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娜?王洪杰
摘要:本文結合中職學?!峨娐坊A》課程教學實踐,總結闡述了《電路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以及為了提高課堂實效性和教學效果而進行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關鍵詞:《電路基礎》課程;仿真軟件;反饋;放大電路;多媒體優(yōu)缺點
《電路基礎》課程是我校網絡技術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專業(yè)課程,也是本專業(yè)學生參加高職考試的考試科目。無論學生將來選擇就業(yè)還是升學,《電路基礎》作為理論基礎課程,在思維與理論基礎上都對學生的未來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所以我校很重視《電路基礎》教學。學習《電路基礎》需要有一定的數學和物理基礎,由于本門課程是理論基礎課,比較抽象難懂,而中職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實際教學中存在很大難度。改進教學方法,總結直觀規(guī)律,最終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校的電氣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程度高,但《電路基礎》就像高中的數學課,不得不較多沿襲傳統(tǒng)教學方法,因為圖片的直觀打入視線并不能很好的鍛煉思維,學生也不容易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可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又容易讓學生感到乏味而失去興趣,所以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總結出教材上沒有寫出的規(guī)律,或者將已有的規(guī)律換種表達方式,沒有實驗可以采用仿真教學系統(tǒng)與理論相結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仿真軟件讓抽象變直觀
例如,三極管放大電路的教學,學生對放大原理理解不好,做出的實驗就會有問題,學生不懂各路電阻對三極管放大狀態(tài)的控制,那么教師就可以在仿真軟件上做調整指導:調整基極電阻R1的大小可以改變放大倍數減小R1阻值增加基極電流可以增加集電極電流,(Rb對基級起限流作用。)同時減小集電極電阻R2、增加負載電阻R3能夠增加一些電壓放大倍數。選擇三極管的β值高一些,可以提高放大倍數。加大輸入信號,可以提高輸出信號。提高電源電壓也可以使輸出量增加。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飛快,那么數字電路的設計無論從成本上還是速度上更是依賴于仿真軟件的應用,所以從模擬到數字電路的教學都應該重視仿真軟件。
二、學生分組討論總結規(guī)律,印象深刻。
對于初中物理基礎基本為零的中職生來說很多教材上已經總結的規(guī)律仍然不容易理解,所以,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觀察例題和習題判斷結果的規(guī)律,從新總結出方法和規(guī)律,直觀易掌握,教師再加以指導和訂正,學生會在自身參與中學會規(guī)律,印象深刻。
例如反饋類型的判斷。學生先習得教材的表述,再把老師給的例題和大量習題答案拿來觀察,發(fā)現相同點,小組成員討論,然后得出如下規(guī)律:
判斷電壓、電流反饋看輸出,信號反饋端和信號輸出端如果在同一電極的就是電壓反饋,不在同一電極就是電流反饋。判斷串聯(lián)、并聯(lián)反饋看輸入,反饋加入端和信號輸入端如果在同一電極的就是并聯(lián)反饋,不在同一電極就是串聯(lián)反饋。正反饋、負反饋用瞬時極性法。對于電壓電流,串聯(lián)并聯(lián)反饋的判斷,這個方法更直觀,學生們更容易習得,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說認識和利用知識更重要,因為他們以后更多在操作層面工作,如果沒有這樣直觀的規(guī)律總結,恐怕會把更多的學生拒之理論的門外。這屬于對已有規(guī)律的“升級”。
三、深挖教材,才能總結出更多規(guī)律,既能便于學生記憶,更加深理解。
在三種不同接法的放大電路的教學中,需要熟記每種電路的輸入級和輸出級共射極電路的公共極是發(fā)射極,輸入極是基極與發(fā)射級,輸出極是集電極和發(fā)射極;共基電路的公共極是基極,輸入極是基極與發(fā)射級,輸出極是集電極和基極極;共集電極電路的公共極是集電極,輸入極是基極與集電極,輸出極是集電極和發(fā)射極;學生容易記混,可以總結出如下基本規(guī)律(便于記憶):輸入極總有基極;輸出極總有集電極。共什么電路其輸入極和輸出極總有那個公共極!或者更簡單的“b不出c不入”最是簡單明了。
四、既要利用好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更不能全面依賴它。
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多媒體教學是特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
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可以使教學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信息技術素養(yǎng),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學習的成功感。這些優(yōu)點足以讓人們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基本代替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這一學科也有些圖片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演示。
但是,電路課更應該重視多媒體帶來的問題和弊端。而眾多弊端中,刨除教師水平不夠致使課件不適合課堂教學,最大的問題是:過分的依賴多媒體教學,輕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部分教師沒有理解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內涵,認為只要使用了現代教學設備,就是進行了多媒體教學。因而在教學中沒有注意把媒體與教學內容充分整合,過分依賴媒體技術,不重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這樣就難以發(fā)揮多媒體的巨大功能。
多媒體教學應遵循“輔助”性原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讓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和多媒體設備提供的教學信息。因此,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多媒體教學過程。教師的講解和啟發(fā)不能僅用多媒體設備的播放來代替;不能只強調教學容量而忽視學生的學習、思維規(guī)律;不能簡單的用電腦的“人機交互”代替溝通師生情感交流的“人際對話”。應遵循“以學為中心”的設計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確定學習順序,形成知識,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
說到底教育必須有血有肉,課堂才能充滿熱情和生命。實際教學中,必須隨時調整講解思路和語言,接受學生反饋信息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對于《電路基礎》課多媒體只能作為輔助手段,甚至是比仿真系統(tǒng)更次要的手段。多利用粉筆和黑板,還要重視教師的眼神、語言、手勢等身體語言的作用,讓學生參與進來,使其成為學習的主體。
總之,《電路基礎》課程教學思考非常必要,要總結出規(guī)律并實際進行教學改革,這些經驗在運行過程中還會引發(fā)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積極思考,努力參與到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學改革中來,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我國職業(yè)教育高速發(fā)展做出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