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芬
摘要:通過DIY手工皂,開展學生小課題研究,讓學生學習皂化反應,走進實驗室探究皂化反應的實驗條件,制作出能夠使用的皂基。利用探究出來的實驗條件最后能將廚房廢油通過皂化反應變廢為寶,制作成土肥皂。
關(guān)鍵詞:手工皂;皂化反應;變廢為寶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6-0091-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6.027
化學實驗是初、高中生學習化學的最初動力,也是維持學生持續(xù)學習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在完成課本的實驗外,開發(fā)一些課外小實驗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夠讓學生愛上化學。我校是上海郊區(qū)一所普通高中,學生在文化課的學習方面,學習動力不足,部分學生存在厭學的現(xiàn)象,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作為化學老師,筆者開展了“百變肥皂”這一小課題研究,并招募了五名同學共同參與。本課題也是積極響應我校的“人文為本,適向發(fā)展”這一教育理念。本課題小組開展了近一個學期的時間,從DIY手工皂開始,制作了不同外形、不同顏色和不同香型的手工皂;然后開展了通過皂化反應制作皂基的艱難探究歷程,學會了控制變量法尋找皂化反應最佳的質(zhì)量比例,學會了皂化反應后的鹽析、洗滌、干燥等后續(xù)處理,最后能將此技能應用到解決廚房廢油上,將廚房廢油變廢為寶。以下是我們課題研究小組開展的具體內(nèi)容。
一、制作手工皂
自己DIY手工皂越來越流行,可以做出不同的色彩,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形狀,還可以做出不同用途的手工皂。通過直接購買手工皂的原料,按照制作教程讓學生體驗自己制作肥皂的樂趣,讓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做出屬于自己的手工皂。
制作過程:加熱融化皂基250g,當其完全融化時呈現(xiàn)無色透明粘稠液體,加入0.5mL精油,攪拌均勻,再加入2到3滴黃色或紅色色素,攪拌均勻,趁熱倒入硅膠模具,皂液冷卻時逐漸變硬,放置一天后即可脫模,根據(jù)模具的形狀而呈現(xiàn)不同的外形。然后將其放置在干燥通風處一個星期,即可使用。通過DIY手工皂,讓同學們體驗了手工皂的制作樂趣,也鍛煉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在制作手工皂的同時,學習到有關(guān)皂基的基本知識。直接購買的皂基為無色透明固體,是由椰子油、棕櫚油、椰子果油等多種油皂化而成,pH呈弱堿性,對皮膚無刺激。該皂基可以反復熔化、冷卻,加入精油制作成精油皂。制成的手工皂可以直接使用,泡沫細膩,可用于潔面、沐浴等。還可以往其中添加牛奶或花粉,制成不同香型的手工皂,以下是同學們手工皂的部分圖片展示。
二、制作土肥皂
手工皂制作簡單并充滿趣味,讓學生有了做肥皂的成功體驗,充分發(fā)揮了同學們的想象力,調(diào)動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但是制作的成本較高,皂基又是如何制作的呢?我們的高中課本上沒有相關(guān)的知識,而肥皂又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洗滌用品,讓我們的小科研人員查閱資料,并學習相關(guān)內(nèi)容,學習到油脂與堿反應生成硬脂酸鈉和甘油,該反應稱之為皂化反應。反應所得的皂液經(jīng)鹽析、洗滌、干燥成型后稱為皂基,再繼續(xù)加工成為不同形狀和不同功能的肥皂。知道了反應原理,讓我們小科研人員制定出制取皂基所需要的化學試劑和反應儀器,具體的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然后師生一起到實驗室進行實驗。
