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俊++曹旭
翻開歷史書,無論正史,還是敷衍正史的《三國演義》,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驚奇的現(xiàn)象:即在漢末、建安時代和西晉時代,美女和美男特別多。假如你仔細比較,還會進一步發(fā)現(xiàn),建安時代美女多,而西晉美男多。漢末、建安時代盛產(chǎn)美女,我們耳熟能詳?shù)木陀虚]月之貌的貂蟬,有傾城絕世的二喬,才貌雙全的蔡琰,洛神仙子甄氏;而在西晉,我們熟知的則是鶴立雞群的嵇紹,在洛陽道上被美女手拉手圍著給果子吃的潘岳,以及被人圍堵看殺的衛(wèi)玠。其實,這兩個時期相差不遠,但整個社會風氣為何從喜歡美女到喜歡美男?出現(xiàn)如此之大的差異和截然相反的審美追求的背后,由哪些因素導致的呢?僅僅是人們在充滿戰(zhàn)爭、饑荒、瘟疫和痛苦的時代,并沒有抹殺對美的追求嗎?
一、 漢末建安時代美女多
漢末的建安時代,是一個亂世,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個靠力量、殺戮建立強權的時代——那是一個男人的時代。這個時代涌現(xiàn)了許多風流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關羽、諸葛亮。但是,漢末建安的美女也是那個亂世里的一片璀璨奪目的星空。人們在驚駭于男人的運籌帷幄、煮酒論英雄、談笑而檣櫓灰飛煙滅的英雄氣概以外,同樣也記住了貂蟬、蔡琰、甄氏、大喬、小喬這些美女。這些美女參與了時代的演出,在某些重要的場合還成了主角,在那一時代,她們與男性共同完成了時代美麗絕倫的拼圖。
(一) 女性是戰(zhàn)爭掠奪的重要資源
歷史上許多戰(zhàn)爭,目的都是為了掠奪女性的資源;女性不僅僅為了滿足男性,而且象征著種族的生存和繁衍,人口的興旺。甚至,某場戰(zhàn)爭就是為了爭奪某個女性展開的。西方的不說,就說曹操。曹操因為張繡嬸嬸鄒氏的美貌,想占為己有。張繡因此感到恥辱,懷恨在心并偷襲曹操,曹操大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zhàn)死。自己也差點送命。曹操的大老婆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天天跟曹操鬧,鬧到死都不肯原諒丈夫的這一行為,憤然離開曹操回娘家,曹操幾次都“請”不回來,當時曹操沒有做不到的事,就是這件事做不到,尤其是長子曹昂的死和傷害了正妻的感情,讓他內疚了一輩子。
曹操與袁紹對決,袁紹大敗。曹操破冀州之后,曹丕闖入袁紹府中抄家,發(fā)現(xiàn)了貌美的甄氏,并且把她收編了。曹操對大小二喬覬覦已久眾人皆曉,杜牧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為證。其實,杜牧的《赤壁》詩,是根據(jù)曹植的《銅雀臺賦》來的。曹植的《銅雀臺賦》賦說:“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雖然曹植賦里的二喬只是一種象征;到了杜牧詩里,就坐實成真,戰(zhàn)爭就為了取得“二喬”美女了。但以女性象征土地和政權,也表明女性其中核心的意義。
關羽一直都是義薄云天的英雄的化身,歷來受封建君王尊崇,各地皆立有關廟,好像是道德的標桿。但裴松之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注引《蜀記》說:“曹公與劉備圍呂布于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于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闭f的是,呂布被曹操、劉備的大軍圍困時,曾遣部將秦宜祿出城求救,誰知秦宜祿竟然丟下妻子,借機投奔了袁術。
