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提到齊白石,人們多會想到他是一位享譽盛名的畫家,事實上,他的書法風格也是自成一家。白石先生曾自評“詩詞第一,篆刻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
書風集大家之長
齊白石(1864-1957),名璜,字渭清,別號白石山人。和其他成功的書法家一樣,齊白石對于文字的感知是從孩提時開始的。他4歲時,祖父教其識字,8歲時讀《三字經(jīng)》、《百家姓》和《千家詩》,并開始用毛筆描紅。齊白石的書法發(fā)展也有一個出入古賢門庭的學書過程。如他所說:“書法得李北海、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與《天發(fā)神讖碑》的最多。”齊白石把“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道理體會得很深刻,他曾說:“我是學習人家,不是模仿人家,學的是筆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p>
字體意趣奇出,氣勢豪邁
齊白石的書法有幾大特點:首先,用筆澀辣,力能扛鼎。無論是他的行書、篆書還是楷書,在用筆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萬豪齊力,因勢下筆,逆勢行筆,在紙筆相爭中盡見澀辣之勢。
其次,結字樸拙,意趣奇出。齊白石的行草書在吸收了李北海的欹側,吳昌碩的質樸,鄭板橋的奇逸后,又結合自己的書寫個性,奇崛樸拙,不做媚態(tài)。
再次,氣勢豪邁,風格獨具。齊白石藝術精神中難能可貴的首先就是他的“真”。在對“真”的堅持下形成了他“以俗為雅”的審美理想。
衰年變法,終成巨匠
在齊白石眼中,藝術是生命,是要用一輩子的時光來實踐的生命。晚年,他在藝術知己陳師曾、徐悲鴻、林鳳眠等人的鼓勵下,開始了跳出古人窠臼的“衰年變法”(指一個藝術家在暮年時段對自我藝術進行再次改造或徹底革新)。置流俗于度外,自甘寂寞,“我自作我家畫”,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探索,終于在現(xiàn)代藝壇別開生面,卓然成為一代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