了,因為龍舟駛進了紫竹院。紫竹院原是一片蓄水湖,是高梁河的發(fā)源地,因園內西北部有明清時期廟宇“佛蔭紫竹院”而得名。全園占地47.35公頃,其中水面約占三分之一。南長河、雙紫渠穿園而過,形成三湖兩島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

    在明代,紫竹院建有廟宇和碼頭,是皇帝乘船到西郊出游的必經(jīng)之路。因廣源閘上是座不能啟閉的石橋,船只無法通行。帝后嬪妃乘龍舟游覽西郊必須在此下船過閘橋,然后再換乘閘橋上游的船只。在經(jīng)過幾百年的修建完善后,今天的紫竹院園內依山水之勢新建有竹景園、筠石苑、水竹塢、松筠澗、斑竹麓等景點,這些景致多以竹為主題,引種全國各地名竹品種于其中。除了竹子,紫竹院的荷花也相當有名。品種很多,長得秀麗挺拔,芳香怡人。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都是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微風吹起,柳葉與荷花相伴揮動,池水蕩漾泛起點點波瀾,讓人恍若置身畫中。

    美麗的紫竹院是皇家園林,老百姓自然不能進入。即使不能進入,在岸邊看看風景也好,但這個愿望在古代也無法實現(xiàn)。導游在旁繼續(xù)解說:“在封建時期,老百姓不僅僅是不能靠近紫竹院,整個慈禧水道都不能靠近。慈禧水道是中國唯一一條皇家專用的水道,除皇帝、皇后、王公貴族之外,尋常百姓不可以在這條河里打魚、行船或在河邊洗衣。慈禧乘船時兩岸都是威風凜凜的御林軍列隊護衛(wèi),共有八旗前鋒營護軍7800人,步軍兵丁6230人。所謂皇家水道就是百姓們就算只在岸上觀看也是滔天大罪,因為皇后、妃子的美麗面容除了皇帝以外,外人看了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是要砍頭的……”還好是現(xiàn)代,不然我今天都要被殺多少次頭了。

    第四站 頤和園

    離開紫竹院,繼續(xù)前行,最后一站就是頤和園“南如意”碼頭了。前往頤和園的水道水質越來越好,都變得清澈見底了,仿佛礦泉水一般。我還從沒有在中國任何一座城市中見過這樣清澈見底的河道,不知道要花費多大的精力才能將一座現(xiàn)代化城市中的河道治理成這樣。河道兩岸有人在釣魚,有人干脆下河游泳,岸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碩大的警示牌,上面寫著禁止釣魚游泳。想一想也覺得挺有意思,阻止釣魚游泳的最好方法就是讓慈禧水道變成臭水溝,那就肯定不會有人釣魚游泳了,不然這樣清澈見底的河道簡直就是在引誘人們“犯罪”。

    登上頤和園的碼頭,慈禧水道的航程就此結束。頤和園位于京西北郊,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園林,更是我國園林建筑藝術的結晶。美麗的頤和園是由慈禧太后挪用大量海軍軍費在被焚毀的清漪園上重建起來的?!邦U”是保養(yǎng)的意思,“和”是氣和之謂,由清光緒帝親自題筆,此后頤和園便成為了皇家避暑娛樂的場所。從頤和園成為皇家園林的那一天開始,數(shù)百年間,除了皇室與王公貴族欣賞過它的美麗,再沒有人能看到它。直至1924年,中國最后一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后,這里才正式辟為公園,從而結束了它皇家所有的歷史。

    望著頤和園開闊的湖面,以及遠方秀麗的景色,我明白,我的北京水上之旅才剛剛開始。

    猜你喜歡
    北京
    C919降落北京
    北京冬奧會,一起向未來
    孫子研究(2022年2期)2022-06-09 08:21:34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回信
    心聲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6
    北京X7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1:34:38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民生周刊(2020年15期)2020-07-29 08:56:17
    北京卷
    學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0
    北京春暖花開
    北廣人物(2020年12期)2020-04-01 15:06:41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临安市| 万源市| 保康县| 乡宁县| 台南县| 县级市| 吴江市| 鹤山市| 汨罗市| 洛隆县| 溧水县| 乐东| 奇台县| 阜康市| 克东县| 平原县| 长阳| 句容市| 德兴市| 旬阳县| 富源县| 四川省| 余庆县| 中阳县| 乌拉特后旗| 扶绥县| 胶州市| 宁波市| 二连浩特市| 壶关县| 奎屯市| 五原县| 抚远县| 东兴市| 翁牛特旗| 丹棱县| 开化县| 鸡泽县| 司法| 宣城市|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