我不知道,秦宜祿的妻子是美女,關羽是怎么知道的。因為當時曹操與劉備聯(lián)軍攻城的過程中,關羽幾次向曹操表示,說城破以后,把秦宜祿的妻子分給他。曹操開始是同意的,但因見關羽再三再四的請求,引起了曹操的疑心,便暗中留意,等到城破之后,曹操見了杜氏真是絕世美女,“乃自納之”,搶過來做自己的妾。關羽為此事深恨曹操。而后來杜氏為曹操生了曹林、曹袞和金鄉(xiāng)公主。金鄉(xiāng)公主后來許配給了美男子何晏。
由眾多的資料看來,我們當然不能膚淺地認為曹操、曹丕、曹植、關羽等就是好色之徒。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英雄追逐美女,并不減少他們的英雄形象,相反,自古美女配英雄,美女更是英雄的襯托。我們不能以現(xiàn)在的道德觀來框囿古人。
從深層次來講,多子多孫是維系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子孫的強盛與繁茂直接關乎統(tǒng)治的穩(wěn)定。子孫多則意味著優(yōu)秀的人多,擇優(yōu)做接班人的機會概率也大。曹操有二十五個兒子,雖然有的死得早,或者生下來就死了,但他仍然可以在眾多的兒子中選擇一個作為接班人。但到了曹丕這一輩,曹丕生了九個兒子。黃初六年曹丕死時,有四個兒子已經(jīng)死了;到了太和四年時,曹丕的兒子只剩下曹叡和曹霖。而接班的曹叡這一輩更不行,竟然是生一個,死一個;生兩個,死一雙;都不能存活。最后從宗氏里抱來了八歲的曹芳?!度龂尽ど俚奂o》里只好曖昧地說:“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者?!倍段菏洗呵铩穭t說:“或云任城王楷子。”到這時候,曹家已經(jīng)真正是后繼無人了。那時的曹家,就像一口沒有活水來源補充的池塘,枯竭是遲早的事。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曹家喪失政權,與其說是司馬氏奸詐,不如說曹操的兒孫,不如司馬懿的兒孫。司馬懿生了司馬昭和司馬師,司馬昭又生了一個更強的兒子司馬炎,一方越來越強,一方越來越弱。由此,曹家的天下漸漸向司馬氏傾斜,就不奇怪了。曹家的房產(chǎn)權從曹叡死后開始被大管家順理成章地繼承,并不是竊取,司馬炎只不過完成了一個過戶手續(xù)而已。
在軍閥混戰(zhàn)的漢末建安時代,正如曹操在《蒿里行》描寫的那樣,是“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慘景象;在“生民百遺一”“萬姓以死亡”的戰(zhàn)爭饑荒年代,人口存活率很低;這種歷史環(huán)境就造成繁衍后代的巨大壓力,并使女性成為一種更寶貴的生命資源。那些有志于建功立業(yè),野心勃勃的人,只有通過多娶妻妾,多生兒子、女兒,才有可能人多力量大;子孫多,優(yōu)秀人才的概率大,取得政權、鞏固政權的概率也更大。這是建安時代人都明白的道理。這就造成了漢末、建安時代的男性對女性的重視。所以,有人說,漢末建安時代,許多人都傾心于娶別人的老婆為妻子,而曹操每次攻城略地,都會順帶把作為戰(zhàn)利品的女人給捎回來,不管美麗不美麗,是否已婚,已婚的更好,更成熟,屬于“熟女”。在那個時代,要找“淑女”太難了,而俘獲別人的老婆帶回家當老婆也許是最便捷的方法。在那個時代,所謂的“美女”,也許真的美麗;也許有的并不怎么美麗;是女性稀少使她們被稱為“美女”;就像現(xiàn)在,并不美的一對老男女,會互相稱對方“美女”“帥哥”,其實是進行語言賄賂一樣。
