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群
當前,教師往往很注重針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性緊密,學生容易產(chǎn)生記憶混亂的現(xiàn)象,對教學設計進行調(diào)整,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知識點的相似性質。其中,比較法非常適用于教師,教師和學生通過比較知識點的共同點和差異點,來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區(qū)別,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易混點。根據(jù)教學實踐經(jīng)驗,在新課教學時運用比較法,讓枯燥的內(nèi)容變得形象。
一、導入新課,直觀形象
教師可以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運用比較法。將名稱相似、性質相似的物理量放到一起,從適用條件、定義等方面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新內(nèi)容。
如在教授“運動量”知識的時候,這里很多的物理量都和質量、速度有關系,比如動量mv,動能mv2。這兩個物理量都是物體的狀態(tài)量,我在課上以例題進行講解:“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C三個物體,質量分別為m、2m、3m,A以初速度V0向B運動,A、B相碰后不分開,一同向C運動,和C相碰后也不再分開?!备鶕?jù)動量守恒定律,很容易寫出mv0=(m+2m+3m)v1,mv0=(m+2m)v2,這樣就能寫出當A與B相碰后的動能為(m+2m)v12,這樣就能比較相碰后動能和開始的動能mv02的關系。當物體相碰后,A、B連在一起,肯定會有能量的損失,通過這道題,讓學生們發(fā)現(xiàn)動量守恒是可以用的,但是能量守恒定律是不能隨便用的。學生必須要分清“動量”和“動能”的關系,動量是質量m和速度v的乘積,具有矢量性,動能不具有矢量性。學生在記憶“動量守恒定律”的時候,可以結合“能量守恒定律”來記憶。動量在物體之間傳遞,物體1失去的動量會傳遞給物體2,只要理清發(fā)生速度傳遞之后,各個物體的狀態(tài)即可,“能量守恒定律”就是物體損失的能量以另外一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
通過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比較認識,可以幫助他們區(qū)分概念,進行重點記憶。新授知識可以和以前的知識聯(lián)系到一起,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并且讓教學難度降低。
二、同時比較,提高效益
比較最終的結果就是為了顯現(xiàn)不同點,但是往往一個實驗完畢后,當觀看另一個實驗結果的時候,已經(jīng)忘記之前的現(xiàn)象了。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性,在課堂上同時進行兩種實驗并比較,這種方法既可以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到不同,還能提高效率。
如在教授“單擺”內(nèi)容的時候,如果每次進行單次實驗,課堂的講解時間就會大大縮減,所以我采用同時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實驗過程中單擺的擺動情況。根據(jù)單擺的擺動周期進行實驗設計,T=2■。我讓兩個擺擺長相同,小球質量相同,但是下落高度不同的單擺進行同時擺動,學生們觀察這兩個單擺是同步的,這就說明周期T是與擺動的角度沒有關系的。然后控制單擺的長度相同,小球質量不同,下落高度相同的單擺進行同時擺動,學生們發(fā)現(xiàn)兩個單擺也是同步的,說明周期T與擺球的質量m也沒有關系。當我控制擺球的質量m相同,下落高度相同,但是改變擺長,會有很明顯的變化,學生們發(fā)現(xiàn)擺長L長的單擺,擺動的周期長,結合公式,周期T是與擺線的長度成正比的,擺線越長,單擺的周期越長。
通過比較法的運用,課堂上是進行三次實驗。以前在統(tǒng)計單擺的擺動周期時,用秒表測量也會有很大的誤差,在對比的時候,就很難得出結論。通過比較,很好的規(guī)避了上述問題。
三、驗證推理,新舊銜接
在驗證推理的時候,也可以使用比較法來進行教學。在驗證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知識之間的遷移,讓他們更靈活地掌握。讓學生將所學的新知識和之前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比較,進而減少誤區(qū)。
如在教授“電路”問題的時候,學生思考,如果將一只220V,100W和一只220V,40W的燈泡接入到220V的電路中去,哪個燈泡的亮度更高?學生沒有經(jīng)過計算,就認為功率大的燈泡亮度會高,當兩只燈泡分別接入到220V的電路中,這個結論是成立的,但是這道題是將兩只燈泡串聯(lián)在一個220V的電路中,這樣想就沒有一點理論依據(jù)了。我讓學生進行計算,看看是否是100W的燈泡更亮。學生根據(jù)公式求出兩個燈泡的電阻分別為484Ω、1210Ω,可以知道每個燈泡此時的功率為P=I2R,電阻大燈泡的功率會高。
學生通過計算推翻了之前的猜測,在演繹推理的過程中,比較新舊知識的不同,進而升華對知識的理解、運用。
用“比較法”對教學難點進行逐個突破,給學生提供更簡單易懂的學習體驗。在運用這種方法的過程中,教學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也逐步加強。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