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微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往往側重于對學生基礎能力如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學習,反而對閱讀、寫作這方面能力的培訓不甚在意,甚至還存在一定的教學問題,如閱讀教學往往是以對答案為主,并不關心學生是否真的對文章有所了解。但實際上有效的閱讀正是學生基礎能力的糅合,學生通過綜合運用多項能力來完成對文章大意的理解并對各個問題進行答案篩選,我們在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學中要加強對于英語閱讀教學的探索,并提升其有效性。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雖然英語閱讀能夠幫助學生鍛煉詞匯、句型等方面的記憶成果,并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獲取更多知識,但許多教師認為,對初中學生來說先練好基礎才是正事;從教學本身上來說,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正確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甚至有些教師簡單地將閱讀理解當作是一次課外閱讀,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只是簡單地對下答案并找出其在原文中的對應位置就了事,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無多大作用;在教材方面,由于英語閱讀普遍不受重視的原因,使得沒有符合初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年齡段的閱讀教材,閱讀教學難以開展;而閱讀理解本就不是光憑詞匯量、語法和句型等就能理解的,還要結合課文所處的文化背景等來綜合閱讀,但對初中學生來說往往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容易在進行閱讀時產(chǎn)生困難。
二、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撇去學校管理層的因素不談,在提升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有效性上,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教師,畢竟他們是進行教學的主要力量,要在思想和教學方式上進行雙重改變,兩者結合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教學效果。
如上述所說,很多教師對于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就是對學生所做的閱讀理解進行答案判斷,并指出正確答案在文中的位置顯示后就完成了教學,對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養(yǎng)成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了解閱讀的兩種基本模式,即從上至下和從下至上,前者是指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先對閱讀材料進行預測,再進行詳細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完成對信息的掌握;后者是指從詞義等方面出發(fā),逐步對閱讀材料進行分解,這兩種閱讀方法各有所長,教師可以將之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反復應用這兩種閱讀方法,在這過程中完成對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將對于閱讀理解的教學分為準備階段、大致閱讀、細致閱讀和鞏固階段,在準備階段主要為學生介紹與閱讀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等信息,讓學生對于材料所寫的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大致閱讀方面教師可以簡單設置幾個關于材料的問題讓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對問題進行探討;在細致閱讀階段則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如詞義猜測和關鍵詞猜測來獲取閱讀劣跡的信息,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在鞏固階段教師用預先為每個材料準備的問題向?qū)W生進行提問,用來考查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并加深其對閱讀的印象。
對于閱讀理解來說,除了詞匯、語法等影響因素外,還有文化背景這一因素,不同民族不同地址的人在表達方面有許多差異,這就會對閱讀造成許多影響,如在英文中l(wèi)uckydog并不是指幸運的狗,而是指幸運兒,而不知情的學生有時就會直譯,會對閱讀理解造成許多干擾。因此教師在平常就應當有意識地進行一些文化知識的滲透,讓學生潛移默化中地了解一些國外的風俗習慣、背景知識等,并在閱讀之前詳細地進行一番解釋,給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的條件。但這些還不夠,要想讓學生對于閱讀更加的得心應手,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上心,因為閱讀理解的材料很多都是從一些報紙、刊物等上面摘抄而來,學生對課外讀物進行大量的補充,能夠?qū)@些閱讀材料有一個明顯的認知,還能夠在詞匯等方面進行知識積累,這些課外讀物的選取尤為關鍵,要針對初中生掌握的英語水平選取一些文章或者書籍,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復雜化,但不能太過復雜,否則學生對于閱讀的認知會大大受挫,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閱讀積極性。而說到積極性,顯然在英語的閱讀訓練中布置要教師發(fā)揮作用,學生也要對閱讀訓練保持足夠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能夠根據(jù)教師給出的教學目標自覺尋找相關的閱讀材料進行自主訓練,完成對自己英語能力的提升。
閱讀作為初中英語教學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并不只是出現(xiàn)在試卷上讓學生寫幾個答案來混分數(shù),而是借此考查學生真正的英語水平,即將各方面基礎高效運用起來的能力。為了達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方式,不再進行“劃水式”教學,加大閱讀訓練的量,真正地對學生的成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