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皓棋++陳露茜++杜樂山++閆明++李鈞
摘要:采用盆栽試驗,比較不同種群加拿大一枝黃花幼苗在極端高溫43 ℃及正常溫度25 ℃培養(yǎng)7 d下葉片的光合作用、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zé)晒鈪?shù)。結(jié)果表明,在極端高溫條件下,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凈光合速率(Pn)、最大熒光產(chǎn)量(Fm)、初始熒光(F0)、最大光化學(xué)效率(Fv/Fm)、黑暗最大可變熒光(Fv)有明顯下降,而氣孔導(dǎo)度(Gs)、胞間二氧化碳濃度(Ci)、蒸騰速率(Tr)、葉綠素含量明顯升高。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高溫對光合作用、葉綠素含量的影響極顯著(P<0.01),對葉綠素?zé)晒鈪?shù)的影響顯著(P<0.05),地理來源僅對Pn、Fm、F0、Fv的影響顯著(P<0.05),高溫與地理來源互作對測定指標(biāo)的影響不顯著(P>0.05)。
關(guān)鍵詞:極端高溫;加拿大一枝黃花;地理種群;光合作用;葉綠素含量;熒光參數(shù);響應(yīng)
中圖分類號: S451;Q945文獻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09-0092-03
外來植物的入侵已對我國農(nóng)林漁牧業(yè)產(chǎn)生了驚人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其引起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改變、生物多樣性喪失而造成的間接損失更是無法估計[1]。外來入侵物種通過改變?nèi)肭值氐淖匀簧鷳B(tài)系統(tǒng)、降低入侵地的物種多樣性而對當(dāng)?shù)厣鐣?、?jīng)濟甚至人類健康產(chǎn)生嚴(yán)重危害[2]。
加拿大一枝黃花(Solidago canadensis)為菊科一枝黃花屬,原產(chǎn)于北美,在北美洲分布范圍較廣,主要分布于高緯度地區(qū)[3-4],高溫可能是限制其入侵與擴散的重要因素。加拿大一枝黃花于1935年作為花卉植物引入我國,后逃逸并成為我國東南地區(qū)的一種常見外來雜草[5],具有表型可塑性高、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強、遺傳多樣性高、化感作用顯著等特性[6-8]。目前,關(guān)于加拿大一枝黃花對極端高溫的響應(yīng)還沒有較為深入的研究,而本研究采用盆栽試驗,分析不同地理種群加拿大一枝黃花光合生理指標(biāo)、相對葉綠素含量及葉綠素?zé)晒獾葘O端高溫的響應(yīng),以探討加拿大一枝黃花入侵過程中對極端高溫的光合適應(yīng)機制,為深入闡明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入侵機制提供理論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種子采集與預(yù)處理
2012年10—12月,在浙江、江蘇、上海等省(市)分別采集7個種群的加拿大一枝黃花種子(表1);2015年3月于臺州學(xué)院人工氣候室使種子萌發(fā),萌發(fā)條件為光照 400 μmol/(s·m2)、濕度80%、光周期10 h/14 h(白天/夜晚)、溫度21 ℃/15 ℃(白天/夜晚);待幼苗萌發(fā),每個家系選取生長一致的6株幼苗移栽入32孔黑色穴盤,每穴1株;穴盤培養(yǎng)1個月,待用。為避免土壤對不同地理種群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干擾,統(tǒng)一采用泥炭土與蛭石的等量混合物作為基質(zhì)[9]。
1.2試驗設(shè)計
試驗設(shè)極端高溫、正常溫度2個處理,分別在2個人工氣候室中完成。極端高溫參照Lafta等的方法[10-11],設(shè)置升溫速率為白天4 ℃、晚上3 ℃,達到白天43 ℃、夜晚32 ℃的預(yù)期溫度時保持恒定;正常溫度為白天25 ℃、夜晚20 ℃。溫室其他條件相同,為光照度400 μmol/(m2·s)、濕度80%、光周期14 h/10 h(白天/夜晚)。每個種群每處理各63個植株。
1.3指標(biāo)測定
在設(shè)定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7 d,選取加拿大一枝黃花頂端的第3張葉片,采用美國LI-COR公司產(chǎn)的LI-6400X型便攜式光合測定系統(tǒng)測定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dǎo)度(Gs)、蒸騰速率(Tr)、胞間CO2濃度(Ci)等光合生理指標(biāo),控制條件:葉片溫度為25 ℃,CO2濃度為400 μmol/mol,光合有效輻射(PAR)為1 400 μmol/(m2·s)。對葉面積不足6 cm2的葉片,采用Regent Instruments Inc產(chǎn)FOLIA葉面積分析儀掃描葉片的有效光合作用面積,并輸入光合數(shù)據(jù)重新計算。選取同一張葉片,采用美國產(chǎn)的CCM-200手持式葉綠素儀測定其相對葉綠素含量;選取同一張葉片,暗適應(yīng)30 min,采用美國產(chǎn)的OS-30P便攜式葉綠素?zé)晒鈨x在葉片自然生長角度不變的情況下測定初始熒光(F0)、最大熒光(Fm)、光系統(tǒng)Ⅱ(PSⅡ)最大光化學(xué)效率(Fv/Fm)等葉綠素?zé)晒饣緟?shù)。每個植株至少測定3次,取平均值。
1.4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不同溫度對同一種群加拿大一枝黃花光合指標(biāo)的影響;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檢驗溫度脅迫與地理來源及其交互作用對加拿大一枝黃花各項指標(biāo)的影響。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13、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Origin 8.5軟件輔助作圖。
