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沈淦(江蘇南通)
秉公執(zhí)法的戴胄
文_沈淦(江蘇南通)
貞觀元年,一次唐太宗急召長孫無忌入宮議事。長孫無忌因走得匆忙,竟忘了解下佩刀,就徑直進入太極殿左邊的東上閣。唐律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持寸刃進入上閣,違者斬首。長孫無忌為唐王朝的建立、李世民的登基都出過大力,功勛赫赫,他的妹妹又是皇后。負責檢校宮禁出入的監(jiān)門校尉見了這位勛臣國戚,連忙施禮,也沒有注意他掛著腰刀,就讓他進了東上閣。
事后,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說:“長孫無忌帶刀誤入東上閣,應處以贖刑;監(jiān)門校尉失職未察,罪該處死?!贝罄硭律偾浯麟匈|問道:“監(jiān)門校尉與長孫無忌犯的是同樣的罪行,為什么長孫無忌可以納銅贖罪,監(jiān)門校尉卻一定要被處死?”封德彝答道:“長孫無忌為國家立有大功,又是誤犯,理應從寬量刑;監(jiān)門校尉是嚴重失職,怎能不從重處罰?”戴胄駁斥道:“作為臣子,冒犯了君父,怎能推說是過失、誤犯呢?《大唐律》明確規(guī)定:‘凡是供應皇上的湯藥、飲食、車船等,失誤而不如法定標準的,一律處以死刑?!菹氯缛纛櫮铋L孫無忌的功勞,赦免他的罪過,這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只罰長孫無忌贖銅,卻處死校尉,這事既不能服人,也不符合刑律?!?/p>
唐太宗見二人爭論不休,傳旨道:“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朕怎么能徇法袒護自己的親戚呢?你們重新審議一個恰當?shù)奶幹靡庖姲?。”封德彝固?zhí)己見,口若懸河。眼見唐太宗將要照他的話批準執(zhí)行了,戴胄又抗爭說:“監(jiān)門校尉是因為長孫無忌才犯罪的,依法應當從輕處置。如果都屬于過失誤犯,也不應當只處校尉一人死刑?!弊罱K,唐太宗被戴胄說服,監(jiān)門校尉與長孫無忌一樣,被判以贖銅。
過了不久,朝廷大開選舉之途,要各地推薦德才兼?zhèn)涞娜说骄┏窃傩羞x拔,量才授職。當時,父輩祖輩為國家建有功勛,或充任高職、有一定聲望者,其子孫可以獲得一些優(yōu)待,這就叫“資蔭”。于是有人便假冒資蔭,希圖高選。唐太宗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后,非常惱火,傳下詔書說:“但凡假冒資蔭而入選者,趕快自首;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處死!”
可圣旨傳下,還是有人假冒被揭發(fā)。唐太宗當即將此人交給戴胄,要戴胄將其處死。戴胄卻上奏道:“根據(jù)法律,此人只該判處流放?!碧诤懿桓吲d地說:“朕早已宣布過,凡是假冒資蔭而不自首者,要處以死刑,你卻只判他流放罪,這不是在向普天之下宣示:朕言而無信嗎?”戴胄答道:“陛下如果當場就把他殺了,臣也來不及阻攔。既然已把他交給司法部門,臣身為執(zhí)法官,就不敢不依法辦事?!?/p>
太宗質問道:“你要當一個嚴明的法官,難道就讓朕失信于天下嗎?”戴胄解釋道:“法律是經(jīng)過國家充分醞釀,才制定而公布于天下,要求民眾長久信仰和遵循的,這是大信大義;言語則往往受當事人喜怒心情的影響。陛下因一時激忿,說是要將假冒者處死;事后心平氣和了,知道不能以言代法,又將其交給司法部門依法量刑。這正說明了陛下能夠忍住一時的私忿,而維護天下的公法啊,這不是失了小信義而保存了大信義嗎?如果為了不失小信而一定要殺掉此人,不惜破壞國法這個大信,臣私下里很為陛下惋惜?!碧谶B連點頭,贊道:“是朕錯了。愛卿能夠嚴格依法辦事,朕還有什么可擔憂的?這個人就照你的意見處置吧?!?/p>
戴胄多次反駁過唐太宗,太宗都聽從他的處理意見。據(jù)說,在戴胄擔任大理寺少卿期間,很少有人被冤枉的。
戴胄以公平執(zhí)法著稱,其實,從兩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他同時也是一個清官。一是唐太宗“以其家貧,賚錢十萬”(《舊唐書?戴胄傳》)。大理寺少卿的職位已經(jīng)不低,后來唐太宗又提拔他為尚書右丞、尚書左丞,并讓他兼任諫議大夫,甚至讓他擔任吏部尚書、民部尚書,晉封其爵位為“郡公”,真可謂位高而權重??墒谴麟屑抑腥匀回毟F,以致唐太宗不得不額外賜給他金錢以貼補家用,可見他為官之清廉。二是戴胄去世時,唐太宗命令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著名的書法家兼文學家虞世南替他撰寫碑文。虞世南發(fā)現(xiàn),戴胄的住宅破舊而又簡陋,連放置祭品的地方也沒有。唐太宗感慨不已,忙讓有關部門替他建造了一座家廟。
戴胄是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生年不詳,病逝于貞觀七年(公元633年)。戴胄逝世后,唐太宗非常傷心,特意為他停止朝會三天。戴胄與名臣魏征、房玄齡的關系也很好,他去世后,魏、房二人只要經(jīng)過三人曾經(jīng)聚會的地方,都會流下思念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