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煜
摘 要:城市綠化水平與城市發(fā)展的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園林景觀設計是城市綠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環(huán)保需求的一種表現(xiàn)的形式。在園林工程建設中大樹移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大樹保護性移植,可加速城市綠化進程、達到植物造景最佳效果,是城市綠化生態(tài)效益得以提高的重要方式。本文結合大樹移植問題中的關鍵技術展開探討,以期能夠為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確保移植的高效性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園林施工 大樹移植技術 應用
1、導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園林綠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園林綠地中大樹展現(xiàn)了其特有的魅力,高大的樹體構成了綠地的景觀空間價值,它不僅是一塊綠地的的基本骨架,而且能讓綠地在短時間內發(fā)揮景觀效果,促進了人與自然相互和諧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但是因為大樹樹齡長、主根發(fā)達而側根較少,以及原生長環(huán)境與移植目的地之間的差異,致使大樹移植的成活率受到很大影響,移植失敗不僅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對我國林木資源造成極度的破壞。
2、大樹保護性移植的概況
作為園林綠地養(yǎng)護施工中的重要內容,大樹移植主要是對現(xiàn)有樹木保護性移植,對高密度綠地結構調整中產生的作業(yè)行為。新建綠地內大樹栽植的時間、地點具有特定性,是為滿足特定需求而選取的種植方式。一般認為,大樹的樹體胸徑超過15~20cm,4~6m以上為其樹高度,也可以認為是樹齡超過20年的樹木。目前,油松、白皮松、國槐、雪松、銀杏等都是最常見的移植樹種。對園林工程建設而言,大樹保護性移植的意義重大,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將城市景觀變的更好,能夠通過大樹保護性移植技術,對古老、珍貴樹種加以保護。
3、城市園林施工中的大樹移植技術
3.1 大樹移植前的準備
3.1.1首先,在樹種選擇的時候,要對需要移植的目的地環(huán)境條件、水土條件進行探測分析,選擇與其環(huán)境相適應的樹種,并且盡量選擇長壽樹種,例如,盡量選擇野生樹種,這類樹種有較好的環(huán)境適應性,且成活率較高。其次,大樹移植之前需要在苗圃中進行培育,待須根較為發(fā)達,枝干較為健壯的時候,移植到目的地會大大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
3.1.2技術、人力和物資的準備
園林景觀建設施工當中技術準備是核心要素,主要準備的內容包括:對施工圖紙以及相關的設計資料進行核實和審查,對需要移植的大樹樹種、樹齡、養(yǎng)護管理等信息進行調查、搜集和掌握,例如,大樹目前的生長狀況、病蟲害情況、發(fā)枝能力等,另外,移植目的地的土質、地下水位、地下管線、施工現(xiàn)場交通情況等進行實地考察,結合實際的情況,制定準確的方案,設計圖紙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及時的改正,并且將相關的技術資料整理歸檔,作為具體大工順利進行。
3.2 移植階段
3.2.1移植的時間。普通的樹木移植在早春進行,這一時期植株的生命活動比較弱,養(yǎng)分消耗較少,能夠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此外,還要關注大樹的種類來確定移植的時間。例如,針葉樹就適合在初秋時節(jié)進行移栽,常綠樹則適合在晚春時節(jié)進行移栽。此外,還需要關注移栽時的天氣狀況,盡量選擇在陰天或者陰雨過后開始移植,從而更好地控制植株根部的水分。
