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影視后期處理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在影視后期處理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用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為達到教學目的,并引入了臨摹方法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實際運用中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案例;多媒體;影視后期;臨摹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99-02
影視后期處理技術在很多藝術類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中占有一席之地,往往作為單獨一門課程出現(xiàn),也有的被規(guī)劃到多媒體技術或設計相關課程當中,在開設數(shù)字動漫專業(yè)的課程體系中具有更高的地位。
影視后期課程需要建立在“手繪”、photoshop(簡稱ps)“平面圖像處理”[1]、“攝影基礎”等課程的基礎之上完成。因為“手繪”是建立在素描的基礎上的,雖然不需要高深的國畫和油畫水平,但是良好的素描功底對于影視后期所需要的素材人物、建筑、車輛、樹苗等進行造型是非常有用的,也是作品創(chuàng)新的前提能力之一。結合掃描儀等數(shù)字設備,“ps平面處理技術”可以將手繪的結果數(shù)字化,這是影視后期必需的一步。同時,“ps平面處理技術”能夠對前期拍攝的素材圖片完善處理,既能達到后期處理的技術性要求,也為后期處理減少負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影視后期處理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影視后期處理技術這門課程涉及premiere、After effects、Particle Illusion等軟件教學與應用。尤其在后期加工與特效方面,After effects和Particle Illusion等具有強大的功能,能夠創(chuàng)意出非常豐富的特技鏡頭,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同學都掌握不好,歸納出來,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后期處理是基于前期素材的,如果前期素材準備不夠充分,或者遺留到后期的問題太多,必然造成后期處理困難,甚至無法處理,這就可能很難做出預期效果;其次由于影視后期處理技術所采用的相關軟件基本都是英文版的,即使是漢化版本也不是很準確。而藝術類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這也增大了難度。技術上的難度加上成功率過低,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就會越來越低,直到最后完全喪失,這自然就會影響到后續(xù)教學,從而達不到教學目標[2]。
(二)案例缺乏。影視后期處理技術是基于實踐的課程,需要有大量的案例來支撐。由于教學內(nèi)容本身比較多,尤其各種濾鏡插件,可能涉及很多參數(shù),很多老師在做教學安排時,在軟件各種參數(shù)講解上所耗費的時間過多,導致實踐的時間過少。因為缺乏足夠的案例教學,在這里就變成了純理論,泛泛而談,這是實踐類課程最忌諱的情況。
(三)知識缺乏鞏固。由于對基本操作方法的講解占據(jù)過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實踐和鞏固的時間就不夠。加之很大一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僅靠課堂那點時間無法對知識的掌握進行鞏固。大部分的操作都需要自己在實踐中反復驗證,這樣才能在大腦中形成條件反射。想到要實現(xiàn)某種效果,需要哪些濾鏡,根據(jù)這些濾鏡的關系,就能確定濾鏡的先后順序,以及濾鏡必須設置的參數(shù)及如何設置等等。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知識,也就培養(yǎng)了自己動手的能力。
(四)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當然,創(chuàng)新能力確實要求很高,其涉及很多方面。手繪功底扎實的學生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要好一些,因為手繪之前,肯定就有思路的創(chuàng)新。從最終匯聚的作品來看,大部分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很強,而藝術類學生在這方面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在后期加工方面,由于對后期技術的不熟悉,依靠依葫畫瓢、囫圇吞棗的方式完成的學習,在創(chuàng)新方面就明顯不足。
二、案例分析教學思路
對于這種實踐型、綜合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建議采用案列分析的教學模式進行,如圖1:
通過多個使用近似功能完成的不同特效處理吸引學生的興趣之后挑選一個案例進行分析,并讓學生臨摹制作,反復修改和重新制作,直到滿意為止,然后對臨摹過程進行總結思考,并在此基礎上自己構思,自主創(chuàng)意。
(一)吸引興趣?!俺晒Φ慕虒W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托爾斯泰就指出了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沒有興趣的學習自然是索然無味的,也不可能學好。因此對于任何課程,吸引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影視后期處理技術這門課程是很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的??梢运鸭鞔箅娨暸_的片花、頻道包裝、廣告、電影特技、游戲中的部分鏡頭,通過向學生展示這些精彩的片段,并結合需要講課的內(nèi)容進行簡要解說,鼓勵學生通過學習和努力后也能做出,甚至做得更好。讓學生在感嘆這些鏡頭的精彩的同時也紛紛摩拳擦掌,這樣,引子的作用就突顯出來了。之后需要選擇一個與講課內(nèi)容直接相關的片段,以供案例分析使用。
