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娟++石建軍++張運勝++劉仕雄
摘要 以典型入手,分析了水稻龍蝦立體種養(yǎng)的效益,介紹了該模式高產高效關鍵技術。
關鍵詞 水稻;龍蝦;立體種養(yǎng);湘北鄂南
中圖分類號 S96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218-02
安鄉(xiāng)縣位于湖南省北部,與湖北省南部接壤,總人口62萬人,總面積1 087 km2,耕地面積53 000 hm2,其中稻田面積23 333 hm2,屬一季稻溫光資源有余、雙季稻溫光資源不足地區(qū)[1]。如何挖掘稻田生產潛能,增加農民收入,并適應新時期“轉方式、調結構”的需要,是擺在各級政府及廣大農民朋友面前的一個課題。
近幾年,與安鄉(xiāng)縣毗鄰,且氣候、地理、生態(tài)條件相似的湖北省潛江市、公安縣、監(jiān)利縣,稻蝦立體種養(yǎng)已成規(guī)模,效益良好。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稻田龍蝦養(yǎng)殖,小龍蝦已成為該市的支柱產業(yè),2015年稻田養(yǎng)殖龍蝦面積達2萬hm2,年產量6萬t,總產值18億元,蝦仁、蝦青素、蝦紅素、甲殼素、幾丁質、鞣酸等小龍蝦系列產品出口美、歐、日本等30多個國家,年創(chuàng)匯1.9億美元,曾被評為“中國小龍蝦之鄉(xiāng)”,有“小龍蝦世界看中國、中國看湖北、湖北看潛江”之說[2]。公安縣麻豪口鎮(zhèn)月湖村,2015年稻蝦立體種養(yǎng)500 hm2,種稻純收入10 050元/hm2,養(yǎng)蝦純收入30 150元/hm2,合計純收入40 200元/hm2。監(jiān)利縣大垸農場珠湖分場某農戶2015年稻蝦立體種養(yǎng)面積3.73 hm2,一季稻黃華占產量9.75 t/hm2,純收入12 255元/hm2;小龍蝦產量1 339.5 kg/hm2,純收入19 290元/hm2,稻蝦種養(yǎng)純收入31 545元/hm2。
安鄉(xiāng)縣許多農戶也不斷學習湖北省其他區(qū)縣的先進經驗,嘗試稻蝦立體種養(yǎng)新模式,也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如下漁口鎮(zhèn)保安村鄒氏兄弟2015年流轉承包稻田46.7 hm2,一季稻產量10.8 t/hm2,純收入15 000元/hm2;養(yǎng)蝦產量2.25 t/hm2,純收入42 000元/hm2,合計純收入57 000元/hm2?,F(xiàn)將水稻龍蝦立體種養(yǎng)技術介紹如下。
1 養(yǎng)蝦稻田的建設
1.1 稻田選擇
選擇地勢低、保水性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沒有污染源、排灌方便、集中連片、成規(guī)模的稻田養(yǎng)蝦[2]。
1.2 田間工程建設
按照合理成片原則,沿稻田田埂四周開挖寬2~3 m、深1.2~1.5 m的“回”形養(yǎng)蝦溝,面積在0.67 hm2以上的田塊,還要在田中間開挖寬1.5 m、深1 m的“十”字溝,溝面積占田間面積的10%左右。利用開溝泥土夯實道路和田埂,外圍道路保持面寬2 m、高于田面0.6 m以上;溝的內圈筑堅實內墹,面寬1 m、高0.3 m以上,以利稻田蓄水和小龍蝦打洞繁殖。
1.3 防逃設施建設
用厚實薄膜作墻,粗膠線作綱,沿田埂道路內側栽竹子或木小樁作支撐,埋入土中10 cm以上,上緣直立成約50 cm高的圍墻。按照高灌低排的原則設置進出水口,建堅實閘門,閘板用40~60目的膠布,并附加一層大目鐵絲網(wǎng)制成,以便清除濾水,防止小龍蝦逃逸和敵害侵入[3]。
2 放養(yǎng)前準備
2.1 清溝消毒
放蝦種前10~15 d,稻田可選用生石灰750 kg/hm2,或45%二氧化氯2.25 kg/hm2,或高效聚維銅碘2.25 kg/hm2,或50%氯硝硫胺1.95 kg/hm2等藥物對水全溝遍灑,以殺滅致病菌、野雜魚類等敵害。
2.2 施足基肥
