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末,受香港和日本的玩車文化影響,深圳出現(xiàn)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街頭賽車文化。當時的街頭賽車,除了在道路上競速,山路是更受歡迎的戰(zhàn)場。他們在山腳聚集,競速到達另一頭的山腳,又或者在山頂聚集斗快下山。毋庸贅言,山路彎多路窄自然危險,但也更能比拼車輛的性能和駕駛者的技術(shù)。所以山路在許多飆車黨的心目中是擁有巨大魅力的。
北平先生是深圳最早一批玩車人之一,那個年代,他和一群人經(jīng)常會在深圳的三洲田或者盤山公路聚集,快速地沖上山或者下山。若說是“賽車”,他們并沒有以什么作賭注,頂多就是輸?shù)恼埑韵够蝻嬃现?。最重要的,其實是享受飛山的快感和一群人玩車的氛圍與樂趣——當然他們也目睹甚至親身經(jīng)歷了許多事故。
人不瘋狂枉少年,誰沒有個不怕死的時候?;叵肫甬斈甑臍q月,他也覺得有些冒險,有些不負責任——對自己以及他人安全的不負責任。如今的他,同樣享受飛車的快感,但已不再像以前那樣爭分奪秒,更多地享受和車溝通的樂趣,戰(zhàn)場也早已移師賽道。至于山路,則成為他和朋友郊游吹風放松壓力的地方。
跑山固然需要技術(shù),其實只要不怕死誰都不會太慢,但這無異于玩命。隨著閱歷的豐富,價值觀的改變,曾經(jīng)的飛山族早已經(jīng)改“飛山”為“游山”,從“追風”變成“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