(二)剖析案例。從選擇出來的片段入手,分解出視頻使用了哪些素材,以及這些素材可能獲得的方式以及做了怎樣的處理,包括使用ps、particle ilussion等軟件等[3]。提取出若干個幀(瞬間畫面),并分析這些關鍵幀處采用了哪些濾鏡和操作手法??梢葬槍σ呀?jīng)學過的知識點,結合提問方式教學,既能使學生回憶知識,又能檢驗學生的應變能力。針對案例中的一些效果提出問題,諸如:這種效果是怎樣實現(xiàn)的,采用了哪些技巧或濾鏡,以及哪些關鍵參數(shù)做了必要的調(diào)整,為什么要這樣調(diào)整,可否把效果做得更好一些等等一系列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能夠被很好地回答,說明相關知識點已經(jīng)掌握得較好。反之,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回答,也可以通過對案例進行剖析、示范,這樣就能起到復習鞏固和提高的作用。
將事先準備好的原始素材分發(fā)給學生,示范講解原始素材的處理以后,然后在After effects中分別導入素材,對照案例最終結果和案例剖析思路,逐個濾鏡地施加。注意在調(diào)節(jié)相關參數(shù)的時候按照“要想實現(xiàn)什么效果,就必須怎么調(diào)節(jié)某個參數(shù)”的思路逐一進行解釋和調(diào)節(jié),這樣就能實現(xiàn)“所見即所得”的效果。最終完成并導出影片,并和原始效果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差別在哪里,問題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商榷和提高等,這樣可以留出更多的值得探討的問題,并教給學生去思考和試圖解決。也可以在練習指導時給出相關的建議,由于視頻的加工處理過程比較耗時,為了防止學生在練習時誤入歧途而浪費不必要的時間。除了關鍵技術和要點要講授清楚之外,還應當不斷巡視學生的練習、操作情況,發(fā)現(xiàn)有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讓案例剖析的結果順利被消化并能做到收發(fā)自如。
(三)臨摹制作。臨摹不僅僅是書畫的專用術語,其實在影視后期處理教學過程依然行之有效[4]。臨摹制作視頻特效需要分步進行:
首先,分段臨摹。通過對案例的剖析,學生已經(jīng)躍躍欲試了,但是不要著急,由于要完成一個特效制作可能需要的步驟很多,學生一時也不可能全部記住完整的步驟。因此接下來的臨摹制作,就需要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步完成。把所需要的過程分成幾個階段,逐個階段引導學生進行臨摹制作。這個過程問題也是最多的,教師需要把相似的問題匯聚到一起,講解解決問題,也能警示他人。
其次,完整臨摹。當分步臨摹完成后,可以讓學生短暫回憶臨摹過程,提醒注意關鍵點或容易犯錯誤的地方,然后讓學生從頭至尾完成臨摹過程,要求至少臨摹3遍以上,而且效果越來越好。
再次,臨摹討論總結。這個階段讓學生彼此交流制作過程的心得和體會,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通過討論,讓學生鞏固對濾鏡作用的理解,以及相關參數(shù)的作用效果和調(diào)節(jié)方法,在操作過程最容易忽略和做錯的地方,以及關鍵的地方等等,最后把討論結果匯聚成為知識要點。這樣就在實踐過程中理解了相關理論知識而且會應用于實踐。
(四)自主創(chuàng)意。與書畫課程教學一樣,需要通過反復的臨摹習作,提高自己技藝后才可以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風格的作品。影視后期制作也一樣,通過反復的臨摹案例作品,在臨摹過程中對軟件相關的濾鏡功能、特點、技術參數(shù)做到一目了然,才能熟能生巧,達到靈活地運用。當學生對濾鏡的掌握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后,就可以給他們自主創(chuàng)意的機會,當然也要有一定的壓力??梢酝ㄟ^課后作業(yè)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主題不限制,放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獨立完成一個創(chuàng)意作品。
三、實踐總結
通過連續(xù)五年的教學改革觀察和對比,發(fā)現(xiàn)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進行“影視后期處理技術”教學收效很好。對比之前采用傳統(tǒng)參數(shù)講授方式教學,發(fā)現(xiàn)改革前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在教學進度一半時已經(jīng)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復雜參數(shù)的理解和應用更是讓很多人望而生畏,最終能夠完成學習并取得好成績的寥寥無幾,而進行教學改革后的情況則截然不同。下面是進行教學改革前后共五屆學生的教學情況對照一覽表:
自2012年開始進行教學改革試驗后,采用案例教學方式進行課程教學,給予了充分的經(jīng)典案例示范,廣泛采用臨摹的方法進行練習。教學過程明顯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這個積極性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在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的推動下,學生也能夠努力完成作業(yè),而且試圖自己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獨特的作品,這樣也能夠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艾等.Photoshop cs5平面藝術設計[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
[2]王芬.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09(25).
[3]李濤.Adobe After Effects cs4[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4]羅新華.臨摹教學散論[J].周口師范學院虛報,2004(1).
作者簡介:
王建軍(1971-),男,四川仁壽人,樂山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教師,副教授,碩士,多媒體技術教學與研究。
基金項目:課題“美術類《多媒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G14-Z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