(二) 《三國演義》對漢末建安時代女性美推波助瀾
我們對于三國時期的人物審美觀念的認知,很大程度來源于《三國演義》,以及與之相關的一系列的戲曲等民間藝術。
《三國演義》是一本為男性津津樂道的關于國家軍事、政治的書,男明星們在書中盡情展示男人們的風華。周瑜風流倜儻,諸葛亮羽扇綸巾,曹操一代梟雄,劉備禮賢下士,關羽器宇不凡。而作為政治軍事間接的參與者,《三國演義》同時塑造了眾多美女的形象,如貂蟬、孫尚香、甄氏,張繡之嬸鄒氏等等。她們的命運與美麗,一直牽動著無數(shù)讀者,由于《三國演義》的渲染,也使?jié)h末、建安時代美女多了起來。
(三) 西晉妒婦的襯托
自晉祚以來,四海重新歸一,社會相對安定,戰(zhàn)爭不像三國時那樣頻繁,女性的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有明顯提高的間接證明,也許就是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悍婦、妒婦的形象。《世說新語·惑溺》篇中的記載,使權傾一時的賈充的妻子郭槐,成了有名的妒婦。而郭槐的嫉妒,與其女賈南風嫉妒殘暴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據(jù)《晉書·惠賈皇后傳》記載“衛(wèi)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太子妃賈氏妒忌,帝將廢之”。除了嫉妒外,她還生性殘暴。她殘殺懷孕的妃嬪,擅自專權,任人唯親,誅殺楊駿,廢立太子,最終導致了“八王之亂”,整個西晉王朝在戰(zhàn)火之中倒塌。無論是史書還是后世的文學作品,賈南風都是以一個惡毒婦人的形象出現(xiàn)的。武元楊皇后楊采也是有名的妒婦,據(jù)《晉書·武元楊皇后傳》記載:“后性妒,惟取潔白長大,其端正美麗者并不見留?!?/p>
西晉的妒婦和惡婦,史書記載較多,這是西晉社會一個特殊的現(xiàn)象。為什么西晉會盛產(chǎn)妒婦?也許和史學家的記載有政治目的有關。但不管怎么說,都反襯了漢末建安時代美女多且無辜善良。
二、 西晉時期美男多
西晉時期美男多,是個事實。甚至為文學史上留下了“檀郎謝女”“沈腰潘鬢”等美好的詞語;“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更是自古以來成為所有女性擇偶的標準。當然也有“看殺衛(wèi)玠”這樣讓人心痛的畫面。西晉的美男甚至成為了西晉社會的一個代名詞,但同樣的問題是,西晉的美男為什么那么多呢?
(一) “九品中正”選官制度的影響
魏以后“九品中正”的選官制度,對魏晉,特別是西晉的美男有很大的催化作用。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相比科舉制度則更看重內在的才華,顯露在外的長相、談吐就至關重要。
魏武之時,就有“九品”之名,但九品中正制之確立,實則魏文帝時所產(chǎn)生。據(jù)《三國志·魏書·陳群傳》記載,“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如若細究,“九品中正制”和“九品官人法”也有差異,但依傳統(tǒng),“九品中正制”也稱“九品官人法”,故不做區(qū)分。后來,西晉沿用并發(fā)展了這種選官制度的,據(jù)《晉書·劉毅傳》記載:“今立中正,定九品?!蔽鲿x有立中正官,中正官的職權就是評議人物,標準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對人物的道德品評,稱為“狀”。中正官根據(jù)家世、才德的評論,對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稱為“品”。