2結(jié)果與分析
2.1加拿大一枝黃花光合參數(shù)對高溫的響應(yīng)
由圖1可見,極端高溫條件下,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凈光合速率下降,氣孔導(dǎo)度、胞間CO2濃度、蒸騰速率明顯升高;與正常溫度相比,極端溫度條件下HQ、JJ、WH種群的加拿大一枝黃花種群凈光合速率極顯著降低,PD、JJ種群的氣孔導(dǎo)度,PD、HQ、NJ、JJ種群的胞間CO2濃度及PD、JDZ、JJ種群的蒸騰速率極顯著增加,JDZ種群的胞間CO2濃度、NJ種群的蒸騰速率顯著增加。雙因素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極端高溫對凈光合速率、氣孔導(dǎo)度、胞間CO2濃度等光合參數(shù)指標(biāo)的影響極顯著(P<0.01),地理來源僅對凈光合速率的下降影響顯著(P=0.012),而高溫與地理來源交互作用對各指標(biāo)影響不顯著(P>0.05)。
2.2加拿大一枝黃花相對葉綠素含量對高溫的響應(yīng)
由圖2可見,極端高溫條件下,不同種群的相對葉綠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NJ、PD、JDZ種群的相對葉綠素含量增加較為明顯。雙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極端高溫對葉綠素含量的影響極顯著(P=0.002),地理來源、極端高溫與地理來源交互作用對葉綠素含量影響不顯著(P>0.05)。
2.3加拿大一枝黃花熒光參數(shù)對高溫的響應(yīng)
由圖3可見,極端高溫條件下,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初始熒光值(F0)、最大熒光值(Fm)、光系統(tǒng)Ⅱ(PSⅡ)最大光化學(xué)效率(Fv/Fm)、黑暗最大可變熒光(Fv)多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HQ種群的Fo,JDZ、WH種群的Fv/Fm及JJ種群的Fv與正常溫度處理差異顯著(P<0.05),PD種群的Fm及HQ種群的Fv與正常溫度處理差異極顯著(P<0.01)。雙因素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極端高溫對熒光參數(shù)各指標(biāo)的影響顯著(P<0.05),地理來源對Fm、F0、Fv這3個指標(biāo)的影響顯著(P<0.05),高溫與地理不存在交互作用。
3結(jié)論與討論
入侵物種常對環(huán)境具有積極的響應(yīng)機制,使物種具有更寬的生態(tài)幅和更好的耐受性,可占據(jù)更廣闊的地理范圍和更多樣化的生境,從而成功入侵[10]。43 ℃高溫處理7 d,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凈光合速率明顯下降,氣孔導(dǎo)度、胞間二氧化碳濃度、蒸騰速率明顯上升,說明極端高溫對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凈光合速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這與李娜等的研究結(jié)論[12-14]相似,而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凈光合速率下降由非氣孔因素引起,葉肉細胞光合能力的減弱致使植株的光能利用率下降,光合中間產(chǎn)物的形成和能量轉(zhuǎn)變減緩,糖類及蛋白質(zhì)的形成受到阻礙,從而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生長和生物量積累受到抑制[15]。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在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極端高溫脅迫7 d,不同地理種群的加拿大一枝黃花相對葉綠素含量明顯提高,這說明加拿大一枝黃花可通過增加葉綠素含量來增強極端條件下的生存能力。最大光化學(xué)效率(Fv/Fm)是暗適應(yīng)下PSⅡ的最大光化學(xué)效率,代表光合結(jié)構(gòu)把吸收的光能用于化學(xué)反應(yīng)的最大效率,常被用作表示環(huán)境脅迫程度的探針[16]。在脅迫條件下,F(xiàn)v/Fm值會顯著下降[17];非脅迫條件下,F(xiàn)v/Fm值一般在0.8以上[18]。本研究發(fā)現(xiàn),43 ℃極端高溫處理下,不同地理種群的加拿大一枝黃花Fv/Fm值明顯下降,說明加拿大一枝黃花受到高溫脅迫,光能過剩,PSⅡ光合系統(tǒng)受到破壞,致使光抑制或光破壞[19];不同地理種群的加拿大一枝黃花Fv/Fm值大于 0.6,表明43 ℃高溫下,除已死亡的植株外,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黃花所受的脅迫并不是特別嚴(yán)重,對高溫脅迫具有一定的適應(yīng)能力。
外來植物的入侵能力與其性狀之間的關(guān)系是入侵生態(tài)學(xué)中的基本問題之一[10]。雖然高溫對加拿大一枝黃花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其可通過提高葉綠素含量、降低根冠比等策略來適應(yīng)高溫脅迫,從而實現(xiàn)成功入侵。未來可整合分子生態(tài)、生理生態(tài)、種群生態(tài)學(xué)等研究手段,深入探討加拿大一枝黃花對溫度的適應(yīng)機制,以進一步闡明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入侵機制。
參考文獻:
[1]雷軍成,徐海根. 基于MaxEnt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在中國的潛在分布區(qū)預(yù)測[J]. 生態(tài)與農(nóng)村環(huán)境學(xué)報,2010,26(2):137-141.
