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魯迅小說《藥》中的“觀斬”細節(jié)是一筆冶煉精純,出神入化的白描。明暗兩線交叉,明寫善良愚弱的華老栓為兒子治病在昏暗的黑夜到刑場去取“人血饅頭”,精神混沌,在他眼中顯現(xiàn)了“鑒賞示眾盛舉”的人們“觀斬”的丑象;暗寫革命者夏瑜默默殉難。白描文字平實洗練,而內(nèi)容精深博大。揭示了典型環(huán)境里深藏著可悲的血淋淋的社會現(xiàn)實!
關(guān)鍵詞:白描;黑沉沉;微弱的折光;冷寂的悶響;鮮血淋淋;鬼似的古怪的人;刀光劍影;軟刀子;麻木的靈魂
魯迅小說《藥》描寫了一些“鬼似的”“古怪的人”觀斬,兩個小段,僅一百八十九字,是一筆冶煉精純、出神入化的白描。
畫面是粗線條的,質(zhì)樸的。它透過善良而愚弱的華老栓親眼所見來展現(xiàn):華老栓一心只想買“藥”給兒子治病,他能為買到這種藥深感“爽快”,感到“幸?!?。在他的內(nèi)心兒子的性命是重要的,至于所謂的“革命”,他不關(guān)心更不理解,更不知他兒子吃的人血饅頭正是革命者的鮮血。面對黑沉沉的夜,一切都那么模模糊糊:他的所見是這夜間事物微弱的折光,他的所聞是這夜間冷寂的悶響:他不可能想象那“似乎有點聲音”里竟會掉下一個革命者鮮血淋漓的腦袋并且染紅了他的饅頭,“轟的一聲”之中,“鬼似的”“古怪的人”都向后退,幾乎把木然立著的華老栓擠倒了!這毫無“鑒賞示眾盛舉”之心的華老栓當然不可能看到那有形的刀光劍影,而無形的軟刀子卻已落在了他的頭上!——多么可悲的不幸??!
然而更可悲的是那些“鑒賞示眾盛舉”的人們:“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弊髡呓枞A老栓的眼,精妙地運用了漫畫式的粗線條,勾勒出一群“觀斬”的丑象,入木三分地嘲諷了這群不覺醒的人們,無情地鞭笞了那麻木的靈魂。顯然,作者把他曾在日本仙臺電影里所見到的情景化用在這里了。
這筆描寫,還巧妙地透露時代的特征。透過華老栓的眼看見了號衣上“一個大白圓圈”和“暗紅色的鑲邊”的兵,標志著中國辛亥革命前夕的封建社會最黑暗最殘酷的統(tǒng)治;同時,又恰是小說明線與暗線的交匯點,明寫(正面)華老栓精神混沌,暗寫(側(cè)面)革命者默默殉難?!@是典型環(huán)境里深藏著的可悲的血淋淋的社會現(xiàn)實!
夏瑜宣傳革命道理,“二十多歲的人”聽了“感到氣憤”;夏瑜挨牢頭的打,駝背五少爺和花白胡子感到“高興”;夏瑜說阿義“可憐”,茶客們卻說他“瘋了”;夏瑜被殺害,人們“潮一般”去趕看熱鬧;甚至烈士的母親也不理解自己的兒子為什么而犧牲。她不感到光榮,竟然感到“羞愧”等等。作者既贊揚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爭的悲劇性;即他的主張、行動、犧牲未能贏得群眾的理解、支持、同情;而他的犧牲雖然并非毫無影響,但也有英雄振臂一呼卻并無人響應的孤寂的悲哀。革命者夏瑜沒有正面出場。小說深刻地剖析了他們“不幸”與“不爭”的一面。革命者夏瑜其實就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者秋瑾的影子,與那些“鑒賞示眾盛舉”的人們同樣都是生活中的真事:作者把生活的真實形神逼真地綴合到《藥》這篇小說里,虛構(gòu)成藝術(shù)的真實。既準確地揭露封建統(tǒng)治階級用鋼刀軟刀殺人的種種罪行,也痛心地抒寫出辛亥革命之下不徹底的那個時代的沉痛悲??!魯迅先生對人民大眾是懷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tài)度。既同情他們的處境和悲慘的遭遇,又批判他們的愚昧落后。而他們的愚昧,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長期實行愚民政策所造成的,因此作者揭出他們的“病苦”,也就有力控訴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愚弄人民的罪惡。
魯迅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日給友人的信中說:“藝術(shù)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因為后者須有其事,而創(chuàng)作可以綴合。抒寫,只有逼真,不必實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據(jù)以綴合、抒寫者,何一非社會上的存在,……”這里的“逼真”二字,在魯迅的《藥》中已出神入化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魯迅善用白描,主張“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這種敘述和描寫融而為一的“逼真”的寫法,主要抓住客觀事物的特征,淡淡的幾筆就點染出鮮明的形象來。南北朝文藝理論家劉勰說:“拙辭或孕于巧義,庸事或萌于新意?!币馑际钦f:“粗糙的文辭中會蘊藏著巧妙的道理,平凡的敘事中也會萌發(fā)著新穎的意思?!薄坝^斬”的這一筆白描,文字平實洗練,而內(nèi)蘊精深博大。我們仔細思索體味,便明白魯迅厚積薄發(fā)矣!
參考文獻:
[1]賞析《回憶魯迅先生》.
[2]張夢陽.魯迅研究的世紀玄覽[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1(03).
[3]張定璜(張鳳舉).評論——《魯迅先生》全文.
作者簡介:
肖旦榮,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石牛樹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