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正官在評定人物的時候,“狀”則顯得很關鍵。按照定品原則是依據(jù)“行狀”,家世只作為背景的參考,即使出身豪門,外貌行狀不佳,也不能位列上品,于是一個人的德行、才能、風度則成為做官的關鍵因素?!段簳ご蘖羵鳌份d崔亮答劉景安書云:“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書,尚書據(jù)狀,量人授職,此乃與天下群賢共爵人也?!敝姓侔凑諛藴?,對門第、才能進行品評之后,呈給尚書,尚書還要進行一次“面試”。而“面試”的標準則是“狀”,“狀”就是外貌、氣質、談吐;舉止大方,談吐文雅,有文才,氣質好的人,就會成為錄用的關鍵。嵇康的兒子嵇紹之所以能夠入晉朝做到侍中,除了有山濤的舉薦之外,還和他的長相有關?!稌x書·嵇紹傳》記載:“紹始入洛,或(有人)謂王戎(嵇康的朋友)曰:‘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如野鶴之在雞群。”后來,“紹入洛,累遷汝陰太守。尚書左仆射裴亦深器之”。在這種功利主義的驅動下,外在形象一旦成為自己的仕途砝碼時,人們就會開始重視自己的外貌,并且隨之愈演愈烈;這樣,美男就漸漸多了起來。
(二) 名士之風的影響
任何時代都有名士存在,但后世人們卻唯獨對“魏晉名士”情有獨鐘,他們就像淤泥里開出一朵朵潔白的荷花。東晉袁宏作《名士傳》,將整個魏晉時期的名士按照時期劃分:正始名士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輔嗣為代表;竹林名士以竹林七賢為代表;西晉名士以裴叔則、樂彥輔、王夷甫、庚子篙、王安期、阮千里、衛(wèi)叔寶為代表;東晉名士以王導、殷浩、謝安、孫綽為代表。
而要成為名士,進入談玄的行列,有很多要求和條件,其中最重要的,長相和風度是必不可少的;就是要長得帥氣,儀態(tài)大方,風度翩翩。以貌取人,同時是名士之間的風氣,并且愈演愈烈。
嵇康為世人追慕,很大程度是他長得風姿特秀?!妒勒f新語·容止篇》記載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蛟唬骸C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倍嗽馈坝袃x容,好神情”,衛(wèi)玠則是“有羸行”,并且美得像珠玉一樣。名士與名士見面首先要夸對方長得好,有風度。大家相互標榜,吹捧,結果,美男也就一個一個像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
長得好的人走在大街上會被人“圍攻”,如《世說新語·容止篇》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而長得丑的人走在大街上會被唾棄,如左思:“左太沖絕丑,亦復效岳游遨,于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遍L得好的人常常結伴同行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
不僅如此,長得好看甚至還可以救命,如《世說新語·容止篇》載“石頭事故,朝廷傾覆。溫忠武與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肅祖顧命不見及,且蘇峻作亂,釁由諸庾,誅其兄弟,不足以謝天下。于時庾在溫船后聞之,憂怖無計。別日,溫勸庾見陶,庾猶豫未能往,溫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見之,必無憂也!庾風姿神貌,陶一見便改觀。談宴竟日,愛重頓至”。陶侃本來要殺庾亮,但見到庾亮的“風姿神貌”,居然改變主意,不但不殺,反而“愛重頓至”。
