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承岳
滿分:60分 時間:60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Mn:55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0個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20分)
1.燦若星辰的中國典籍,有許多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的記載。于謙的《石灰吟》就是一個范例。詩中屬于描述物理變化的一句是( )
A.千錘萬鑿出深山
B.烈火焚燒若等閑
C.粉身碎骨渾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間
2.烏江,是貴州的母親河,是貴州省內最大的河流。烏江豆腐魚,膾炙人口,譽滿天下 。該菜富含的營養(yǎng)素是( )
A. 糖類 B.維生素
C.油脂 D.蛋白質
3.“冰澈泉”是來自遵義匯川的天然礦泉水。判斷“冰澈泉”屬于溶液的依據(jù)是( )
①無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穩(wěn)定性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4.“分類”可以使人們有序地研究物質。以下分類正確的是( )
A.合金:生鐵、錳鋼、青銅
B.堿:純堿、燒堿、消石灰
C.鹽:氯化銀、氯化鈉、氯化氫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鋁合金
5.湄潭翠芽是貴州十大名茶之一。茶葉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鋅、硒等多種成分,茶樹適宜在pH為5~6的土壤中生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茶樹不宜在堿性土壤中生長
B.茶氨酸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
C.茶葉中所含茶氨酸屬于有機物,鋅、硒屬于單質
D.一個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6個原子
6.化學實驗中處處表現(xiàn)了顏色變化美。下列化學實驗中的顏色變化不符合實驗事實的是( )
A.加熱“銅綠”時,綠色固體變成黑色固體
B.加熱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紫色變?yōu)榧t色
C.向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
D.往水中加入高錳酸鉀,液體由無色變成紫紅色
7.圖1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
粉末][稀HCl 稀HCl 稀HCl][樣品][H2O][滴入
NaOH
濃溶液][小氣球][Fe Cu Ag][① ② ③ ④][CO2]
圖1
A.①實驗可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B.②實驗中可以證明金屬活動性為Fe>Cu>Ag
C.③U形管中液面的變化可以鑒別氯化鈉和氫氧化鈉
D.④中根據(jù)小氣球變大可以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
8.A、B、C、D分別為氧化鐵、鹽酸、氫氧化鈣、碳酸鈣中的一種,它們之間的反應和轉化關系如圖2所示(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其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②中所得溶液呈淺綠色
B.反應③中D物質可發(fā)生還原反應得到鐵
C.C物質是鹽酸
D.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可以是Ca(OH)2+CO2=CaCO3↓+H2O
9.甲烷和水反應可以制備水煤氣(混合氣體),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3所示。 [一定條件][甲 乙 丙 丁][氫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圖3
根據(jù)以上微觀示意圖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
A.反應中含氫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種
B.反應中甲和丙的質量之比為4∶7
C.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沒有發(fā)生變化
D.水煤氣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氣
10.下列有關“守恒”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跟原鎂帶的質量相等
B.在反應3Cu+8HNO3=3Cu(NO3)2+2X↑+4H2O中,X的化學式是NO2
C.加熱24.5 g KClO3和4 g MnO2的混合物,反應一段時間后,剩余固體24.9 g,則O2的質量為3.6 g
D.某純凈物在氧氣中燃燒后生成CO2、SO2和CO,該物質中一定含有C、S、O元素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7個小題,11~16小題每空1分,17小題4分,共40分)
11.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現(xiàn)有H、C、O、Na四種常見的元素,請選用其中的元素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各一種(用化學式表示)。
①有劇毒氣體: 。
②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 。
③發(fā)酵粉中的主要成分小蘇打: 。
(2)家庭廚房實際上是一個化學世界。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氯化鈉是重要的調味品,它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②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以采取的滅火方法是 。
③可以利用廚房中的 清洗水壺中的水垢。
12.圖4中A、B分別是某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卮鹣铝袉栴}: [+x] [y][A B]
