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陽
斑駁的樹影在微風(fēng)中搖曳,細小的塵埃在空氣中蔓延,想順著找尋它的方向,卻在一片混沌中迷失。原來,我們早已被光包圍,存在于其中。
它存在于任何地方,卻存在得不切實際。伸手抓一把,仿佛細沙一樣從你的指縫間流走,連知覺也沒有。但是它處處向人們證實自己的存在:因為有光,才會有影子的產(chǎn)生;因為有光束,才能看得見漂浮在空中的細小塵埃;因為有光,我們才能看得見彼此。光借助其他事物來證明自己,想通過隱晦的方式讓人們對這份習(xí)以為常有所察覺。
陽光是最博愛的,它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遍及世間各處。它自帶魔力,竟然可以透過人的眼睛,直照到人心底。我極嗜陽光,每當(dāng)我徜徉在燦爛的陽光中,都感到光明、溫暖和通透,它讓我的血液加速,體內(nèi)像有一種力量在升騰;不僅能給人溫暖,更能給我力量,它讓我充滿活力,充滿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的動力。
火是靈動的光。在漆黑的屋子里,點上一支蠟燭,小小的火苗跳躍著,一點點的風(fēng)吹草動就能讓它翩翩起舞,盡管火映在墻壁上是忽明忽暗的,但它仍然努力用自己的身姿撐起一片光明。我坐在蠟燭前,看它散發(fā)的光仿佛是一個無形的殼膜,把我的整個身體包圍,把我從黑暗中隔離,從黑暗中救贖。那搖曳的光芒,就像黑暗之中母親的手,讓人內(nèi)心鎮(zhèn)定,找到方向。它也許不如陽光包容、溫暖,但卻能趕走陽光帶來的躁動和輕浮。
燈是在文明發(fā)展的途中,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另一種光。白天的光亮已不能滿足人們,人們開始在夜晚也追逐光。但燈光,它又是奢侈的。我們能看到現(xiàn)代大都市的夜晚燈火通明,霓虹繽紛,把天照得宛如白晝。卻很少在古樸落后的山村里看到它。
如果說光代表著欲望,那么暗就意味著束縛。我們不希望自己受到黑暗的禁錮,我們不自覺地在追求著光,滿足我們的欲望,于是我們改造世界。我們用著最先進的手段,追求生命的本性。
我喜歡各種光,因為它們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光明。
但是如果沒有黑暗,我們怎么會想起光,感謝光?
【作者系北京師大二附中高二13班學(xué)生,指導(dǎo)老師:趙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