放蝦種前7~10 d,溝中注水50~80 cm深,然后施肥培養(yǎng)生物餌料,施有機肥1.5 t/hm2。
2.3 移栽水生植物
溝內栽植輪葉黑藻(俗稱吃不?。⒁翗吩?、黃絲草、苦草等沉水植物,水草面積占溝總面積的25%,以零星分布為好,另可在溝邊種植甜菜、水葫蘆等植物。
3 放養(yǎng)模式
一是放種蝦模式。在一季稻收割前1月(8月或9月),往溝中投放經挑選的種蝦300~450 kg/hm2,雌雄比例3∶1。種蝦能自行攝食田間有機碎屑、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等,投放后不必投餌。二是放抱卵蝦模式。一季稻收割后(10月),投放抱卵蝦180~225 kg/hm2。三是放幼蝦模式。在3月上中旬,對種蝦量不足的稻田,補投幼蝦300 kg/hm2。
前述3種放養(yǎng)模式,在秋冬季節(jié)通過投肥、投草培肥水質。當天然餌料不足時,可看見大量幼蝦外出,則適當投喂魚糜、螺蚌肉等,但水溫低于10 ℃時不投喂。冬季小龍蝦進入洞穴中越冬,次年2月水溫回升時出洞,此時可排水升溫,以促進幼蝦生長,并加強投草、投肥培養(yǎng)豐富的生物餌料,每月投草1.5~2.25 t/hm2、發(fā)酵的豬牛糞0.75~1.50 t/hm2。龍蝦密度大的田塊,要適當投喂專用配合飼料,每日投喂量按稻田存蝦量的2%于傍晚投喂[4]。
4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應堅持早晚巡田,觀察水質變化、龍蝦的生長活動和受害情況等,同時搞好水稻曬田、施肥、用藥、防逃防害等工作[5]。
4.1 曬田施肥
水稻曬田宜輕曬。稻田基肥要施足,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在插秧或拋秧前一次性施入耕作層內,以達到肥力持久的目的。追肥一般每月1次,用生物復合肥150 kg/hm2,或用人畜糞漚制的有機肥,施肥時最好先排淺田水,讓蝦集中于溝里,然后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積于稻田泥土中。禁用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碳銨等。
4.2 水稻施藥
小龍蝦對多種農藥很敏感,養(yǎng)蝦稻田需要用藥時,要選用高效、低毒生物農藥,嚴格把握安全濃度,并噴藥于水稻葉面,盡量不落入水中,或者采用先后分區(qū),避開龍蝦噴藥。提倡晴天下午噴霧,因稻葉下午相對干燥缺水,吸附藥液的能力強,可減少藥液落入水中。
5 分期捕撈
經過約2個月喂養(yǎng),一部分小龍蝦就能夠達到商品規(guī)格(30 g/只),通過捕大留小、降低稻田龍蝦密度,促進小規(guī)格龍蝦繼續(xù)生長。稻田捕蝦方法很多,小龍蝦與一季稻立體種養(yǎng)的,可在3月底至5月底,采用蝦籠、圓毫、地籠網(wǎng)等工具捕撈,每天定時收蝦,經常移動籠址,直到6月干田捕捉1次,然后復水留養(yǎng)下年。
另外,小龍蝦病害一般不多,如果發(fā)生嚴重的蝦病,必須專業(yè)防治。大面積的稻蝦立體種養(yǎng)基地,應設立專門的種苗繁育場所,并不斷優(yōu)化更新品種,以保證小龍蝦優(yōu)質高產。
6 參考文獻
[1] 孫冰,張運勝,楊興娟,等.安鄉(xiāng)縣一季晚稻+菜薹模式的種植效益及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19):39-40.
[2] 李淑雯.湖北潛江:一只小龍蝦、一個大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史[N].潛江日報,2016-01-01(1).
[3] 丁漁.稻田養(yǎng)殖龍蝦技術[J].湖南農業(yè),2015(8):14-15.
[4] 徐承旭.龍蝦、河蟹、鱖魚生態(tài)立體養(yǎng)殖技術[J].農民科技培訓,2010(10):22.
[5] 徐承旭.龍蝦、河蟹、鱖魚生態(tài)立體養(yǎng)殖技術[J].漁業(yè)致富指南,2010(2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