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霞
認識張溪梅的時候,黃永玉是個不折不扣的流浪漢,因為家境貧寒,十二歲便獨自離家,從湖南鳳凰到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辦的廈門集美學校讀初中。離開學校后,他當過瓷場小工、戰(zhàn)地服務團團員、學校教員、劇團見習美術(shù)隊員,十八歲那年,為了躲避戰(zhàn)亂,流浪到江西一個小藝術(shù)館里工作,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美麗的張溪梅。
他的博學令她傾倒,她的脫俗讓他愛慕。兩個人相處的事傳到她的家里,她被父親狠狠地訓了一頓,家里人勸她:“你嫁給他,沒飯吃的時候,在街上討飯,他吹號,你唱歌?”父親把她軟禁起來,也不許她寫信。傷心沮喪之余,他離開了,流浪到贛州,找到一份報館的工作。
被迫分離非但沒有讓愛情的火星熄滅,相反,煽起了更大的火焰??此迫崛醯膹埾芬钥磻驗橛桑低祻募依锱艹鰜?,她把自己的金鏈子當?shù)簦┻^兵荒馬亂,連夜搭貨車追到贛州。接到她的電話時,正在六十公里外出差的黃永玉激動不已。借了一輛自行車,他瘋狂往回趕,在小旅館里,他們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婚禮,并在《贛州日報》刊登了一則結(jié)婚啟事,算是對她的家庭作了匯報。
結(jié)婚后,她隨他漂泊到香港。那時,生活異常艱苦,他沒有名氣,整天干木刻的活。她放下自己大小姐的身份,為他洗衣做飯,悉心照料他、支持他。在愛情的滋潤下,藝術(shù)靈感源源不斷地迸發(fā)出來,他的木刻漸漸在香港有了市場,很多人爭相購買。
1953年,聽從表叔沈從文的建議,黃永玉從香港到北京中央美術(shù)學院任教。那是一段平靜安寧的日子,除了上課,黃永玉經(jīng)常外出寫生。很快,他的創(chuàng)作更上一層樓,木刻《春潮》《阿詩瑪》轟動了畫壇,筆下的荷花獨具一格,令人眼前一亮。
安定的日子沒過多久,“四清”運動開始了,因為一篇《罐齋雜技》的文章,黃永玉被指“惡毒攻擊社會主義”,他白天挨批斗,半夜起來偷偷畫畫,張溪梅就整晚陪著他,給他放風。緊接著是“文革”,他畫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貓頭鷹成了著名的“黑畫”事件,他被打成黑幫,一家人被趕進狹小、昏暗的房子里,批斗也變本加厲??吹剿黄С榈脗劾劾?,張溪梅心疼得掉眼淚。一邊為他擔驚受怕,一邊要照顧一雙兒女,當年的富家女兒,黑發(fā)染了秋霜,纖手變得粗糙。
長期的顛簸加上巨大的精神壓力,張溪梅病倒了,潮濕沉悶的空氣經(jīng)常讓她透不過氣來,黃永玉心急如焚。急中生智,他在墻上畫了一扇兩米多寬的窗戶,再畫上絢麗的花草、明亮的太陽,霎時,滿室生輝。這幅畫讓張溪梅神清氣爽,慢慢地,病竟然不治而愈。
1969年,黃永玉被下放河北農(nóng)場,緊張勞累的改造后,他每天都打著手電筒在被窩里寫東西,“我們是洪荒時代/在太空互相尋找的星星/我們相愛已經(jīng)十萬年?!薄拔覀兊膼矍?和我們的生活一樣頑強/生活充實了愛情/愛情考驗了生活的堅貞?!薄拔椅悄?吻你稚弱的但滿是裂痕的手/吻你靜穆而勇敢的心/吻你的永遠的美麗/因為你/世上將流傳我和孩子們幸福的故事。”
這就是他的長詩《老婆呀,不要哭》。遠在北京的張溪梅被深深感動,愛情面前,苦難不戰(zhàn)而敗。生活拮據(jù)、時勢動蕩,只能讓兩顆心靠得更加緊密。
曙光終于來了,“文革”結(jié)束,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黃永玉的藝術(shù)理念、創(chuàng)作手法都有了相當大的突破,風格獨樹一幟。回顧十幾年非人的生活,他為她寫下詩歌《獻給妻子們》:“人家說/我總是那么高興/我說/是我的妻子慣的/人家問我/受傷時干嗎不哭/我說是因為/妻子在我旁邊?!?/p>
是她,給了這個“無愁河的流浪漢子”一個家;是她的愛,令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畫展開遍世界各地,著作等身,木刻家、國畫家、雕塑家、作家和詩人,一代“鬼才”名滿天下。
2014年2月,中國國家博物館接受了黃永玉捐贈的巨幅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和《各族人民大團結(jié)》壁畫小稿,這當然也得到了張溪梅的支持,在她心里,名利無關(guān)緊要,重要的,是兩人在一起。
有句話說,水會流失,火會熄滅,而愛情卻能和命運抗衡。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