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彥
來自智慧之巔的流水從知識的泉眼里汩汩流下,那名為書籍的流水豐盈靈動,淌過我的心靈,思緒便駕一葉扁舟,順流而下,泛舟五湖……
水潤萬物,書潤心底。水流緩緩淌下,四周的萬物皆備受滋潤,養(yǎng)得通體靈氣;書籍本本過眼,我干涸的心底漸漸濕潤,煥發(fā)新生活力。最先閱讀的自然是些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它們盡管短小、通俗,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深刻而令人回味無窮的。流水靜靜地淌過我心,我讓書籍浸潤心底。
水漫稻田,書漫心田。水流涓涓淌下,淌過稻田,水稻汲取著水中的養(yǎng)分,等待夏日飄散稻花香味;書籍部部過眼,淌過心田,我萃取著書中的知識,準備來日釋放書生意氣。我沉浸于詩詞歌賦之中,漫灌著心田。三閭大夫在《楚辭·離騷》里,以“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表報國之心;曹操《觀滄?!?,昂揚奮發(fā),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摩詰先生在《竹里館》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表現出悠然閑適的心境和自得其樂的情趣;東坡居士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用“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抒發(fā)滿腔豪情。流水靜靜地淌過我心,我讓書籍彌漫心田。
水繞故城,書繞心間。水流潺潺淌下,環(huán)繞著小城,守護著一方水土;書籍排排過眼,縈繞在心間,養(yǎng)育出滿腹經綸。我在書籍中領略大千世界:讀《三國演義》,我見識到諸葛孔明舌戰(zhàn)群儒的智者風采;讀《水滸傳》,我品味到梁山好漢嫉惡如仇的英雄氣概;讀《西游記》,我學習到孫悟空的肝膽相照,明辨是非;讀《紅樓夢》,我體會到封建社會由盛而衰的歷史必然。“四大名著”是奠定我見多識廣的又一塊巨大的基石。流水靜靜地淌過我心,我讓書籍圍繞心間。
水盈汪洋,書盈心海。水流滾滾淌下,匯入無邊滄海;書籍層層過眼,聚于浩瀚心海。名家的筆觸給我以人生的啟迪:讀冰心的小詩,我感悟到了純真細膩的情感;讀培根的隨筆,我體會到了透徹深邃的哲理;讀傅雷的家書,我明白了謙虛處世、嚴謹行事的做人真諦;讀魯迅的文集,我獲得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堅韌意志。流水靜靜地淌過我心,我讓書籍充盈心海。
思緒乘著孤舟,在淌過我心的流水上自由飄蕩……書籍如流水,流水終究將匯入滄海,無盡的書籍聚集,便如滄海。滄海即人生,人生即滄海。
點評
作者開門見山,點明書是流水,十分精當。接下來作者采用并列式的結構,分別以“萬物,稻田,故城,汪洋”與“心底,心田,心間,心?!毕啻钆?,由小及大,由淺入深分別舉例說明書籍與自己的關系正如水與萬物的關系,可見書對作者的影響之深。大量引用豐富貼切,可以看出作者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排比句式一氣呵成,段落之間銜接連貫,語言絢麗,文采斐然,展現了作者較深的語言功底。
(石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