3.2.2挖掘及運輸。在選定起樹之前的1~2天,需要采用薄膜或者草繩來包裹樹干,以保持樹木的水分,維持樹體整體水分的平衡。在挖掘時,要關注大樹根部的情況,科學合理處理大樹的根部。在移植前,要綜合考慮大樹主枝干的大小,以作為斷根范圍的依據。一般選擇大樹主干直徑3倍大小的范圍畫圓,然后再進行挖溝,在挖到主根之下的粗大側根時,要在分叉處斷開,并保證切口的齊平,為大樹后期的修復奠定基礎。針對較難生根的植物,可以用10~20mg/kg的3號ABT生根粉藥液拌入黃土之后涂抹到大樹根部的傷口處。為了提高植株的成活率,還可以采用根系蘸漿法來開展挖掘工作。對于相對較小的樹木,可以在挖出后的裸根或者帶土的根部蘸取混有生根劑的泥漿;針對大冠樹木可以直接將生根泥漿倒入坑中,使樹根與泥漿充分混合。在挖掘階段,如果需要帶土球挖掘,在工作中要保證土球的大小,土坨直徑為樹高的1/3左右,土坨要完好、平整,土坨形似蘋果,底部不超過土坨直徑的1/3。如果不需保留土球,也要保留好心土,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在挖掘出來之后,要對土球的干部進行包裹,將土球包成底小頭大的形狀,避免土球散落。
3.3 成活期的養(yǎng)護管理
3.3.1支撐和固定。支撐、固定施工在種植大樹后及時進行,避免樹木傾斜。通常選取扁擔樁、三角撐等支撐大樹。對樹體穩(wěn)定性而言,效果最佳為正三角樁,以樹體70%左右設置支撐點,并進行保護層設置,避免對樹皮造成損害。通過支撐與固定施工,可提高樹木根系的穩(wěn)定性,對根系生長極為有利。通常情況下,大樹根系在1年以后即可恢復,此時也可將支撐去除。
3.3.2水肥管理。移植大樹后,需及時進行1次澆水施工,要求將樹木根部澆透,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樹根能夠密切結合土壤,才能為根系發(fā)育提供可靠保障。隨后進行3次澆水,樹盤封好后,及時進行地膜覆蓋,避免開裂、透風問題出現(xiàn)在表土上,按照土壤實際情況進行灑水。天氣炎熱的情況下,還需對地面、樹冠等位置進行撒水,提高樹木周圍濕度,防止水分過度蒸發(fā)。第1年移植后的秋天,需進行1次肥料施加,第2年春秋兩季都需進行2~3次施肥,保證樹體營養(yǎng)充足,健康成長。
3.3.3防凍處理。大樹移植以后如溫度較低將造成嚴重影響,甚至造成死亡。進入11月以后,應盡可能降低氮肥使用量,而磷鉀肥需增加使用量。按照樹木生長習性,將遮陽網去除,進而提升光照強度,保證樹體光合作用充足。樹木、枝條木質化程度的提升,才能為樹木自身抗寒性能提供可靠保障。同時,還需做好防寒防護工作,如覆土、覆蓋等。
3.4 后期養(yǎng)護階段
3.4.1設置支撐。在大樹定植以后,要為大樹設置支撐設施,以減少大風和土層濕軟而帶來的影響。一般采用三角形支架來保證大樹的穩(wěn)固。支撐點設在樹體中上部2/3處,支撐桿底部要入土40~50cm。固定階段要特別注意支架與大樹樹干的接觸面,在直接與樹皮接觸的地方加上隔墊,以避免樹皮受傷。鑒于大樹一般在1年之后根系得到恢復,因此支撐裝置應在1年左右拆除。
3.4.2樹體吊瓶。在樹木復活的階段,為樹木輸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促活方法。通過樹體吊瓶的方式將液體輸入樹體內,可為大樹補充生命所需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等,通過調節(jié),幫助大樹達到最好的生長狀態(tài)。輸液孔是通過工人在植株的基部由上而下鉆出約45°的小孔,小孔要深入到髓心。輸液孔的多少和大小要與樹干的粗細情況和輸液器的針頭相匹配。輸液的液體主要為水,也可加入一些促進生根、礦物質等。輸液的量與植株生長環(huán)境中的氣溫、土壤干旱等情況確定,在輸液結束后要用波爾多液來涂抹植株的小孔,保障植株后續(xù)健康生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樹在城市園林景觀展現(xiàn)了它特有的魅力,高大的樹體構成了綠地的景觀空間價值,在生態(tài)效益中至關重要。大樹的移植方法、管養(yǎng)技術措施,都會因其環(huán)境生長條件、季節(jié)、樹體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合理的進行大樹的裝卸及運輸。大樹栽植后科學的進行水分管理、營養(yǎng)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最大程度的保障大樹移植的成活率。
參考文獻
[1]王洪體.樟子松、油松與白杄大樹移植中光合特性變化的初步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3.
[2]鄭惠龍,黃建峰.城市園林建設中大樹移栽問題探討[J].現(xiàn)代園藝,2015(12):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