長得好既然能救命,也可能致命,如《世說新語·容止篇》記載:“衛(wèi)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墻。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wèi)玠?!?/p>
當然,西晉較之建安時代,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戰(zhàn)爭相對較少;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便有時間和精力追求美;這為西晉美男的產(chǎn)生,提供了物質基礎。
在那個崇尚美,追求美的時代。西晉的士人們可以步入仕途,在九品中正的體制下做官,或者徜徉山林,揮麈談玄。但無論士人們如何選擇,想要在西晉社會的舞臺上展現(xiàn)自己,都離不開高貴的風度和華美的儀表,這也就是西晉美男多的原因。
最后想說的是,漢末建安時代美女多而西晉美男多,都有其記載,也有它的歷史原因。從文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官制等多角度分析“美女”和“美男”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則是在《三國志》《三國演義》《晉書》等正史和小說之外,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陸機《答賈長淵》的思想傾向及其文化意義
宋展云
蘇州滄浪亭內建有“五百名賢祠”,祠內壁上嵌有五百余方歷代人物平雕石刻像。一幅幅吳地先賢的畫像,顯露出吳門煙雨的鐘靈毓秀,道出了江南古城的歷史滄桑。名賢祠門口楹聯(lián)寫道:“百代集冠裳,爍古炳今,總不外綱常名教;三吳崇俎豆,維風勵俗,豈徒在科第文章?!弊纺较荣t、推崇道義有著繼往開來的文化意義。吳地五百名賢光耀百代,西晉文學家陸機也名列其中。透過歷史的塵埃,我們去尋覓陸平原的足跡。是“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的高貴出身,還是“天才秀逸,辭藻宏麗”的卓絕才華,亦或是“華亭鶴唳,豈可復聞”的一聲嘆息?顯赫的身世,華麗的辭藻,杰出的才華皆是后人推舉陸機的原因,但其獨特的人格操守更當值得推崇。覽閱陸機作品,其人格魅力躍然紙上?!熬壡槎_靡”的理論名篇《文賦》,“懷宗國之憂”的政論文章《辯亡論》,靈動婉轉的書法作品《平復帖》……正如章炳麟所論:“撮其文章行跡,猶不失為南國仁賢?!庇^陸機《答賈長淵》詩,其人格操守亦可見一斑。
一、 陸機《答賈長淵》的寫作背景
《文選》詩歌作品共分為二十三類,而“贈答類”就有七十余首,其中不乏名篇佳作,由此亦可窺探作者的價值取向及道德情操?!段倪x》卷二十四收錄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以及陸機《答賈長淵》各一首?!段倪x》所錄《答賈長淵》是陸機元康六年入為尚書郎時答賈謐贈詩而作,詩作體現(xiàn)出陸機的不屈氣節(jié)與高尚品德。關于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文選鈔》指出:“謐字長淵,賈充所養(yǎng)子也。系充為魯公,為散騎常侍,時陸機為太子洗馬,謐以常侍侍東宮,首尾三年,與機同處。機后被出為吳王郎中,經(jīng)二年。至元康六年,入為尚書郎。謐乃憶往與機同聚,又經(jīng)離別遷轉之慶,故請潘安仁作此詩以贈之?!辟Z謐為西晉大臣賈充外孫,而賈充之女則為晉惠帝皇后,賈氏家族逐步占據(jù)權要。