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江
【摘 要】本文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并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構(gòu)建一套三年一貫制作文訓練教材序列和讓學生的作文從“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味”再到“言之有序”的訓練內(nèi)容序列的對策構(gòu)想。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對策;構(gòu)想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二十余年,在這二十余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最令我和學生頭疼的就是作文教學。
近年來語文界的各種教學改革,可謂是轟轟烈烈,一浪高過一浪,但對作文教學這一重中之重的難點問題,還有點避實就虛、甚至有繞過石頭的意味。如公開課、教學比賽、專家講座、學科培訓等活動,涉及作文的就極少。然而,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文學性這一特征,作文教學就不可或缺。既然作文教學無法回避,卻又不能得心應手。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這里探討其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還是很有必要。
一、初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
(1)學生方面。作文無興趣,害怕寫作文。一般來講初中生應該具備一定的作文能力和興趣,但現(xiàn)實中作文興趣缺失,消極被動作文,害怕作文的學生普遍存在。
(2)作文語言混亂,思路不清,立意不明。當前,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整體不高:遣詞造句語病不少,謀篇布局條理不清,主題表達立意不明。
(3)缺乏生活體驗,無真實情感,思想空洞。當前以獨生子女為主體的初中生,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知道生活所需醋米油鹽,更不懂得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學生作文普遍存在著“假、大、空”的現(xiàn)象。作文缺乏自己的真情實感,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師方面
(1)對作文課堂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教學中重閱讀輕寫作。很多老師認為學生作文寫得好與不好,取決于學生自身的課外的閱讀和寫作的態(tài)度,與作文課堂上老師的指導沒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有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的做法是:作文課上隨機布置一題目讓學生當堂完成,或直接放棄作文課,只布置一題目讓學生回家去寫。
(2)缺少按年級、學期、單元構(gòu)建的有序統(tǒng)一的作文指導教材,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處于一種無本可據(jù)的狀態(tài)。教師作文備課往往只關注兩點:上次作文的點評和本次作文題目的解讀。因此課前批閱上次作文,搜集點評資料,同時隨機命此次作文題目成了教師作文備課的常態(tài)。
(3)作文訓練處于一種無計劃、無梯度的無序可循的狀態(tài)。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xiàn):一是寫作訓練跟著閱讀教學走,學什么課文就寫什么作文。二是作文命題簡單化、隨意化。什么容易寫就寫什么,想些什么就寫什么。三是作文指導格式化、套路化。點評上次作文的優(yōu)缺點,對本次作文泛泛指導。
(4)重結(jié)果不重過程,評價單一低效。大多數(shù)老師都將精力放在完成每學期6~8次大作文的批閱任務上,而在調(diào)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方面花的心思不多。因此每次作文的批閱非常接近程式化,有效的指導少之又少。這樣就導致大多數(shù)學生只關心分數(shù),不重視教師評語,不動筆修改自己作文的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
三、對策構(gòu)想
初中作文教學之所仍處于無序、低效狀態(tài),其根本原因是缺少一套完整、有序、科學的作文訓練序列。筆者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兩方面著手:
(1)通過構(gòu)建一套嚴謹有效、循序漸進的三年一貫制作文訓練教材序列。也就是說根據(jù)初中作文教學的實際,深挖初中六冊語文書中三十六個單元的作文教學資源,以單元話題為線索、以綜合性學習活動為情境依托,分年級、分學期確定36次訓練的要點、內(nèi)容和形式,將整個初中階段構(gòu)建成一個完整的作文訓練序列,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序列化作文教材。這樣就可改變初中作文“無本可據(jù)”的現(xiàn)狀。
(2)通過建立能循序漸進地讓學生的作文從“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味”再到“言之有序”的訓練內(nèi)容序列。即:按照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明確初中三年的寫作重點。初一階段,言之有物。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寫實、想想聯(lián)想和對精彩場面的描寫等訓練來實現(xiàn)。初二階段,言之有味。重點訓練如何把人物寫活、如何融情于事和在敘事中表達自己的見解。初三階段,言之有序。審題、立意、選材、視角、結(jié)構(gòu)是這一階段的訓練重點。訓練內(nèi)容的序列化可改變初中作文訓練“無序可循”的現(xiàn)狀。
作文序列化訓練的優(yōu)點在于將作文訓練的有效性建立在作文訓練的科學序列之上,變零散的單項指導為系統(tǒng)的序列化指導,解決學生作文寫什么,怎么寫,怎么寫好的問題。達到科學、系統(tǒng)、有序地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呈層遞式上升趨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