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暢
?
溫針灸華佗夾脊穴治療亞健康臨床觀察
郭大暢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靜安分院,上海 200040)
目的 由于亞健康缺乏特異性治療,該文以溫針灸華佗夾脊穴的方法觀察治療亞健康的療效。方法 將60例亞健康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取華佗夾脊穴溫針灸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穴位溫針灸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改善情況。結果 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0.05)。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均有下降(<0.05),但治療組下降更明顯(<0.05)。結論 相對傳統(tǒng)取穴溫針灸治療,溫針灸華佗夾脊治療亞健康有獨特的優(yōu)勢。
穴,夾脊;亞健康;溫針療法
亞健康又稱第三狀態(tài)或者慢性疲勞綜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1988年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命名的一種疾病,表現(xiàn)為以嚴重的疲勞感為突出特點的一組復雜的功能紊亂證候群,這種疲勞感無法通過臥床休息得到緩解,體力或腦力勞動則會使其加重,活動水平明顯低于患病前。除此以外,患者還會出現(xiàn)一些諸如乏力、肌肉疼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失眠、勞累后持續(xù)不適感等非特異性的癥狀表現(xiàn)。本病年患病率在美國為1.78%~6.32%,我國香港報道為6.3%[1]。
有鑒于現(xiàn)代生活方式下亞健康日益高發(fā),現(xiàn)代醫(yī)學缺少明確有效的治療手段,而中醫(yī)藥方法也沒有單一的針對性高的治療手段,筆者基于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中“治未病”“華佗夾脊穴”的理念,結合留日科研成果、多年對人體脊柱及相關疾病的研究和臨床實踐,提出以溫針灸華佗夾脊穴治療亞健康患者,并與傳統(tǒng)穴位溫針灸治療相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來自2015年至2016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靜安分院中醫(yī)科,均符合CFS診斷標準。采用查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0±7)歲;平均病程(31±12)個月。對照組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41±8)歲;平均病程(33±10)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
1.2 診斷標準
根據1994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制定的診斷標準[2],排除可引起疲勞的心、肺、肝、腎損害,血液病、腫瘤、感染、精神病等,且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
2.1 治療組
取華佗夾脊穴(T1-L5),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向督脈方向斜刺1寸,行平補平瀉法,得氣后行溫針灸,將長2 cm艾炷插入針柄后點燃,留針20 min。隔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
2.2 對照組
參照《針灸治療學》[3],取百會、合谷、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穴,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行平補平瀉法,得氣后行溫針灸,將長2 cm艾炷插入針柄后點燃,留針20 min。隔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
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后評價療效。
3.1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改善情況[4],臨床癥狀按輕、中、重程度分級,其中疲勞為主要癥狀,分級評分,無疲勞感為0分;雖疲勞但能堅持正常工作和活動計2分,為輕度;疲勞較重,僅能從事較輕工作和活動計4分,為中度;疲勞癥狀嚴重,難以堅持正常工作和活動計6分,為重度。次要兼癥亦分輕、中、重3級,分別計1、2、3分。
3.2 療效標準[5]
痊愈:癥狀全部消失。
顯效:臨床主癥及兼癥消失大于2/3。
有效:臨床主癥及兼癥消失大于1/3。
無效:臨床主癥及兼癥消失小于1/3或無改善。
3.3 治療結果
3.3.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表明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均有下降;治療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表明治療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下降更明顯。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s,分)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 治療組3016.50±5.115.60±5.891)2) 對照組3016.47±5.2810.10±6.921)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0.05;與對照組比較2)<0.05
3.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療效比較,經檢驗,<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表明溫針灸華佗夾脊能有效治療亞健康患者。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亞健康病因尚未完全認識,以病毒微生物感染、免疫失調、神經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等假說為主[6],因此首選進行以行為認知治療,臨床專用藥物報道較少,而以Ampligen、Ondansetron等藥物臨床試驗多被證明等同于安慰劑治療[6]。
傳統(tǒng)醫(yī)學往往把亞健康相關癥狀歸結于“虛勞”“百合病”等范疇,并在此基礎上辨證論治,方法主要有湯劑、膏方、針灸、推拿、熏蒸等[7],雖然總體有效率高于西醫(yī)治療組或者空白組[8],但是治療手段及療效評價分散,缺乏統(tǒng)一規(guī)范,在應對亞健康繁多而又多變的癥狀時往往需要聯(lián)合多種治療手段同時或者相繼治療,在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的同時也降低了社會醫(y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不利于本已有限的醫(y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
當今中醫(yī)“治未病”理念已經被社會廣泛認識,其“未病防病,已病防變”的內容作為基本治則之一也被中醫(yī)工作者深入理解并貫徹于臨床醫(yī)療活動中。
本研究以溫針灸華佗夾脊穴治療亞健康患者,并與傳統(tǒng)穴位溫針灸治療相比較,結果表明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均有下降,但治療組下降更明顯。
夾脊穴最早見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足臂十一脈灸經》,其中記載:足泰陽脈循行時“夾脊”,及灸泰陽脈又可治療“夾脊痛”。《素問·繆刺論》:“邪客于足太陽之絡,令人拘攣背急,引脅而痛,刺之從項始數(shù)脊椎夾脊,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p>