晉惠帝元康時期,賈后專權,并重用賈謐。據(jù)《晉書·賈謐傳》載:“既為充嗣,繼佐命之后,又賈后專恣,謐權過人主,至乃鎖系黃門侍郎,其為威福如此。負其驕寵,奢侈逾度,室宇崇僭,器服珍麗,歌僮舞女,選極一時。開閣延賓,海內輻湊,貴游豪戚及浮競之徙,莫不盡禮事之?!辟Z謐廣招賢才、匯聚文士,西晉文學家石崇、歐陽建、潘岳、陸機、陸云等皆投其門下,號曰“二十四友”。其中成員有賈家舊親,有功臣大將之后,也有吳郡陸氏之類各地士族子弟。陸機雖然名列“二十四友”,而實際上與賈謐關系并不緊密。賈謐曾和陸機同事東宮三年,元康六年,陸機升遷為尚書郎。賈謐追憶與陸機同僚情誼,恰逢陸機遷轉之慶,因此請著名文士潘岳為其代筆,作贈陸機詩一首。
賈謐贈詩共有十一章,大體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回顧遠古到三國鼎立的歷史沿革。詩作發(fā)端較遠,從“肇自初創(chuàng),二儀煙缊?;浻猩?,伏羲始君”等上古神話傳說談起,歷述往古,直到漢末三國?!办`獻微弱,在涅則渝。三雄鼎足,孫啟南吳”,此句簡要概述了漢末動亂以及三國鼎立的局勢,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文“大晉統(tǒng)天,仁風遐揚”的西晉正統(tǒng)思想作出鋪墊。第二部分交代三國歸晉的背景,敘述陸機的身世名望、仕宦經(jīng)歷?!伴L離云誰,咨爾陸生。鶴鳴九皋,猶載厥聲”,以靈鳥比喻陸機出身顯貴?!皼r乃海隅,播名上京。爰應旌招,撫翼宰庭”,寫陸機入洛,為楊駿祭酒?!瓣自宄缯?,玄冕丹裳”指陸機榮任太子洗馬?!靶瓷h鳎鄣茏麇觥毖躁憴C任吳王郎中令,得以返回故土。“擢應嘉舉,自國而遷”云陸機升遷為尚書郎。此段詩篇詳細描述陸機由吳入洛的仕宦經(jīng)歷,充滿溢美之辭。第三部分追憶二人曾為同僚的深厚情誼,并贈以勖勉之詞?!半m禮以賓,情同友僚”言二人互相敬重?!坝缙涓?,必重其層。立德之柄,莫匪安恒”,此為勖勉之意,勉勵陸機立德當以謙遜為本。賈謐對陸機贊譽有加,這是因為陸機為南方士族的杰出代表,且恰逢其升遷為尚書郎,賈謐大有拉攏之意,但“權過人主”的賈謐對于身為“亡國之余”的陸機在骨子里不乏歧視?!皞螌O銜璧,奉土歸疆”“在南稱甘,度北則橙”等詩句內含譏諷?!鞍l(fā)言為詩,俟望好音”,賈謐希望陸機予以答復,實際也是在試探他的政治傾向。
陸機《答賈長淵》詩序曰:“余昔為太子洗馬。魯公賈長淵以散騎常侍侍東宮積年。余出補吳王郎中令。元康六年入為尚書郎。魯公贈詩一篇。作此答之云爾?!泵鎸倮叩淖藨B(tài)且身為魯公的賈謐,陸機當如何作答?陸機《答賈長淵》詩序對此贈詩作出回應,具體詩作可謂不卑不亢,甚至有些大膽,彰顯出南方士族的不屈氣節(jié)與高尚品德。
二、 陸機《答賈長淵》的思想傾向
賈謐贈詩由西晉中原代表作家潘岳代筆,整首詩篇文采斐然,多用典故,顯得雍容典雅,但不乏雕琢修飾之氣。陸機答詩在文辭上不遜潘岳作品,何焯評價曰:“鋪陳整瞻,實開顏光祿之先?!标憴C《答賈長淵》本質上也屬應答之作,作品結構整飭、鋪寫有序,開啟南朝應答詩寫作的先河。作為贈答之作,陸機答詩的結構安排基本按照賈謐贈詩而作,也可分為三個部分,但在具體思想傾向上,卻有不少與賈謐贈詩爭鋒相對之處。陸機《答賈長淵》第一部分從三皇言起,直至晉朝建立,頌揚晉德。“邈矣終古,崇替有征”,陸機尊重興衰更替的歷史規(guī)律?!蔼z訟違魏,謳歌適晉”則充分肯定了西晉一統(tǒng)三國的歷史趨勢。第二部分稱頌賈謐外祖父賈充的功勛偉業(yè),并描述賈謐侍奉東宮的情形?!拔┕?,光翼二祖”先稱贊賈充的功勛偉績,“魯公戾止,袞服委蛇”則頌揚賈謐的顯赫地位。雖為揄揚之言,實際上也是應和賈謐贈詩中的溢美之辭。第三部分回憶二者交往情誼,并對賈謐的勖勉之詞予以回應?!澳晔庵颈?,服舛義稠”回應“雖禮以賓,情通友僚”的往日情誼,“蔚彼高藻,如玉如蘭”則贊譽賈謐贈詩言辭之美。陸機答詩雖然不乏溢美之辭及奉迎之語,但其中鋒芒內斂、暗藏深意。
