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要: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教師利用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物體、圖片、肢體語言及信息化技術等設計出一系列具體的有利于語言學習的情形或場景,為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為語言的交際運用等提供充足的真實或仿真實的實例,使抽象的語言形式變得生動。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情境教學的特點,盡最大可能地根據(jù)學情、整合教材、運用話題、任務、游戲活動和多媒體技術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思考、交流、合作。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境教學;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3-059-1
【案例描述】
一、導入情境 緊扣目標
由于本課是常態(tài)課,筆者先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問題展開,讓學生之間展開互動,設計了一個問答的熱身活動。When do you usually have...?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雖然時間并不長,但學生們已經(jīng)很聰明地發(fā)現(xiàn)這個話題的中心就是:你通常吃什么?
在此基礎上,我用幻燈點出本課的主題:本單元的標題“Food and lifestyle”,接著解釋說明所謂food即what we eat,lifestyle即how we live。本課時為本單元的第一課時,這樣做的好處即學生能夠很快速并最為自然地融入這個話題,圍繞這個話題進行各項任務,而不是毫無頭緒、雜亂無章。
二、契合情境 連環(huán)任務
接下來,我依照課本安排的順序先后處理Comic strips和Welcome to the unit兩個版塊,并沒有對課本進行大刀闊斧的整合。
首先,利用在展示單元標題時問Does Eddie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自然引出What time is it? Is it noon and is it time for lunch?過渡到兩個問題:What does Eddie want? How does he feel?在問題的驅(qū)動下引導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在看完視頻后沒有以直接回答問題結(jié)束,而是口頭回答并跟讀完成聽錄音補全對話,讓學生在問題串的引領下理解并學習漫畫中的知識點;漫畫學習的最后以短文填空作為總結(jié)和復習。
在漫畫的最后,筆者啟發(fā)學生Which do you think are healthier, hamburgers or apples? Why?讓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認知上,而是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在此基礎上引出Eddie的主人Millie給他帶來了很多食物,從而引出本課時大量的生詞。其實課本上并沒有這樣的提示或安排,但僅僅是一句話的過渡,即讓學生從情感上自然進入到下一個任務當中去。
學習完新單詞后,Millie把所有的東西堆在一起,結(jié)果弄混了,繼續(xù)沿用這樣一種思路,筆者捕捉學生的興趣,再接再厲設計了一系列的游戲——“什么不見了?”“對對碰”“找不同”“分分類”四個小活動,以短平快的方式幫助學生迅速鞏固了單詞的含義、單復數(shù),并分清類別。
三、延續(xù)情境 融入生活
要說情境教學的宗旨,那就是為真實生活服務。課堂教學的情境模擬,終歸都要形成語言輸出。Comic strips & Welcome to the unit的功能是導入激活單元話題,為下面各個課型服務。因此在本課的最后B部分的對話中,筆者將課本上的對話整理出范例,并歸納復習本課學到的各種句型,讓學生選擇使用,大大豐富了課堂用語,使語言的使用更加生活化,而不局限于范文。
I like / love / enjoy... I dont like / dislike...
How / What about you? / Do you like it / them?
Its / Theyre my favourite.
Its / Theyre good for our health.
Its / Theyre healthy / unhealthy
每一課時的教學離不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本課的最后教師以食物金字塔的形式總結(jié)食物的特性及需量,讓學生體會正確飲食觀的重要性,并延伸出下一課的主題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
【案例反思】
反思一:容易接受的就是有效的。筆者在觀摩省優(yōu)質(zhì)課時發(fā)現(xiàn)蘇北很多地區(qū)都在課前就向?qū)W生呈現(xiàn)該課的主要目標,看似傳統(tǒng)卻非常有效。傳統(tǒng)并不意味著呆板,讓學生以最輕松最易理解的方式進入情境則是在具體操作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了表現(xiàn)新意,有些課盲目設計一個類似課本內(nèi)容的語言情境,彎彎繞了好大一圈才導入正題。這樣的為導入而導入,為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的做法常常出現(xiàn)在一些大型的賽課或者公開課上。其實用很最基本的方式就可以達成,比如,拉家常,利用教室里的教具學具等。
本課的情境設計說來很簡單,依綱據(jù)本、就教材而取材,既避免了復雜的語境脫離了生活實際,又避免了導入頭重腳輕、喧賓奪主。
反思二:花哨不等于形式多樣。在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有時只是淪為一種練習題呈現(xiàn)的載體,而不是課堂的一部分,即把作業(yè)從在紙上各自做,變成放在投影上大家一塊做這樣的誤區(qū)。本節(jié)課中,筆者重理解輕機械,重內(nèi)容輕形式,對于漫畫文本的處理上,始終以故事情境為載體,問題串為表現(xiàn)形式。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地“追問”輔助學生對漫畫的內(nèi)容和文字深入理解,并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運轉(zhuǎn)的狀態(tài)。這種“半信息技術”的預設策略,不僅給予課堂生成足夠的留白,并能做到廣泛回答問題。
反思三:大雜燴并非整合教材。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少有教師用一節(jié)課來處理這一板塊,大部分教師甚至用幾分鐘時間一帶而過,更多的則是把大量的時間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或是做練習題。這些教學方式很明顯偏離了該板塊的設計理念與意圖,也很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缺乏體驗、學習、鞏固、表達的機會。因此對于這一塊,筆者將自己的理念融入其中,大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