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利
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療效觀察
周英利
目的探討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療效。方法選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于遼寧省興城市中醫(yī)醫(yī)院就診的7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抽簽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對照組患者單獨應用西地那非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肺功能以及血氣分析指標變化。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明顯高于對照組,而PaCO2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EV1、FEV1/FVC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是97.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糾正患者肺功能狀態(tài)、血氣分析指標,從而改善其心肺功能、肺循環(huán)狀態(tài)。
西地那非;低分子肝素鈣;慢性阻塞性肺疾??;肺源性心臟病
近年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的發(fā)病率日益上升,患者多病情危重、進展快速、預后較差,需予以高度重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因機體長期處于慢性缺氧狀態(tài),致使其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加、血小板激活、血液粘稠度上升,從而刺激血小板釋放、聚集并粘附,進而引發(fā)肺動脈高壓,形成肺源性心臟病。據國內外報道,低分子肝素、抗凝藥物聯合應用可改善血液粘稠度,但缺乏足夠實驗數據支持[1-2]。本研究就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就診的7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抽簽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18例,年齡55~72歲,平均(65±5)歲,病程11~21年,平均(15.7±2.3)年;心功能分級:Ⅲ級25例,Ⅳ級1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女19例,年齡56~72歲,平均(65±5)歲,病程12~21年,平均(15.7±2.3)年;心功能分級:Ⅲ級26例,Ⅳ級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心功能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換氣功能、通氣功能受損嚴重,致使二氧化碳潴留,或處于嚴重缺氧狀態(tài),最終出現心肺功能不全等表現;②存在喘息、咳嗽、咳痰以及發(fā)熱等長期性或間歇性癥狀;③具有心功能不全、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增大等癥狀,并經體格檢查、心電圖、X線胸片以及超聲等明確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
1.2.2 排除標準 ①先天性、風濕性心臟疾病;②肝腎等重要器官出現嚴重器質性病變;③臨床資料不齊全;④合并老年癡呆等認知障礙;⑤治療依從性較差或無法配合治療。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平喘、抗感染、吸氧、擴張支氣管、化痰、利尿等基礎治療。同時,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口服西地那非(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40221,規(guī)格:0.1 g),25 mg/次,3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20140921,規(guī)格:1 ml:5000 IV),0.4 ml/次,每周1次,療程為3個月。對照組患者則單純加用西地那非治療,其用藥劑量、給藥方式、用藥療程等與觀察組相同。
1.4 觀察指標 應用美國GE公司提供的血氣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血氣分析指標水平,其主要檢測項目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采取肺功能檢測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肺功能,其檢測指標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第一秒鐘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評估患者的臨床療效。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心功能等級較治療前提升2級及以上,喘息、肺部干濕啰音等臨床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血氣分析指標恢復正常;有效:心功能等級較治療前提升1級,喘息、肺部干濕啰音等臨床癥狀與體征有所減輕,血氣分析指標好轉;無效:心功能等級、喘息肺部干濕啰音等臨床癥狀與體征、血氣分析指標均無明顯改變[3]。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aO2、PaCO2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明顯高于對照組,而PaCO2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mmHg,±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mmHg,±s)
注:1 mmHg=0.133 kPa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 治療前治療后PaO2PaCO2對照組37 51±6 68±7 86±1761±14觀察組37 51±6 72±8 86±1650±11 t值 0.007 2.394 0.05 3.747 P值 0.995 0.019 0.996 0.000
2.2 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EV1、FEV1/FVC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EV1、FEV1/FVC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FEV1(L)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71.15±0.151.44±0.27 60±8 65±10觀察組371.12±0.081.66±0.19 60±7 76±14 t值 1.073 4.053 0.080 3.860 P值 0.287 0.000 0.937 0.000
2.3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肺動脈高壓作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肺源性心臟病的病理基礎之一,其形成的主要機制為:①反應性紅細胞增加,致使血液黏稠度上升;②缺氧引發(fā)肺血管痙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一旦發(fā)作,患者在長期持續(xù)性缺氧、高碳酸血癥影響下可促使肝臟釋放紅細胞生長素,對其骨髓構成不良影響,使其出現頭昏、出汗、頭痛等臨床癥狀,最終引發(fā)肺部微血管栓塞病變,危及其生命安全[4]。
目前,臨床上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主要采用內皮素、前列環(huán)素、一氧化碳等進行治療[5-6],并行吸氧、抗感染等基礎性治療,但需作進一步治療,以改善其肺功能、糾正血氣指標。西地那非作為具有選擇性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劑,能夠通過減少環(huán)磷酸鳥苷降解達到治療目標[7]。西地那非主要通過一氧化氮途徑,降低肺動脈壓力,且其對于肺血管的選擇性較高。西地那非能夠有效抑制PDE-5活性,減少環(huán)磷酸腺苷降解,提升血液中環(huán)磷酸腺苷水平,從而達到擴張肺動脈目標[8]。同時,西地那非能夠有效降低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肺循環(huán)阻力和肺動脈壓力,其作為Ⅱ級、Ⅲ級肺動脈高壓治療的一線藥品,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治療中應用頻率較高。然而,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存在不可逆性病變改變,應用西地那非控制本病患者肺動脈高壓極為有限,需選取聯合用藥方案[9]。低分子肝素鈣中的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經過化學解、酶解等獲得肝素片段,其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明顯較低,抗凝血因子Xa活性相對較高,因而能夠降低患者體內凝血酶水平,促使纖維蛋白快速降解,從而改善患者機體血液高凝狀態(tài),避免血栓形成,并降低其肺動脈壓力,克服單純應用西地那非治療的缺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氣分析指標、肺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臨床療效確切。徐孝林[10]在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療效觀察中發(fā)現,應用西地那非聯合低分組肝素的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與本研究結果相似。然而,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相對局限,有必要加大樣本量,獲得更為精確的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采用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的優(yōu)勢更明顯,該方案在改善患者血氣、肺功能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1] 于海鷹,李松,畢桂玲.血液透析中局部枸櫞酸與小劑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的聯合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6,18(6):618-620.
[2] Song YJ,Zhou ZH,Liu YK,et al.Prothrombotic state in senile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J].Exp Ther Med,2013,5(4):1184-1188.
[3] 夏玉紅,陳宏民,王志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對機體應激激素表達狀態(tài)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6):1311-1313.
[4] 孫小軍.辛伐他汀聯合西地那非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動脈高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2):70-71.
[5] 邵海燕,陳君峰.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16):146-148.
[6] 陳文端,張志敏,許懷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臨床治療途徑探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10):95-96.
[7] 武旭光.西地那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的應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26):3755-3756.
[8] 盧家美,王小闖,謝新明,等.Calcineurin/NFAT信號通路上調5型磷酸二酯酶的表達及介導內皮素-1誘導的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3(1):26-29.
[9] 武旭光.西地那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的應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26):3755-3756.
[10] 徐孝林.西地那非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的療效觀察[J].醫(yī)藥與保健,2015,52(7):83.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6.017
遼寧省興城市中醫(yī)醫(yī)院,遼寧葫蘆島 1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