陸機提倡“興亡有常”的歷史觀,肯定孫吳政權的合理性?!稙橘Z謐作贈陸機》前三章歷述往古,以突出西晉為正統(tǒng),第四章則更加直接:“南吳伊何,僭號稱王。大晉統(tǒng)天,仁風遐揚。偽孫銜璧,奉土歸疆。婉婉長離,凌江而翔?!辟Z謐贈詩指出孫權超越本分,冒用帝王尊號?!般曡怠币鉃楦┦淄督担詣倮咦藨B(tài)極寫其辱。何焯曰:“未有欲稱美其人,而斥其故主者。以答詩觀之,潘、陸固難同價矣?!泵鎸Z謐贈詩的西晉正統(tǒng)思想,陸機予以客觀冷靜地回應:“降及群后,迭毀迭興。邈矣終古,崇替有征?!笨v觀歷史,興亡為古今之常,因此吳亡不足為辱。“爰茲有魏,即宮天邑。吳實龍飛,劉亦岳立”。李善注曰:“士衡吳人,故有尊吳之意,不忘本也?!标憴C充分肯定了三國鼎立的歷史意義以及孫吳政權的合理性?!蔼z訟違魏,謳歌適晉。陳留歸蕃,我皇登禪”。吳淇《六朝選詩定論》指出:“此述吳后亡、魏先亡。亡國之戚,豈獨一人意來?卻教晉朝舊臣,翻都受他一場輕薄?!背臼菤v史規(guī)律,因此不可以成敗論英雄,中原士人勝利者的姿態(tài)并不可取。對于三國歷史,陸機看得很清楚。據(jù)《晉書·陸機傳》載:“深慨孫皓舉而棄之,乃論權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業(yè),遂作《辯亡論》?!标憴C作《辯亡論》,總結孫吳成敗的歷史教訓。雖然有亡國之痛,但陸機認為三國歸晉這一歷史潮流值得擁護。
陸機宣揚“惟南有金”的說法,維護南方士人的尊嚴。賈謐贈詩雖然對陸機贊美有加,但是“況乃海隅”“來自南岡”等帶有地域偏見的字眼頻頻出現(xiàn)。其贈詩最后提出忠告:“在南稱甘,度北則橙。”賈謐希望陸機保持南方士族的操守、忠心仕晉,實際上是對南人道德節(jié)操的質疑。三國歸晉,南方士人作為“亡國之余”的身份入仕晉朝。北方士人以勝利者姿態(tài)自居,尤其是一些北方士族對南人群體帶有地域歧視,甚至加以輕辱,作為南人領袖的陸機、陸云兄弟也難以幸免?!妒勒f新語·方正》載:“范陽盧志于眾中問機曰:‘陸遜、陸抗于君近遠?機曰:‘如君于盧毓、盧廷。志默然。既起,云謂機曰:‘殊邦遐遠,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機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寧不知邪!”盧志出身北方儒學世家,地位顯赫,他面斥二陸兄弟祖、父之名,甚是無禮,實際上也是對南人的鄙視和挑釁。陸機予以回擊,旨在捍衛(wèi)家族榮譽。由于地域歧視及文化差異,南方士人要想真正融入北方社會較為困難。作為南人領袖的陸機以身作則,極力維護南方士人的尊嚴。面對賈謐的質問,陸機予以回應:“惟漢有木,曾不逾境。惟南有金,萬邦作詠?!薄段倪x》呂向注曰:“蓋自勖如金之堅剛,不可變異也。謐贈詩,戒士衡無為變志故也,故以金答也。”吳淇評曰:“在境不變,出境亦不變,且益當見重也?!泵鎸Ρ狈绞咳说馁|疑與輕辱,陸機能夠保持節(jié)操、捍衛(wèi)尊嚴,不愧為“南金”的杰出代表。
陸機回擊對方譏諷,雖多褒贊之辭而暗藏諷刺,以此針鋒相對。面對賈謐對孫吳政權的質疑以及對南方士人的輕視,陸機答詩雖然表面上極其褒贊,實際上內含譏誚,細讀其詩、聯(lián)系史實,方可推其意旨?!拔┕祝庖矶?。誕育洪胄,纂戎于魯”。《文選》劉良注曰:“洪胄,謂長子,即謐也。”葛立方《韻語陽秋》指出:“言誕育,則以譏非己生也?!北砻嫔详憴C夸贊賈充、賈謐,實際上可能內含譏諷,謂賈謐非賈充之子。又如陸機答詩:“我求明德,濟同以和?!焙戊獭读x門讀書記》曰:“時謐多無禮于太子,和同之語,蓋有刺也。”據(jù)《晉書·賈謐傳》:“及為常侍,侍講東宮,太子意有不悅,謐患之……及遷侍中,專掌禁內,遂與后成謀,誣陷太子。”因此,“濟同以和”之語假贊而實諷。正如葛立方所言:“夫謐勢焰熏灼如此,而機敢為廋詞以狎侮之,真文人之習氣哉?!?/p>
