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艷
摘 要:新課標實施至今,各個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已經投入使用了多年,每一個版本的教材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風格體系已成熟。比如人教版和蘇教版這兩個版本的教材,它們所關注的重點不同,對知識的傾向性也不同,可以說是各有優(yōu)缺點。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對比
我們將新課標的蘇教版和新課標的人教版拿來對比,能夠發(fā)現,人教版的文言文形式較多樣,且擴展性強;而蘇教版更加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接下來,我們就將蘇教版和人教版的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進行對比和分析。
一、蘇教版與人教版范文系統(tǒng)的比較
作為高中生的教材,里面的文章必定是經典且適合高中生的。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據統(tǒng)計,人教版的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共五冊,文言文占全部課文的26%,蘇教版的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也是五冊,文言文占全部課文的21%;人
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每冊分為四個單元,文言文會單獨占一個單元,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每冊分為四個專題,文言文不規(guī)則地穿插于每個專題之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人教版更注重文言文學習的整體性,蘇教版更注重學生對每一個專題的把握,也就是教材對學生產生的人文情感的培養(yǎng)。
經過對人教版和蘇教版語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數量的統(tǒng)計,我們得知,兩個版本的教材都把選文的重點放在了“哲理情思”
上,選擇的范文都包含《陳情表》《蘭亭集序》《赤壁賦》《逍遙游》和《滕王閣序》,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文言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體會先賢圣人的思想情感,充分體現了兩個版本教材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
二、蘇教版與人教版助讀系統(tǒng)的比較
語文學科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所以,語文教學到底應該注重“工具性”還是注重“人文性”,是語文教育界爭論已久的一個問題。
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中,單元導語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提到的是本單元的知識目標與情感目標,第三自然段講的則是過程與方法,將三維目標完整地呈現在單元導讀中;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中,第一自然段主要表現了情感,第二自然段主要表現了學習方法,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卻未出現。
很明顯,蘇教版的教材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但是,高中是義務教育的延伸,知識的學習對于高中生來說依然是重要的,如果在學習中缺失了目標,學生會在學習中出現迷茫的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與鞏固。
在教材的插圖方面,人教版的語文教材和蘇教版的語文教材都插入了一定數量的配圖。
由表格我們可以得知,不管是人教版還是蘇教版,都在文言文當中插入了一定數量的插圖,但是,人教版基本每篇文言文中都有平均兩幅圖片供師生參考,但蘇教版文言文中的插圖,平均每兩篇才有一張。
具體的形象思維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開發(fā)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一定數量的插圖對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就插圖數量來說,人教版插圖的數量是比較合理的。
三、蘇教版與人教版練習系統(tǒng)的比較
在學生學習之后,練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經過統(tǒng)計,人教版文言文練習題共55道,蘇教版文言文練習題共74道,兩個版本的教材基本都是對每篇文言文設置了3~4個小題,數量較為合理,屬于精當的練習。
以敘事性古文《鴻門宴》為例,人教版的練習題是要求學生為每一個情節(jié)擬出一個小標題,而蘇教版的練習題是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將劉邦項羽最后的勝負做出解釋。這兩道練習題,都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但是,對于字、詞、句理解的練習,人教版中有16題,占全部的57%,蘇教版中有19題,占全部的38%;對于文章的理解,人教版中有12題,占全部的43%,蘇教版中有31題,占全部的
62%。由此可見,人教版更注重學生對字、詞、句的積累,蘇教版更注重學生對文章整體的把握。
這一篇論文中,筆者簡單地從蘇教版語文教材和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范文、助讀、練習這三個方面進行了比較,從整體看來,蘇教版和人教版都嚴格地遵循了新課標對教材編訂的要求,但是兩個版本的教材最大的差異就在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的這一部分。在這一部分中,人教版借鑒了以往教材編訂成功的經驗,將高中生的實際需求與新課標的實際要求相結合,讓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凸顯出來;蘇教版也充分利用了地區(qū)優(yōu)勢,更加注重語文教材的人文性,唯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方面,蘇教版展現給我們的不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姜楠.粵教版、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練習對比談[J].中學課程資源,2015(6):51-54.
[2]程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與選修文言文部分對比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