華佗在針灸領域的貢獻卓著,如創(chuàng)立了華佗夾脊穴、繪制臟腑經絡圖像、提出“觀眼識病”、主張針灸藥綜合治療、首用“膈俞”穴治療頭痛、注重灸法的臨床應用、取穴精要、注重治神等,其諸多貢獻至今仍對針灸臨床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學術價值?!吨夂蠓健贰度A佗別傳》是以記事的方式講述華佗在夾脊部位施灸(去脊各一寸),但當時一寸和現(xiàn)在的尺寸難說一致。最早比較完整描述華佗夾脊穴的醫(yī)書是1812年日本石坂宗哲《針灸說約》,記載“挾脊穴左右各17穴合34穴,可針可灸從大椎至17椎去脊中左右旁開各半寸。
現(xiàn)在華佗夾脊穴的定位根據1990年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的國家標準《經穴部位》,夾脊穴的定位“在腰部,當?shù)谝恍刈抵恋谖逖导幌聝蓚?后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穴,左右共34穴。”而承淡安在《中國針灸學》對華佗夾脊穴定位為“在背腰部,當?shù)谝恍刈抵恋谖逖导幌聝蓚?后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穴,左右共34穴”。
解剖上,華佗夾脊穴的位置基本覆蓋31對脊神經的體表投影,而在相關的華佗夾脊穴進行一定程度的刺激,能夠使其周圍的脊神經根,通過脊髓內傳導通路傳達中樞系統(tǒng),從而起到了調節(jié)的作用[9]。
此外,《本草綱目》:“艾葉能灸百病?!薄渡窬慕浘]》:“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爆F(xiàn)代研究認為,循環(huán)皮質醇水平下降與免疫功能異常是亞健康發(fā)病的主要原因[10],亞健康患者存在HPA軸功能減退,而通過艾灸慢性疲勞大鼠背俞穴具有糾正HPA軸功能紊亂的作用[11]。另有研究表明,艾灸的抗炎免疫作用是通過HPA軸進行神經-體液調節(jié)途徑[12]。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使用的一種方法。
現(xiàn)代研究表明[13],針刺和艾灸可以通過提高CTX小鼠血清中GM-CSF和G-CSF的含量,促進骨髓系造血細胞的增殖、分化,以利于骨髓造血功能重建,減輕烷化劑CTX造成的骨髓抑制,從而提升外周血白細胞。
綜上所述,溫針灸華佗夾脊穴法源于中醫(yī)針灸傳統(tǒng)經典的“華佗夾脊穴”,秉承《內經》“治未病”理念為治則,治療方法上又融合了針刺與艾灸的雙重優(yōu)勢,脊柱特殊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也為該療法提供了現(xiàn)代醫(yī)學基礎。由于溫針灸夾脊穴療法是一種治療亞健康的新手段,隨著對其認識的進一步深入可以為針灸治療亞健康機理的科研提供新的途徑和思路。此外,該療法操作安全、簡便,治則治法容易掌握,是一種便于臨床推廣應用的治療方法,也有利于亞健康治療的統(tǒng)一化、規(guī)范化。
[1] Yao R. The thoughts and method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 2007,27(3):163-165.
[2] 楊青,文兆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修訂診斷標準[J].重慶醫(yī)學,1996,25(4):233-234.
[3] 王啟才.針灸治療學[M].第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69-71.
[4] 鐘偉泉,李樹成,谷婷婷.溫針灸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3):206-208.
[5] 崔蓮花,成澤東.中醫(yī)藥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研究近況[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1,26(12):17-18.
[6] 謝和平,吳偉康.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研究現(xiàn)狀及中醫(yī)藥治療進展[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8(2):210- 214.
[7] 張雅靜,王天芳,薛曉琳,等.中西醫(yī)結合疲勞性亞健康判定標準的探討[J].北京中醫(yī)藥,2009,28(4):269- 270.
[8] 步懷恩,王泓午.亞健康狀態(tài)中醫(yī)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9(1):10 -12.
[9] 陳淑諭.淺談華佗夾脊穴與脊神經節(jié)段性分布的關系[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2):117.
[10] 陳順榮.針灸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施治規(guī)律的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18):108-109.
[11] 宋春華,段霞,馮國湘.溫針灸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疲勞綜合征療效觀察[J].職業(yè)與健康,2016,32(9):1223 -1225,1229.
[12] 陸梅.針灸對骨髓抑制小鼠血清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5(3):264.
[13] 于茜楠,陳以國.針灸對固有免疫雙向調節(jié)研究簡況[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5,29(3):137-139.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at Huatuo Jiaji (Ex-B2) Points in Treating Subhealth
-.
,20004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at Huatuo jiaji (Ex-B2) points in treating subhealth for lack of its specific treatment. Method Sixty subhealth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at Huatuo jiaji poi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at conventional points. In the two group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 was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 (<0.05) but decreased m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0.05). Conclusion In comparison with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at conventional points,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at Huatuo jiaji points has a unique advantage in treating subhealth.
Points, Huatuo jiaji (Ex-B2) ; Subhealth; Warm needling therapy
1005-0957(2017)08-0972-03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8.0972
2017-03-25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項目(13401904300)
郭大暢(1961—),男,副主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