三、 陸機《答賈長淵》的文化意義
通過細讀陸機《答賈長淵》一詩,并結合其生平事跡,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陸機的價值觀念及其優(yōu)良品德。陸機提倡“興亡有?!钡臍v史觀,他維護南方士人的尊嚴,并對賈謐的譏諷之言予以回擊,其中體現(xiàn)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也值得當代吸收借鑒。
陸機具有忠貞愛國、建功立業(yè)的精神。就家族意識而言,陸機具有強烈的“父祖情結”。作為南方士族的代表,陸機力圖克振家聲、建立功業(yè)。在二陸兄弟引領下,京都洛陽聚集了一批南方士人,他們積極仕進,為晉效力?!稌x書·陸機傳》載:“時中國多難,顧榮、戴若思等咸勸機還吳,機負其才望,而志匡世難,故不從?!泵媾R晉末八王之亂,張翰打著“莼魚之思”的旗號,瀟灑巧妙地回歸吳地,其他一些吳地士人也紛紛回鄉(xiāng)避禍,然而陸機依舊留在洛陽,力圖建立功勛、志匡世難。在《答賈長淵》中,陸機肯定三國歸晉的歷史必然性,歌頌晉德。同時,陸機也熱愛東吳故土。其作品中既有表達地域與家族自豪之感的“南金”“南國”等意象,也有寄托著思鄉(xiāng)之情的“南枝”“南云”“南榮”等意象。陸機身體力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惟南有金”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陸機能夠保持自身操守,彰顯出不卑不亢的氣節(jié)。陸機“伏膺儒術,非禮不動”,其為人“清厲有風格”。陸機身上有一股浩然之氣,他敢于回擊北方士人的輕辱,追求平等公正。無論是面對北方士族的挑釁,還是在朝權貴的譏諷,陸機始終保持其獨立的人格操守,不卑不亢地活著,這些在其《答賈長淵》詩中也有所體現(xiàn)。因為受到北人詆毀,陸機最終難免罹難,臨終之前,陸機“釋戎服、著白帢”,試圖挽回知識分子的尊嚴。張溥評價曰:“北海之外,一人而已?!睂㈥憴C和孔融并舉,這正體現(xiàn)出古代文士不畏權貴、敢于抗爭的氣節(jié)。明清時期吳地不乏剛正不阿、狷介不羈之士,作為南國先賢的陸機,其榜樣力量功不可沒。
陸機還提倡文化融合、化解分歧的理念。陸機《答賈長淵》“濟同以和”的觀念值得當代發(fā)揚光大。三國歸晉,南北地域分歧依舊存在,陸機之死也與南北士人紛爭有一定關聯(lián),但是陸機能夠主動學習北方文化,力求融入中原社會,成為南北文化交流的先驅者。當代文化日趨多元,但南北文化差異、中西文化隔膜依舊存在。中國文化講究“君子和而不同”,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習俗的國家應當加強交流、互相尊重,只有求同存異,才能維護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
我們閱讀《文選》作品,應該仔細涵泳體味其中的文化意蘊,感悟其中的經(jīng)世致用之心。千年以后,我們在滄浪亭畔聆聽到的,不僅是“滄浪之水”激起的歸隱之心,更有陸平原這樣步履闌珊的足音,引領著我們去追尋家國復興的夢想,為了我們的家族,為了我們的故土,為了我們的民族,執(zhí)著前行。
[本文為2015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文選》詩類題解文獻輯錄與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