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
一切從常識開始
李曉峰
畫家常青喜歡畫畫,是世人皆知的事;常青如何從他聲名鵲起的油畫領(lǐng)域辟出通往水墨或叫國畫的路途,卻是多數(shù)人不曉得的。
常青曾說他要用肚子拳擊,這句話成為赫然油畫業(yè)界的常青變位水墨的重要理由。如果說油畫是他的拳頭,水墨就是他的肚皮,他想試一件違反常識的事,用肚子拳擊,看看最柔軟的腹部到底能多硬,再看看擊打是不是只是拳頭的專利。貌似反常的常青,并非大戰(zhàn)風(fēng)車的堂吉訶德,他那些脫口而出的奇談怪論常常令人忍俊不已,加上他手舞足蹈的肢體語言、活色生香的面目表情,透出的卻是不容置疑的誠懇。他堅(jiān)定、果決的目光,那樣清澈、透明。由此,常青的水墨轉(zhuǎn)向,有種不由分說的氣質(zhì),撲面而來的氣勢,一股源于當(dāng)下難以抵擋的巨大能量。
常青的俠骨柔腸常隱含冷幽默,古道熱腸常隱含著荒寒,對世間人性的犀利洞察,常令人倒吸一口冷氣,卻溢出了滿滿的善意與同情。他將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吶喊,貫穿在他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情懷中。
由此,常青“非?!?、“反智”的畫面,重現(xiàn)了生活的蕓蕓眾生,如一束束被重新配置的動力線,使人想到德勒茲(Gilles Louis Réné Deleuze)的“褶皺”之喻,又如叛逆福柯(Michel Foucault)對知識的考古。常青更關(guān)注對常識的“考古”。借《詩經(jīng)》“風(fēng)、雅、頌”的分類,常青作品更是“國風(fēng)”!德勒茲讓世人看到了巴洛克式的褶子,常青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式的褶子,并糾集了洛可可式的浮華與巴洛克式的躁動。也許,常青看到了更碎片化的“時(shí)代褶子”。
《使徒》 常青 紙本水墨 137cm×68.5cm 2015年
常青作品既有西洋化的天光日影,也有國族的傳統(tǒng)痕跡,與常識時(shí)有錯(cuò)位,更是被剝開的、變本加厲的常識……抑或是挑戰(zhàn)自我常識的底線。常青要抓住常識中的驚異感,供人醒悟,讓常識重返它赤裸的原初:生生不息、不屈不撓。
常青的見識給我們帶來一種不同的常識,人物、風(fēng)物,圖像、景觀,被變動、更改、牽引的世界,被資本市場裹挾的文明,被近乎暴力劫掠的文化,被歷史修飾的假面,虛幻的美學(xué),在常青放縱自如的嘗試中,產(chǎn)生出戳穿真相的淋漓快感?!昂螞r你還姓常”,這句話是我與常青說的,也許一語成讖。常識,不僅是通常的見識,還是在日常、平常、通常、正常中,找到屬于每個(gè)人自己的見識,也許非同尋常,哪怕被視為反常!這難道不是常青的見識嗎?
所以,在“常青個(gè)展”來臨之際,便有了“常識”這個(gè)貌似脫口而出又一語雙關(guān)的展覽命名。
上·《甲魚》 常青 紙本水墨70cm×69.5cm 2011年
下·《母子》 常青 紙本水墨70cm×70cm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