圖4
(1)若A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則A圖表示的微粒符號為 。
(2)若B表示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則y= 。
(3)若A中x=12,則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13.Cu可以形成化合價為+2和+1的化合物。其中+1價化合物為亞銅化合物。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氫氧化銅 ,氧化亞銅 。
(2)高溫時,氧化銅可被木炭還原為銅單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氧化亞銅是一種紅色粉末。加熱時,氧化亞銅能與氧氣發(fā)生化合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利用這一性質可檢驗氮氣中是否含有氧氣(裝置如圖5所示),判斷氮氣中含有氧氣的現(xiàn)象是 。
14.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溫度(℃)\&20\&30\&40\&50\&溶解度(g/100 g水)\&KCl\&34.0\&37.0\&40.0\&42.6\&KNO3\&31.6\&45.8\&63.9\&85.5\&]
(1)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減小”)。
(2)用同一種方法可以使KCl、KNO3兩種物質的溶液都析出晶體,該方法是 。
(3)KCl、KNO3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的溫度在 (填字母)。
A.20 ℃以下 B.20~30 ℃
C.30~40 ℃ D.40~50 ℃
(4)20 ℃時,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 g;40 ℃時,將70 g KCl的飽和溶液稀釋成質量分數(shù)為20%的溶液,需加水 g。
(5)將某溫度下熱的硝酸鉀飽和溶液逐漸冷卻至室溫,下列有關量隨時間變化趨勢的圖像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 [溶
質
質
量][冷卻時間][冷卻時間][冷卻時間][冷卻時間][O][O][O][O][析出
晶體
質量][溶
劑
質
量][溶質質量分數(shù)][A B
C D]
圖6
(6)實驗設計:將不飽和氯化鉀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骸?/p>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向不飽和的氯化鉀溶液中不斷加入氯化鉀固體\& \&KCl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海?amp;]
15.請結合圖7回答問題。
鹽
酸][水][彈簧夾][有孔
隔板][A B C D E F]
圖7
(1)標號①的儀器名稱:① 。
(2)實驗室選用A、D裝置制取O2,氣體收集完畢時,應先 (填“從水中取出導氣管”或“熄滅酒精燈”)。
(3)實驗室可用(NH4)2SO4固體和熟石灰混合加熱制取NH3,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為
(填裝置編號,下同)。
(4)選擇發(fā)生裝置B和收集裝置
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CO2;若將發(fā)生裝置由B改為F,其優(yōu)點是 。
①為了得到純凈、干燥的CO2,除雜裝置(見圖8)的導管按氣流方向連接的順序是
(填字母)。
a.1→2→4→3 b.2→1→3→4
c.4→3→1→2 d.3→4→2→1
②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飽和NaHCO3溶液的作用: 。
16.“魚浮靈”的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xNa2CO3·yH2O2),俗稱固體雙氧水。某興趣小組對其進行以下探究:
【實驗探究一】過碳酸鈉的性質探究
(1)取少量“魚浮靈”于試管中,加適量的水,有持續(xù)細小氣泡緩慢放出;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產生大量氣泡。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木條復燃,說明有 (填化學式)生成。
(2)取實驗(1)中上層清液,測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寫出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結論:過碳酸鈉具有Na2CO3和雙氧水的雙重化學性質。
【實驗探究二】“魚浮靈”樣品的組成測定
利用圖9所示裝置進行“魚浮靈”樣品中活性氧含量測定和過碳酸鈉(xNa2CO3·yH2O2)組成的測定(雜質對測定無影響)。
查閱資料:①活性氧含量是指樣品中能轉化為氧氣的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魚浮靈”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3.0%>活性氧含量≥10.5%是合格品。②過碳酸鈉能與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和氧氣。
樣品][濃
硫
酸][稀硫酸][銅網][堿石灰][A B C D E]
圖9
(3)實驗前先緩慢通入N2一段時間,加熱銅網至紅熱后,再緩慢滴入過量稀硫酸,直至A中樣品完全反應,繼續(xù)緩慢通入N2。實驗前先緩慢通入N2一段時間的目的是
。
(4)裝置B的作用是 (填字母)。
a.除去氣體中水蒸氣
b.便于觀察和控制氣流速度
(5)若沒有裝置E,會導致x∶y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
(6)實驗測得C裝置中銅網增重1.2 g,D裝置增重2.2 g。該產品中活性氧含量為
(計算結果精確到0.1%),屬于 (填“一等品”或“合格品”);x∶y= 。
17.某石灰廠需要測定產品生石灰中雜質(雜質只含CaCO3)的質量分數(shù),小斌進行了圖10所示實驗。
(只含CaCO3雜質)][加500 g水][加100 g稀鹽酸
完全反應][609.78 g溶液]
圖10
請計算:
(1)生成CO2氣體的質量。
(2)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shù)。
(參考答案見第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