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 要:課堂教學的設疑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教師問得好、問得妙,學生才能答得好、答得妙,才能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顧及全面,把握三‘度”“把握重點,問有所‘值”“結合實際,把握‘時機”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在課堂教學中巧設提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巧設提問
課堂教學的設疑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的設疑提問應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只有教師問得好、問得妙,學生才能答得好、答得妙,才能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巧設提問?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認識和看法。
一、顧及全面,把握三“度”
課堂上的40分鐘教學時間是寶貴的,教師的設疑提問受到時間限制。作為教師不能無限制的提問。只有把握了“度”,才能確保課堂的教學效率。我認為,在課堂上的“問”應該把握三個“度”,第一,提問的次數(shù)要適度,一堂課提問多少次,應該有大致的次數(shù)限制,我們不要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進行毫無價值的滿堂問。第二,所提的問題難易要適度,太難的問題,學生根本理解不了的,就不要問;太容易的問題,學生不假思索就知道答案的,教師也沒必要問。第三,提問學生要有“廣度”,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基礎總是有好有壞,所以,我們在提問時要多研究學生,既要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又要提問基礎差的學生;既要提問性格外向、踴躍舉手的學生,又要提問性格內(nèi)向、不輕易開口回答問題的學生。
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我這樣來提問學生:第一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班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手了。我掃視了一下教室,問了張濤同學,他是班里基礎較差的一名學生,結果張濤答對了,說是寫了桂林的山和水。我表揚了他,他很高興,其他同學也為他感到高興。第二問:作者寫了桂林的山和水的什么特點?答案就在課本中,難度有所增加,但認真讀一讀課文,也能找到問題的答案,所以一般成績的學生都能回答。第三問:作者在寫桂林的山水特點時,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基礎的同學才能回答。就這樣,我結合文章和學生的實際,提出了這三個難易程度上有梯度的問題,比較符合難易適度的標準,也比較符合課標的要求,同時,也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拓寬了教學面,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把握重點,問有所“值”
問有所“值”,也就是問題的設置要有明確的目的,符合教學三維目標的教學要求。課堂提問不能為問而問,搞形式。課堂提問不是教師提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問題去考學生,也不是提一些簡單的本身帶有暗示性的“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或者學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費力氣就可以回答的問題問學生。教師的問應該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難點、重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去問才能算是問有所“值”呢?我認為,對于一篇講讀課文來說,語文課堂提問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學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與課文內(nèi)容關系密切的;②課文的重點、難點、關鍵點;③文章的畫龍點睛處;④承上啟下處;⑤觸發(fā)學生聯(lián)想、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處等。
如我在教學《長城》一課時,整堂課一共提問了五個有價值的問題:①課文中描寫的這段長城是秦長城嗎?這個問題與課文內(nèi)容關系密切,且學生容易混淆、忽略;②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這是課文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③全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該句是具有畫龍點睛作用的中心句;④“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边@句話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這句話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⑤這樣雄偉的長城,是祖國的驕傲,我們想不想講給全世界人民聽?我們怎樣講?這個問題意在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三、結合實際,把握“時機”
提問時機的選擇,直接影響著學生思維的訓練。提問要結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特點,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提問時機的選擇,就是要問在學生理解知識的疑惑不解之處。也就是說,教師在提問時,既要抓住課堂提問的恰當時機,又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作適時的停頓,讓學生有進行思維的時間。在學生想明白但又不能明白的時候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釋疑”,這樣,就可以達到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時,我在板書好課題之后提出問題:“精彩”和“糟糕”分別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用上雙引號?分別是誰說的?這種開題設疑提問之法,意在引導學生“生疑”“質疑”,師生共同“釋疑”。這樣,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閱讀課文求知的積極性,而且打破了傳統(tǒng)教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率。
教學實踐證明:一堂成功的設疑釋疑課,不但能給教師帶來無盡的教學趣味,給學生帶來思考的快樂,思維的提高,而且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孫波.提高小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質性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2]方蕊.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D].吉林師范大學,2013.
[3]張平平.語文情境教學有效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4]郭超.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提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