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千尋
2004年春天,和以往的春天沒有什么不同,一樣的姍姍來遲,四月還被冷風侵襲,不得明媚。綏化開往齊齊哈爾的火車上,人們昏昏欲睡,車輪和鐵軌摩擦聲像是催眠的搖籃曲,讓車窗外的草木山川也處在沉睡的寂靜中。唯獨那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雙目如炬,長途的勞累并沒有讓他進入夢鄉(xiāng),而是望著窗外的景致陷入沉思。
火車上凝思的青年叫史長江,出生在綏化慶安縣,父母親都是農(nóng)民,一輩子躬身侍田,也只落得個溫飽。當和父母一起去下田,被繁重勞動壓彎腰身的時候,母親抹去額頭的汗,投來心疼的目光。而史長江更是心痛,不是痛苦自己,而是身為人子不能治國平天下也就罷了,就連齊家都做不到,不能讓父母衣食無憂,免受勞身之苦,少年的心越發(fā)苦楚,跳出農(nóng)門走出一條屬于男人的路,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的愿望在他心里越發(fā)強烈。
十三年后的史長江總會想起那個場景,是那種不甘于平凡不向命運服輸?shù)膱皂g筋骨支撐起他人生的萬水千山,外面世界的廣闊天地從此納入他的眼中。在經(jīng)歷了服裝生意、禮儀公司、長興島海鮮酒店,到現(xiàn)在公司旗下五家分店的餐飲事業(yè),一路走來,用拼搏和汗水澆灌出的成功之花,格外嬌媚動人。世上每一種成功沒有偶然,是很多個必然的因素組成強大的鏈條來承載一種成功,史長江的經(jīng)商經(jīng)歷像一幕電影緩緩拉開序幕,情節(jié)迎著歲月的晨風站立起來。
少年不窮志,方能不窮業(yè)
出生在八零后的史長江,和所有那個時代的人們一樣,沐浴到了改革春風的吹拂,卻因在山高皇帝遠的窮鄉(xiāng)僻壤,那微風吹來,到最后也只剩下了氣若游絲的殘風,撲騰著膀子落在地面都沒砸起半點漣漪。土坷垃依然那么硬,山村依然那么窮。農(nóng)民依然地重復祖先,在土里刨食。雖然溫飽無妨,要想過得再好一點卻有難度。全家經(jīng)營著承包到戶的十幾畝口糧田,一年下來刨除各種費用,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省吃儉用也剛好夠體己。史長江覺得靠種地發(fā)不了家,也成不了業(yè),只尚能溫飽。但男兒胸中有乾坤,怎么只能為吃飽飯活著?于是走出校園后的史長江一邊幫助父母務農(nóng),一邊琢磨起自己的小動作,和同村的伙伴一起去做小工賺點錢,積攢到一百多塊的時候就動起腦筋干點啥,他看見周邊倒騰西瓜賺錢快,也和村里同齡的哥們用腳蹬三輪車一天往返兩次倒賣西瓜。市場行情風云變幻,有時候揮汗如雨地忙活了大半天趕到集市上,西瓜沒賺到錢,一天白忙了。一起販賣西瓜的哥們賺錢了馬上把錢消費掉,吃小館子,逛電影院,騎著自行車馱著對象可大街耍,好生的快活。賠錢了,罵爹罵娘罵老天無德,一瓶啤酒一盒煙,樹蔭下一副撲克能耍一天。史長江坐在田埂上看著夕陽,樹上寒鴉三兩聲鳴啼劃過他的耳邊,他用樹枝在地上寫著算著,心里研究著最實在的道道。今天的錢賺是怎么賺的,賠是因為什么原因賠的,怎么能解決這個原因,轉(zhuǎn)賠為賺,如果不能,能不能避免賠錢的情況發(fā)生,把這種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的因素降到最低。在自己開創(chuàng)的農(nóng)村小副業(yè)溝溝里爬橫橫的史長江淘到的不是第一桶金,卻是第一桶珍貴的生意經(jīng)。
只有敢邁步,才能有進步
寒夜的長風吹著窗外的塑料布發(fā)出呼啦呼啦的聲響,遠處傳來土狗的叫聲在夜里傳出去很遠,躺在土炕上始終未眠的史長江腦海充滿了對外面世界的向往,但是擺在眼前走出去是首要問題,他深深地知道土里沒有金疙瘩,這命里金要去風里抓水里淘。 經(jīng)過漫長寒冬,和春天一起躁動的史長江扛著夢想,帶著家里僅有的三千塊錢積蓄踏上了征程,那份躁動的心思里有對新鮮世界的向往,也有霧里看花的迷茫。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去哪里做點什么,成為他在火車上的沉思內(nèi)容。所以那一路的風景在車窗上走馬觀花,而車窗內(nèi)側(cè)的倒影只有那個眉頭深鎖陷入沉思的少年。