皂化反應初看很簡單,但是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同學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油脂和堿的比例是多少、反應的溫度是多少、如何檢驗油脂皂化反應是否完全、鹽析的時候加入多少的鹽、如何洗滌出過量的堿、皂基如何干燥處理、最后的肥皂如何保存。根據(jù)遇到的問題設(shè)計出解決的辦法,通過控制變量尋找最佳的實驗條件。通過查閱資料并進行多次對比試驗最終確定實驗方案為:20g氫氧化鈉加入45mL水中配成溶液,加熱到50℃,加入200mL的食用油和25mL無水酒精,不斷攪拌直至混合物粘稠,再向其中慢慢加入150mL熱的飽和食鹽溶液,邊加邊攪拌。靜置,肥皂鹽析上浮,冷卻后用濾紙過濾、凝固后放置一星期后取出,再將皂基加熱融化,趁熱注入磨具,冷卻放置在通風干燥處,讓肥皂繼續(xù)熟化,一個月后即可使用。在皂化反應中,由于油脂是不飽和脂肪酸的混合物,含量不確定,所以加入堿的量稍過量,確保油脂皂化完全,實驗過程中加熱可以提高皂化的程度。由于油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較小,而油脂易溶于酒精,所以加入適量的酒精,提高油脂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油脂能更充分地與堿反應。
圖2是皂化反應干燥處理時,表面變硬發(fā)白,并有一定的紋理,將其切開,其內(nèi)部較軟、潮濕、呈現(xiàn)黃色,有滑膩感,為圖3。繼續(xù)放置一段時間,硬度增加,將其重塑定型,為圖4所示。每隔一個星期采集少量肥皂樣品,溶于水中檢測其堿性,當其堿性小于8時,即可使用。
直接購買皂基制作手工皂體驗的是肥皂外形的變化,而自己在實驗室制作皂基卻是體驗了一次化工生產(chǎn)的科學性和復雜性。一個簡單的化學反應要轉(zhuǎn)化成實際的工業(yè)生產(chǎn),需要考慮諸多要素。高中生能夠迅速學習并掌握某一個化學反應,但很少有機會將學到的化學反應和實際的化工生產(chǎn)聯(lián)系起來。我們的食用油不是純凈物,皂化反應也是油脂與堿反應的統(tǒng)稱,制作的肥皂也是多種成分的混合物。當我們有限的知識遇到現(xiàn)實復雜情況時,如何學會處理。在這次制皂基的一系列實驗過程中,同學們學到的知識遠大于一個化學方程式。
三、廚房廢油變廢為寶
在制作土肥皂的實驗過程中,讓我們的小科研人員掌握了肥皂的反應原理和具體的實驗過程,體驗到了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和復雜性。學會了制作皂基后對我們的生活又有什么幫助呢?地溝油,曾經(jīng)在新聞報道里活躍的名詞,現(xiàn)在有關(guān)地溝油重新回到餐桌的報道少了,但是廚房里每天產(chǎn)生的廢油還在繼續(xù),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是直接將其倒進下水管道中。這不僅是油脂的浪費,長此以往就會造成下水管道堵塞,更會使地下水污染。利用我們制作肥皂的技術(shù),發(fā)動同學們回家收集廚房廢油。抽油煙機下的廢油、煎炸食物后的二次油、過期變質(zhì)的色拉油、動物脂肪熬制的油等等。收集達到一定量后,利用我們制肥皂的技術(shù)將其制作成土肥皂。
本小課題組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研究,我們的小科研人員首先收獲了很多的肥皂,有漂亮的手工皂,也有自己制作的土肥皂;其次我們學習掌握了肥皂的反應原理和制作工藝。掌握了皂化反應的實驗條件,師生一起收集廚房廢油,繼續(xù)優(yōu)化我們的制肥皂技術(shù),將收集來的廢油制成肥皂,并在校園里展示我們的肥皂,最后將我們的“廚房廢油變廢為寶”的技術(shù)傳授給廣大師生和我們身邊的人。
這是師生開展的一次研究活動,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感情。師生一起走出課堂,走進實驗室,制作的肥皂能夠真正使用上,這樣的學習生活充滿樂趣,同學們也非常愿意參與。
參考文獻
[1] 張芳.正交實驗優(yōu)選廢油制肥皂的方法[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4
[2] 張勇.油脂皂化反應實驗改進[J].課程教育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