[2]Lu J Z,Weng E S,Wu X W,et al.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Solidago canadensis in China[J].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2007,45(5):670-674.
[3]Nolf M,Pagitz K,Mayr S. Physiological acclimation to drought stress in Solidago canadensis[J]. Physiologia Plantarum,2014,150(4):529-539.
[4]Xu Z L,Peng H H,F(xiàn)eng Z D,et al. Predicting current and future invasion of Solidago canadensis:a study from China[J]. 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2014,62(2):263-271.
[5]陳志偉,楊京平,王榮洲,等. 浙江省加拿大一枝黃花(Solidago canadensis)的空間分布格局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guān)系[J]. 生態(tài)學(xué)報,2009,29(1):120-129.
[6]Hao J H,Qiang S,Chrobock T,et al. A test of bakers law:breeding systems of invasive species of asteraceae in China[J]. Biological Invasions,2011,13(3):571-580.
[7]黃華,郭水良. 外來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繁殖生物學(xué)研究[J]. 生態(tài)學(xué)報,2005,25(11):2795-2803.
[8]董梅,陸建忠,張文駒,等. 加拿大一枝黃花——一種正在迅速擴張的外來入侵植物[J]. 植物分類學(xué)報,2006,44(1):72-85.
[9]杜樂山. 加拿大一枝黃花的表型可塑性與適應(yīng)性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2014.
[10]Lafta A M,Lorenzen J H.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plant growth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potato[J]. Plant Physiology,1995,109(2):637-643.
[11]Marcum K B. Cell membrane thermostability and whole-plant heat tolerance of Kentucky bluegrass[J]. Crop Science,1998,38(5):1214-1218.
[12]李娜,孫濤,毛子軍. 長期極端高溫脅迫對樟子松幼苗生物量及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的影響[J]. 植物研究,2014,34(2):212-218.[HJ1.7mm]
[13]Xie X J,Li B B,Shen S H. Impact of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 and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 at heading[J]. 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2,82(6):516-522.
[14]Soonja O,Kyunghwan M,Inchang S,et al. Growth,photosynthesi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of Chinese cabbage in response to high temperature[J]. Kor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32(3):318-329.
[15]Loustau D,Crepeau S,Guye M G,et al. Growth and water relations of three geographically separate origins of maritime pine (Pinus pinaster) under saline conditions[J]. Tree Physiology,1995,15(9):569-576.
[16]張守仁. 葉綠素?zé)晒鈩恿W(xué)參數(shù)的意義及討論[J]. 植物學(xué)通報,1999,16(4):444.
[17]許大全,張玉忠,張榮銑.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J]. 植物生理學(xué)通訊,1992,28(4):237-243.
[18]Li J,Liao J,Guan M,et al. Salt tolerance of Hibiscus hamabo seedlings:a candidate halophyte for reclamation areas[J]. Acta Physiological Plnat,2012,34(5):1747-1755.
[19]杜堯東,李鍵陵,王華,等. 高溫脅迫對水稻劍葉光合和葉綠素?zé)晒馓卣鞯挠绊慬J]. 生態(tài)學(xué)雜志,2012,31(10):2541-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