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雁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閱讀教學中營造自主學習氛圍,培養(yǎng)自主探索精神,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激活高效課堂。
[關鍵詞]尋疑 情境 探索 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2-0185-02
在新的課程標準下,語文課堂如何能肩負起造就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作為語文教學的主體一一閱讀教學,就不能再襲用傳統(tǒng)的以情節(jié)分析為中心的講問題課堂模式而不思革新進取。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弊灾鲗W習強調的是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課堂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的舞臺。我們教師要在對教材的合理挖掘中尋找其促進人性發(fā)展的因素,把死的教材變成活的知識,興開放教學之風,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新方法。對此,我淺談幾點看法:
一、注重課前預習,獨立尋疑,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yǎng)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痹陬A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如《山中避雨》一課,學生提出“兩個女孩在西湖山中避雨時和胡琴唱歌,本是開心無比的事,為什么作者要說她們好象西湖上賣唱的?”“三家村的青年為什么僅因胡琴的因緣,就對路人產生惜別之情?”等問題,通過課前預習研讀,促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叉吸引,設疑答疑,使教師變獨角戲演員為導演,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注重自主確定目標,創(chuàng)設自學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在學習每一篇課文之前,明確學習目標,都能讓學生明確自己在本節(jié)課學習探究的方向,很主動地進入自主探索學習中。所以,自學目標的自主確立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自己的自學目標,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自學的教學情境,使其自主學習的氣氛活躍。如教學《勇氣》這課時,教師在上課之時興奮地說:“昨天大家預習了《勇氣》這篇課文,聽說大家都有許多感受,誰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同學們爭著舉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拔恼乱浴队職狻窞轭},兩種勇氣的含義是什么?那種勇氣更可貴?”“文章中的兩個人物哪個是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對主要人物起怎樣的作用?”等等,教師相機說:“那就請同學們想想對這篇課文你最想學習的目標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學習?……”同學們即聯(lián)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學的目標與方法。老師即興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方法開始自學。全班同學們的積極性在新課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了。
三、注重學生質疑,進行“問題教學”,培養(yǎng)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課堂上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進行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契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
四、注重多讀感悟,品味語言,進行自主地閱讀獲取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諼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憂傷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熏陶,自由地進行閱讀。如在引導朗讀《小巷深處》時,先讓學生選擇文中最生動、最感人的語句進行自由品讀,然后交流共同欣賞,有位學生選擇的語句是:在風中,她無助的倚在墻邊,凌亂而花白的頭發(fā)在蒼老的臉頰旁飄揚著。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滿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還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边@名學生讀得聲情并茂。教師順勢啟發(fā):這位同學讀時聲調有高有低,語氣有輕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現(xiàn)在再請他讀一遍,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時表情怎樣,……再想他為什么要這樣讀。該生再讀后,教師并不急于讓其他學生評價而是讓他們也開口讀讀這句話。結果學生以凄楚的表情讀出了女兒對母親的愧疚,“無助”“凌亂而花白”“深凹”等詞的重讀,讀出女兒對母親的心疼?!坝止庥至恋闹癜簟钡驼Z緩讀出母親的痛苦和堅定。最后,教師又安排全班齊讀。至此學生在對詞語的揣摩、品味中領悟了這段描寫的動人魅力;另一方面學生在淺唱低吟中自主地獲取語言的“意義與情味”,自由地表達感受。
五、注重自讀感悟,討論交流,倡導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閱讀并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思維的邏輯性還不十分成熟的中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边@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教師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教學《小巷深處》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說出閱讀本后最深的感受,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造就這篇感人至深的若干因素”進行討論交流,最后確定為“事件一一情感一一語言”這三個因素,為散文“形散神聚”文體特點的講解做準備。學生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注重激勵評價,激發(fā)興趣,樹立堅定學習的自信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采用籠統(tǒng)的評價語,根據學生朗讀實際水平評價;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要采用鼓勵、引導、點撥。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采用“敢于積極發(fā)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苯處煹脑u價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后進生主動發(fā)言,在發(fā)言的質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同時,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不僅對發(fā)言者更具啟發(fā)性,也鍛煉了學生的判斷思維,而且還極大的激勵了他們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的熱情,這樣的課堂評價必然是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