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宏偉
新《語文課程標準》頒布之后,新小學語文的教材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和使用,這些舉措引起了人們對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這一問題的不斷熱議,教育界和兒童文學界的學者也給予了持續(xù)不斷的關注。因此,研究兒童文學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和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對策,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在教學中運用兒童文學的現(xiàn)狀
兒童的教育與兒童文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小學的語文教學是離不開兒童文學的。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加入兒童文學這種教學資源后,其課程內(nèi)涵能夠變得豐富多彩,對小學教師來說,平常繁重沉悶的工作也會變得得心應手、如魚得水。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被調動起來,能夠以最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但是,很多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因為兒童文學素養(yǎng)不夠,而且對于兒童文學中的美學特征和問題特征的領悟程度還沒達到要求,無法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影響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兒童文學是一種最符合當下小學生思想行為習慣的文學形式,對其資源的挖掘可以幫助教師組織更加實際的語文教學,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兒童文學把握學生的思想行為動向,方便進行教學設計,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和建議
1.提升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所以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有較高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可以從兩個方面人手,首先是小學語文教師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形成一套現(xiàn)代的兒童文學觀念;其次,小學語文教師通過閱讀大量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以此提高自身審美鑒賞能力和對兒童文學的感悟能力。兒童文學與其他的文學作品一樣,是通過語言藝術來塑造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可以從兒童文學作品中汲取許多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素材,而且能夠提高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一舉兩得。通過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教師可以站在兒童的角度來理解世界,了解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在了解了兒童對世界或事物普遍的看法之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夠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從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2.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和文體特征來開展教學。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問最大的區(qū)別就是美學特質,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時,我們能夠感受到其間流露出的兒童情趣,這能讓兒童在學習過程產(chǎn)生積極、快樂的內(nèi)心體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把握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兒童情趣,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與兒童情趣有關的課本內(nèi)容類型和其存在的位置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整理,以便于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例如在《媽媽的愛》中,作者通過描寫幾個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來抒發(fā)對兒童純真美好的贊美;還有幾篇蘇教版的課文,語文教師則需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發(fā)掘和體會世界的善良和美好,如《小猴子下山》《小狐貍賣空氣》《撈月亮》《六個孩子六個坑》等。在對兒童文學的問題特征進行把握時,語文教師需要對兒童文學的文體系統(tǒng)構成以及分類有一個完整的學習,了解不同文體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在面對特點不同、體裁不同的兒童文學作品時,應該區(qū)別對待,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進行教授。
兒童文學中兩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文體特征和美學特質,小學語文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抓住這兩個方面,就能很好地穩(wěn)固和確定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核心。長此以往,教師就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向學生傳授兒童文學作品中所包含的豐富內(nèi)容,能夠對其所含的豐富內(nèi)涵進行詳細的闡述,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逐漸向多元化教學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兒童文學是最符合小學生思想行為習慣的文學類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兒童文學進行深度的挖掘不僅可以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還可以幫助教師豐富課堂內(nèi)容,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