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國
摘要:就初中生物教學而言,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應具備基本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實驗現(xiàn)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等。而其中,觀察能力是最為基本的能力,它能幫助學生的思維由形象思維轉到抽象思維。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觀察能力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能力應與傳授知識并舉,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應試教育轉軌于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能力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培養(yǎng)途徑主要是通過生物實驗來實現(xiàn)的。初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實驗現(xiàn)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上述諸項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養(yǎng),也是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重要階段。
一、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
明確觀察目的可以幫助學生制定觀察計劃和觀察任務,熟悉實驗操作時,觀察中的每一個重要細節(jié),增強實驗觀察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要調動學生的各感覺器官,使學生通過思維能力對生物實驗進行感性的認識。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生物實驗所必備的能力。教師在生物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明確地規(guī)定實驗的目的,為學生的觀察提供導向,使其在觀察過程中目標較為明確,根據(jù)相關的實驗要求和任務擬定切實可行的試驗計劃,順利完成實驗過程。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動地進行答案的尋找,進而培養(yǎng)觀察能力。如在進行洋蔥表皮細胞的觀察實驗時,在觀察前教師應當明確規(guī)定觀察的目的,指出此次的實驗是為了觀察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以及液泡、葉綠體等,這樣,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就能集中注意力,著重完成教師指定的任務。另外,如在葉綠素提取和分離的實驗中,教師需事先引導學生對色素的種類進行充分的了解,以觀察濾紙上色素帶的分布為實驗目的,為學生明確觀察重點。
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
觀察能力的提高,有賴于正確的觀察程序和方法,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是很必要的。一是先整體觀察后局部觀察。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進行觀察,抓住事物的各個方面及其發(fā)展變化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達到認識事物的目的。例如: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先用肉眼觀察,認識根的形態(tài),掌握直根系、須根系、主根和側根的形態(tài)特征,進而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結構,認識和掌握根冠、生長點、伸長區(qū)及根毛區(qū)的細胞結構特點。局部觀察即細微觀察,要求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質的屬性,捕捉它們之間的細微差異,從而發(fā)現(xiàn)事物各個側面的特點。二是對比觀察。這是運用縱橫比較進行觀察,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對比觀察能使學生從平常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以及從差異中找出共同點或因果關系。例如:在觀察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形態(tài)、結構時,首先向學生強調兩種植物的顯著區(qū)別,一是葉脈的結構:平行脈與網(wǎng)狀脈;二是莖的結構:有無形成層;三是種子胚的結構,一片子葉與兩片子葉。另一方面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在葉序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這是因為它們都屬于綠色植物,葉序相似之處是因為光合作用的緣故。這樣通過對比觀察,學生對各科、種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三是重復觀察。為了保證觀察結果的可靠性,觀察的次數(shù)要多,否則就難以區(qū)分偶然發(fā)生和一貫現(xiàn)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說的“觀察、觀察、再觀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觀察的嚴肅性和科學性。例如:觀察脊髓的反射實驗,實驗目的是驗證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屬于低級反射中樞。該實驗效果的好壞取決于腦的切除是否干凈,因此,必須通過反復多次的觀察。在實驗中首先讓學生把去腦的蛙進行翻身反射實驗,這樣來確定腦是否除凈。當然這種實驗要反復進行觀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驗證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時,也應該重復的使用不同濃度硫酸來進行刺激,反復進行觀察,最后使學生認識在適宜的條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級的反射功能。在長期的實驗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指導學生反復的觀察,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
三、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人的習慣具有較強的定向作用,學生一旦養(yǎng)成愛觀察、善觀察的習慣,其觀察能力就能在無形之中得到提高。良好的觀察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提前進行實驗相關知識的準備,適當?shù)刎S富知識儲備,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二是熟練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在進行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失水時發(fā)生質壁分離、植物細胞吸水時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的現(xiàn)象。這個實驗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對顯微鏡的熟練使用是進行生物實驗的前提,所以,學生應當熟練掌握取鏡、對光、調焦以及切片、裝片、制片等基本操作技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三是及時做好相關的觀察記錄和總結,如在家蠶的生殖發(fā)育的實驗觀察過程中,學生之間應進行分工合作,及時地對相關實驗結果進行客觀真實的記錄,以便后期實驗結果分析的順利進行。在此過程中,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防止捏造數(shù)據(jù)的現(xiàn)象發(fā)生,培養(yǎng)實事求是、科學探索的精神。
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既要注重對學生試驗方法的傳授,也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從而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實驗過程中真正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艷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J].新課程(中學).2013(02).
[2]李萍.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