2004年的富裕像個清瘦的少年,并不是那么英姿勃發(fā),有些灰暗蕭條。火車載著他駛進了富裕小站,他背著行囊,邁下了火車。史長江在后來的很多個歲月里都會想起當初的決定,他覺得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定數(shù),把自己像漂流瓶一樣扔在人群的海洋里,自己都不知道何處是岸的情況下,就像是受了某種感召,腳下被下了魔咒似的,鬼使神差地停止了的腳步,在富??堪丁?堪?,去探究一下這個雖像落魄子弟,卻又無限潛力的小城吧。
要做什么的念頭在腦海里徘徊的時候,他看著街頭眾生,心里就在想他們需要什么呢?和我一樣的百姓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細細算來,不就是“衣食住行”四件事嗎?穿衣排在了首位,人們愛美之心從脫下樹葉獸皮的遮羞物后,就在不斷地繁榮更新。04年的富裕小城,服裝商販們還在滿足大眾貨物的流通,人們逐漸成長起來的消費觀念和審美高度已經(jīng)讓一部分人走出小城去購物,用獨特品位的服飾裝飾自己。所以“衣”已經(jīng)成為一種審美品位的代表,身份的象征,風格的展示,個性的延伸。已經(jīng)跳出了單單為了美麗而穿衣的局限性。這一時尚理念的提升,把服飾文化帶到了一個高度,在高度里史長江看到了商機,那就從老百姓這四件大事首位開始吧。
史長江用從親友那里湊來的的錢租下店面后,開始張羅貨源。當時本地很多商家都在齊齊哈爾上貨,一是路途近,二是周轉(zhuǎn)方便,但利潤也被減去幾成。可是去哈爾濱上貨,光是遙遠的路途舟車勞頓之苦就夠受的,還存在調(diào)返貨物麻煩的弊端。很多人寧可放棄一兩成利潤,也不愿意跨山趕海的跑去省會。史長江想過,要想賺錢,必須先吃苦,如果苦吃不了,事業(yè)沒個成。每到上貨的日子,半夜兩點準時到達火車站,歷經(jīng)七個小時的車程,火車才姍姍駛進哈爾濱。每次去身上還要扛個大大包裹袋,是上次滯銷的返貨。途中無論是下車補給食物,還是去衛(wèi)生間,都要拖著它來來去去,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灰。待選好貨物返程后,又要漫長的七個小時顛簸,到了縣里已經(jīng)是天光大開的清晨。顧不得拂去疲憊,馬上鋪貨,常常是一邊鋪貨,一邊就被顧客買走,成為緊俏商品。史長江用勤勞賺來了第一筆真金白銀,第一個店鋪為他獲得年利潤 十萬元,也成為他后來接連發(fā)展“好男人”“男人幫”“恒源祥”這些分店的資金來源和不二功臣。
無悔于今天,無愧于明天
史長江服飾生意獲得不錯的效益后,最初還沒想過轉(zhuǎn)型做別的,至于后來的禮儀傳媒公司,是一次和最好的哥們趙旭在一起喝酒,看著他事業(yè)低谷,人也萎靡不振,就想著和哥們摽著一起做點事。于是就和哥們說,我投資,咱們一起干點啥吧,也有個事做,就算趟路子了,世上啥事不得有人做,只要用心沒啥做不好的。一個無心之舉,看似沒用心思,然而開放出驚艷的花兒,總是用盡了心思和力氣,世上沒有漫不經(jīng)心就能獲得的成功。就像沒有扎實的基礎和百分的真材實料,哪有一座大廈能聳入云端屹立不倒呢。
傳媒公司當年幾次大運作,奠定了事業(yè)的高度。當年在富裕小城首開復古“漢唐婚禮”,紅極一時,人們第一次見到這個新鮮時尚的東西,嘆為觀止,感覺只有在影視劇上才能看見的場面,莫非是拍戲現(xiàn)場?后來又承接了光明牧業(yè)2.48億元的開業(yè)奠基儀式,省市領(lǐng)導參會后,都不敢相信富裕小小的城,能有這么專業(yè)的隊伍,承接如此高端的東西。
跳出小自我,跳進大世界
