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瑩
李開復說:“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就是英語。”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的首要作用就是交流。聽、說是基本的交流方式。然而,現(xiàn)實的狀況卻令人擔憂。很多學生在外國人面前成了聾子,啞巴。他們只會做題,只能看懂,卻聽不懂,更說不出。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欠發(fā)達地區(qū)孩子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由于學校條件有限,家庭環(huán)境影響,加上孩子自身的素質(zhì)偏低,我們孩子的英語就淪為了“聾啞”英語。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鼓勵與表揚先行
小學階段孩子生性比較膽小,羞于說英語。針對這一點,英語教師應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消除他們的膽怯心理。其次要鼓勵他們大聲開口說英語。我們學校有個外地學生,他的英語發(fā)音不標準,經(jīng)常引來學生的哄堂大笑。慢慢地,他不敢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說英語了。他的英語老師,一方面加強課后指導,鼓勵他大膽開口,另一方面經(jīng)常在課堂上表揚他,不讓其他同學笑話他。后來,他見到學校的英語老師都是用英語向老師問好。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
小學生與英語接觸少,英語課堂幾乎是他們唯一的英語學習機會。所以,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一個寬松、民主、積極向上并且充滿樂趣的課堂氛圍才能將學生的英語知識轉化成英語語言。這就要求教師上課盡量多講英語,多找機會用英語與學生互動,還要求英語教師多采用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用所學句型與同學對話、表演。在此過程中,面對學生的用詞不當,語法失誤,邏輯不清,但不影響交際的情況,應多表揚鼓勵,形成人人張口的濃厚英語氛圍。
三、多聽錄音。多模仿
聽說是相互依存的,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先聽錄音,然后讓學生模仿錄音的語音語調(diào),在擴大知識面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內(nèi)外的時間都可以用上。隔壁班就有這么一位同學,經(jīng)常頭戴耳機聲情并茂地在走廊上說英語,唱英文歌,有時還很臭美地為自己錄上一段,然后一臉陶醉地欣賞。原來,他以前英語基礎很差,基本為零,人也很調(diào)皮。后來,他的英語老師無意中發(fā)現(xiàn)他愛唱歌愛表演,就建議他可以試著看看英文電影,聽聽英文歌。從此,他就變成了現(xiàn)在這樣子。英語成績直線上升,尤其是聽力成績,每次都是優(yōu)秀。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多樣化是新課標的要求,更是英語教師的追求。
1.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英語頗感新鮮,且善于模仿,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模仿老師,注意嘴型、舌位,語音,語調(diào),大聲朗讀。
2.以學生操練為主,利用逐行,逐排和小組等進行操練。
3.用開火車式、連珠炮式、連鎖式進行問答。
4.將表演融入課堂,增加真實感。如表演朋友來訪。
A:Mom,this is my friend Tom.Tom,this is mymower.
B:Nice to meet you.
C:Nice to meet you,too.
五、開展豐富的課內(nèi)外英語活動
教學實踐表明,活動能將枯燥、抽象的內(nèi)容寓于生動有趣的情景中,能將學生從單調(diào)乏味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因此,教師在課內(nèi)外適時地搞一些活動,如表演競賽、快速搶答、接力,演唱英語歌曲,排練英語節(jié)目等,這樣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聽說能力。
六、調(diào)和師生關系。亦師亦友
這一招對學困生尤其有效。在學校的一次教研活動中,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前輩分享過一個案例。他班上有個學生,人不笨,但是懶,不求上進,每次考試,各科都亮“紅燈”。有一天前輩就問他,“謝謝”用英語怎么說,他立即回答“Thank you.”前輩又問,你怎么不用想就知道,而且說得這么標準呢?他說:“這個so easy,我每天都會說呀!”前輩趁熱打鐵:“你蠻聰明的,其實只要每天花一點時間在學習上,什么都能學好的,不信,你試試?!敝螅@個同學真的試試,從此就越來越認真,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們常說,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教師的神圣就在于她能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能用愛消除師生的隔閡,督促學生的成長。
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英語是最為重要的,也是使用最多的。學英語,說英語不僅是社會的需求,更是我們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的孩子就能告別“聾啞”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