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自2013年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倡議從概念走向實踐、自國內融入國際、由歷史聯通未來,其邏輯與魅力更加清晰、鮮明。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xù)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耙粠б宦贰笔蔷哂猩钸h歷史意義的偉大實踐,其魅力在于:一是在中國倡議的基礎上,日益成為國際共識,而且整個進程凝聚越來越多的全球智慧。二是這一倡議由功能定位走向人文定位,不僅是推動發(fā)展的“寬廣之路”,更符合哲學層面的“大道之行”。
“一帶一路”的邏輯,則可以概括為三個字,即“通”“融”“榮”。
“通”是前提、條件?!巴ā蓖伙@經濟層面的合作共贏,包容性全球化、世界經濟再平衡、共同現代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能合作等是關鍵要素。
4年來,“一帶一路”在互聯互通層面取得了務實進展。一是共識增多?!耙粠б宦贰钡呐笥讶Σ粌H數量增多,而且越來越活躍。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同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二是互聯互通網絡逐漸成形。以中巴經濟走廊等“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建設為標志,基礎設施、貿易、金融、人文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早期收獲。中歐班列貫通歐亞,匈塞鐵路、雅萬高鐵開工建設,中老、中泰等泛亞鐵路網建設也邁開重要步伐。三是產能合作全面推進。中國同3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一大批重點項目已經落地生根。
“融”是路徑、方式。“融”側重文明層面的文明互鑒,通心工程、人文格局、文化條件、重義輕利等是關鍵要素。
“融”展現“一帶一路”的精神實質,凸顯“一帶一路”不僅要提供經濟紅利,更要創(chuàng)造國際社會良好的人文生態(tài)?!巴ā庇行慰梢?,易于感知與衡量,相比之下,以“民心”“人心”為發(fā)力重點的“融”則無形不可見,但影響恰恰是最根本深遠的。“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痹凇叭凇钡倪^程中,強調“一帶一路”是通心工程,要打造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融”強調開放性聚合,而不是生硬地追求趨同、排他性或搞小圈子。“一帶一路”是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戰(zhàn)略的靈魂,也是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總抓手。“融”追求親近,不是西方話語所恪守的等級分明的“門檻”或非此即彼的“同化”,更不是“大魚吃小魚”的“征服”,而是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榮”是愿景、目標。“榮”強調全球治理層面的公共產品,即物質性公共產品、理念性公共產品、制度性公共產品?!耙粠б宦贰标P注全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不僅要滿足國際社會對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預期,更要增強全球民眾對光明前景的信心。
“一帶一路”建設植根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伙伴?!耙粠б宦贰背h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分享發(fā)展經驗,但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不會輸出社會制度和發(fā)展模式,更不會強加于人。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chuàng)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wěn)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建設是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實踐。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必然會造福世界,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