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蓮
(唐山市職業(yè)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傳授給學生基礎性的文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道德情操方面的培養(yǎng)。根據(jù)中職語文教師的特點,教師需要針對學生開展審美方面的教育。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和展示美,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更多地讓他們感受美。
[關(guān) 鍵 詞] 審美教育;語文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32-01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未能滲透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進行中職語文教學時,應注重針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將美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借此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陶冶學生的良好情操,使學生的能力與智力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利用多種手段進行課堂審美氣氛的營造,以此引導學生情感的體驗
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認為:美感教育實際就是情感教育,而美育的價值在于怡養(yǎng)性情,其認為提升精神世界的核心點在于情感,只有借助情感教育,才能夠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在進行《詩經(jīng)·秦風·策菠》的教授時,開始可先給學生播放流行歌曲《在水一方》,當唱到“綠草蒼蒼,白霧茫?!睍r,教師可向?qū)W生提問:“這首歌的原唱是誰?”當學生回答是鄧麗君時,教師可借助學生的熱情,邀請會唱的學生進行哼唱,這時學生的熱情已被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了,教師應把握這一時機,立即指明這首歌中的歌詞有部分源自于《詩經(jīng)·蒹葭》的詩句,之后,學生就會自然被帶入《蒹葭》的學習。在進行《蒹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配音朗讀的形式向?qū)W生敘述作品內(nèi)容,接著采用反復詠唱等形式對其中的藝術(shù)特點進行解讀,同時鼓勵學生放聲押韻朗讀,讓學生按照書中的注釋盡量選用最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詩歌內(nèi)容的翻譯,從中感受詩人在追求愛情過程中的執(zhí)著與惆悵,最后讓學生在教師的配樂朗讀聲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
另外,還可以采用辯論、討論或角色扮演等形式開展教學,借用具有美感的教學過程帶領(lǐng)學生進行文學作品的鑒賞、品評,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被語文學科的這種魅力所吸引,在此基礎上再將教材中的文學之美向?qū)W生灌輸,以此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與熏陶。
二、通過品味教材實現(xiàn)對學生心靈的洗禮
大自然中的美麗風光最能帶給人輕松愉快的心情。在中職語文教材中就有很多這類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作者對大自然美麗風光的觀感書寫。中職教師應帶領(lǐng)學生感受文章中的壯美山河,借此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使他們的心靈得到陶冶。
那些浸透著作者心靈感悟的文學作品,其中的描寫細膩、逼真,同時又惟妙惟肖,這些描寫無不感染著學生的靈魂,豐富著學生的情感世界,給學生呈現(xiàn)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圖景。在此種大自然圖景的欣賞過程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使其心靈得以凈化,使其氣質(zhì)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當讀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讀者會產(chǎn)生如置身荷塘一般的感覺,甚至覺得走在幽徑上的就是自己。由于作者筆下的荷塘太美了:那碧綠的荷葉、婀娜多姿的荷花、迷蒙的月色和薄霧繚繞的荷塘,使讀者對那種美景記憶深刻。在讀過《登泰山記》后,其中泰山的美讓人難以忘懷:七千余級石砌的臺道屬于泰山挺拔之美;蒼山負雪和明燭天南屬于泰山雄壯美的書寫;在進行泰山日出的描寫中更是用盡了渲染手法,從而使泰山的雄偉壯麗盡收讀者的眼底。其中既富有層次感,又具有立體感的描寫,將泰山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而產(chǎn)生引人入勝的效果。事實上,自然萬物到處都蘊含著美,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去體驗,終究會發(fā)現(xiàn)這些美,并使之受到感染。
三、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美的因素,為審美教育滲透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要把學生教成心靈美的人,應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心靈美的表率。教師要有“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的勤奮好學的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成功的中職語文教師必須能夠科學地、藝術(shù)地運用語言。因此,講課要做到形神兼?zhèn)?,語言符合規(guī)范,口齒清楚,吐詞正確,語調(diào)節(jié)奏恰到好處。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生動活潑“傳神”的基礎,講求遣詞造句之工,幽默風趣,妙語連珠,更是“傳神”的需要。而這“傳形”“傳神”,則需要借助教師豐富而美好的情感活動。沒有情感的語言終究是蒼白無力的,甚至是空洞而蹩腳的。
總之,審美教育需要充分融入語文教學的所有環(huán)節(jié),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朱光潛先生對此認為:要凈化人心需要先進行人生美化。在審美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發(fā)揮其對語文課的審美特質(zhì),帶領(lǐng)學生對語文課中所蘊含的美一起進行探討,并利用美的規(guī)律進行教學,這樣,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不但能夠提高語文水平,而且可以得到美的體驗和感悟,同時還能得到精神方面的滋養(yǎng)和人格方面的完善,給學生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黃烈珍.審美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園,2014(21).
[2]于長英.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學語文,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