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鄔時民
天價治療儀緣何“青睞”老人
文/鄔時民
號稱能治百病,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系統(tǒng)卻查無注冊證編號;出廠價2200元左右,賣給老人卻高達27800元……如此匪夷所思的產品,卻引得老人趨之若鶩,不惜拿出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下的養(yǎng)老錢,甚至不惜因此事與子女翻臉,也要購買。
這是發(fā)生在某健康中心的一件真實事情,購買者是老年人蕭阿姨,這臺天價儀器是某品牌的高壓電位治療儀。據(jù)了解,這種治療儀的適用范圍僅為“失眠治療”,卻被推銷者吹噓為能使血液、血管不斷變干凈,從而改善血液循環(huán)不好、手腳冰涼、身體某部位有疼痛、容易疲勞犯困、內臟情況不好、視力不好、耳鳴、孕婦妊娠期嘔吐等癥狀。對此,蕭阿姨等老年消費者卻深信不疑。其實在市場上,除了治療儀,忽悠老年人的保健器械還有溫熱理療床、功能椅、按摩器、保健枕、降壓儀等,品種五花八門。
那么,老人為何容易上這樣的當呢?這是因為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體弱多病,他們比以往更注重身體保健,再加上信息比較閉塞,容易在外來作用下 “主動”購買保健器械。一些保健器械推銷商正是根據(j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盯著老年人的口袋,千方百計推銷自己的產品,有的還設下各種陷阱讓老年人上當受騙。
一是“專家”上場。由于老年人的思維不像年輕人那樣敏捷,對外界的信息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因此,很多老年人在參加一些“義診”“保健講座”后,容易在穿著白大褂的所謂“專家”的鼓動下,購買所謂的高科技產品。這些“專家”,基本上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冒牌貨,其實是商家促銷員。
二是熱情“服務”。用保健器械忽悠老人似乎成了當前一些商家的 “潛規(guī)則”。由于多數(shù)老人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寂寞之中需要得到更多的親情和幫助。因此,一些商家利用老年人的這種特點,實行貼身攻心服務,也叫作“情感投資”服務。電話問寒問暖,或上門幫助做家務事,讓老年人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他們的信任,最后成為忠實客戶。
三是小恩小惠。很多老年人有貪小便宜的習慣,喜歡得到廉價或者免費享受。因此,推銷員利用老人的這一弱點,讓老人上當受騙。有的老人心想,在家里閑得沒事可做,參加免費旅游,還可以聽免費保健講座,又能得到禮品,反正我不買你的東西,何樂而不為呢?但是,一旦去了,就由不得老人自己了。在“專家”的“花好稻好”(樣樣都好)誘惑下,老人的心理防線就慢慢潰退了,會自覺掏腰包買回保健器械。
那么,面對老人愛買保健器械等容易“被保健”的現(xiàn)象怎么辦?除了老人要提高自身 “免疫力”,不要輕易上當,有不明白的事情趕緊問問兒女,避免落入被“保健”的圈套外,家庭和社會各界也應對老人多加關心,及時為老年人答疑解惑,使老年人不致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