服飾生意和傳媒公司做得如火如荼時,史長江內(nèi)心那根不安份的思緒又在蠢蠢欲動,在婚慶界摸爬滾打的幾年里,他窺見富裕餐飲界的商機,品位時尚健康的餐飲文化在小城是一片空白,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既想節(jié)約時間不動人間煙火,又不滿足路邊餐飲的低水平粗質(zhì)量,然而頻頻光臨高檔飯莊又承受不起,介于高端和低域之間的空白線就是商機。打造品質(zhì)高,食材優(yōu),環(huán)境好,營養(yǎng)全,口味精的餐飲,一定會滿足這些新生代的需求,就一定會有更廣闊的市場。所以史長江開辦長興島海鮮和泰和長盛包子,絕對新鮮的食材和高品質(zhì)的營養(yǎng),幾十道檢驗工藝,細致的流程,精雕細作,精益求精,把普通的家常飯菜吃出高級餐食的品位,讓人們接受一種味覺和服務的享受。公司旗下的餐飲店里所有食品添加劑都是零添加,僅是驢肉,都是從山東東阿與東阿阿膠廠家簽訂合同供給的,利潤未動,品質(zhì)先行。只要把東西做好了,利潤就不該是考慮的問題?;谶@樣的思想,幾個月時間,史長江的長志金來餐飲管理公司就發(fā)展了五家店,遍及哈市、呼蘭、五常和富裕。讓大眾價位的美食成為一種舌尖上的新寵與貴人,讓健康與品質(zhì)成為一種靠得住的時尚。
當我問及他凈利潤的時候,他哈哈大笑,別問我利潤,立馬就賺錢的股票也做不到,那種投機倒把打短槍的可以空手套白狼見現(xiàn),真正做實業(yè)的都是長遠的投資,利潤是一點點來的,只要有良好的運作模式,科學的管理,利潤來的時候又是擋不住的。所以我和朋友說別問我賺多少錢,我只能告訴你,我有五家餐飲店,一百多名員工,還有我經(jīng)營的獨一無二的產(chǎn)品和廣大的客戶源,以及預計要發(fā)展的十家店,這就是我的利潤。
成全了別人,方能成自己
成為企業(yè)家史長江對社會的思考便多了一些,窮則獨善其身是因沒有能力的無奈,如今雖不富到去兼濟天下,但是發(fā)出自己的力量去做自己能做的事,他是愿意的。
加入政協(xié)兩年后,全國扶貧的旗幟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下被迎風扛了起來。富裕是國家貧困縣,全縣人口近三十萬,有十八萬多是農(nóng)民,這是一個很大的占比,意味著很多人在土里刨食。近二年糧食價格走低,加上旱災頻現(xiàn),導致很多農(nóng)民收入低下,徘徊在貧困邊緣。2017年史長江出資五千元為忠厚鄉(xiāng)村民建造同心廣場,讓大家勞動之余多鍛煉身體,涉獵文娛,頤養(yǎng)性情,陶冶情操,打造良好民風。同年,也是在扶貧的事業(yè)里,史長江帶領(lǐng)自己的員工慰問下鄉(xiāng)扶貧工作組,把店里的食品帶給鄉(xiāng)下駐村條件艱苦的工作人員,是對這些默默無聞為百姓興衰事業(yè)貢獻力量的工作者一種肯定,一股暖流滲入扶貧的工作,一種愛心無聲地融入小城,由一個把異鄉(xiāng)住成熟鄉(xiāng)的企業(yè)家,把溫暖帶遍小城角落。 2017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富裕小城230名女環(huán)衛(wèi)工也不會忘記這樣一個收獲感動的節(jié)日,史長江親自把她們接到自己的店,為她們準備豐盛的節(jié)日餐宴。平時一張糙臉一身灰塵的女環(huán)衛(wèi)工人們,在城市的清晨擦亮朝陽,在黑夜熨平小城的衣袂,自己卻在風雨中凋謝成為干枯的玫瑰。史長江記得她們,用真誠的善意與百分的尊重厚待這些最美麗的女人。
一位教育者說過“扶貧,不是給錢,那是打發(fā)乞丐,我們要用有尊嚴的扶貧去完成扶貧工作,貧困者用自己的勞動和我們搭建的平臺來完成這項事業(yè),是非常平等有尊嚴的脫貧方式?!笔烽L江思考過這句話,便把他落實到了實際中去,正在逐步對接和忠厚鄉(xiāng)合作開發(fā)粗糧種植事宜,讓村民的土地成為自己餐飲原料基地。把平臺放到農(nóng)民腳下,讓他們踩著用心鋪成的舞臺奔向小康。
依托餐飲行業(yè),史長江解決職工就業(yè)崗位100多個,每人每年創(chuàng)收接近四萬元,為社會減輕了負擔,也使一些人免受背井離鄉(xiāng)之苦,成功脫貧。史長江預計2017年末連鎖店達到15家,屆時會提供更多的就業(yè)崗位,帶領(lǐng)一幫人脫貧致富。一人興業(yè),百人興家 ,這就是領(lǐng)頭羊的作用,是模范的金貴之處。
長風蕭兮歌存志,鴻鵠舞兮志云天。我們相信史長江會走的更遠,因為翱翔萬里的鴻鵠除了有翅膀,還有他自己剖開腹部長出來的一雙腳,白晝翱翔千江,黑夜行及萬里,這雙腳便是一個人的高遠志向。不窮志,方能不窮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