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蔚夏
從小暑開始,炎炎暑熱會使人們感到越來越難熬。尤其是進入伏天以后,不少人常會感到十分難受,極不舒服,出現(xiàn)心煩意亂,情緒急躁,頭昏頭重,無精打采,渾身沒勁,胃口不開等表現(xiàn),并為此叫苦不迭。這種為夏日所苦的現(xiàn)象,民間謂之“苦夏”。
苦夏又稱疰夏,它的發(fā)生與這一時期的氣候變化有密切關系。此時適逢古代所稱長夏季節(jié),烈日高照,雨水不斷,天暑下迫,地濕上蒸,氣壓低,風力小,空氣對流減少,甚至無風,空氣停滯不動。這種特殊的氣候影響了人體散熱,使得汗液難以蒸發(fā),以致體內大量蓄熱,內環(huán)境平衡失調,于是產生了上述煩悶不適、苦不堪言的感覺。從中醫(yī)角度講,多為暑傷氣陰和暑濕困脾所致。
身處苦夏之中,在“吃苦”的同時,要做好自我調整,首先是心態(tài)。注意苦中求樂,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避免思慮過度和不良情緒干擾,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靶撵o自然涼”,苦盡甘自來。
從自然氣候上看,苦夏具有暑熱強和水濕盛這兩大顯著的“氣象”特征。對此宜分別處之。一是注意不要在太陽下曝曬和在悶熱的環(huán)境中工作、勞動、學習,做好通風、防暑、降溫工作;二是在淋雨、涉水、出汗之后,要及時擦干身體并更換衣服,注意避穢防潮,保持居處環(huán)境的干燥。
不為苦夏所苦,還要注意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guī)律,勞逸結合,保證適當的睡眠,尤其是午睡,避免過度疲勞。并可在早、晚開展一些適宜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適應高溫潮濕環(huán)境的能力。
飲食調節(jié)對安度苦夏也很重要。宜進食清淡、富有營養(yǎng)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不宜大量食用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燥熱之品,飲食一定要講究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務須保護好脾胃,不然會自食苦果,苦上加苦。
此時可適飲綠豆湯或粥、赤豆湯、酸梅湯、菊花茶、銀花露、蘆根水、西瓜汁、荷葉粥、扁豆粥、薏苡仁粥等。在時令果蔬中,各種瓜、豆具有良好的清熱利濕作用,宜多選食??辔妒澄锶缈喙?、苦菜、菊花葉、馬蘭頭、茶、咖啡等,能夠以苦攻苦,苦夏適當食用,可謂相得益彰。另外,日本在日常消解苦夏飲食的基礎上,近年又研究發(fā)現(xiàn)了以下五種效果上佳的食物,分別是茄子、海藻、發(fā)芽米、江米酒、獼猴桃,可酌情選食。
需要注意的是,在預防常見苦夏的同時,還要注意預防“現(xiàn)代型苦夏”。過去的所謂苦夏,常出現(xiàn)食欲減退、消瘦等情況,但時下反而有的變胖,不少人還有抑郁傾向。現(xiàn)代苦夏的原因,主要是在良好的冷氣房間里持續(xù)逗留,腹部和腰部受寒,以及整天在寒冷的室內和炎熱的室外來回往返,使得植物神經紊亂。而冰涼的飲料和食物,在使身體冷卻的同時,還多少帶有甜味,使糖分相對攝取過多,以致發(fā)胖。
新的研究表明,使精神安定的神經傳遞物質是由腸道產生的。代謝和免疫、激素等由機體自動調節(jié)的植物神經以及當腸胃發(fā)生異常時,都會使大腦狀況變差,使人變得郁悶。消除現(xiàn)代苦夏,應選食能提高代謝的溫性飲食,要控制糖分。飲料和飲用水要注意保持在相同的溫度即15度以上,多食些發(fā)酵食品、食物纖維和調味品等。另外,進行輕體育運動和溫水浴,出汗后有助于植物神經的調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