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憲民
摘 要: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之一。為了做好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依據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狀況,提出了一些做好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思考
在整個的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老師不但要重視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教給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地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讓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樣才能真正落實數學教育教學的目的。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要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重視起來,不斷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一、重視做好基礎概念知識的教學工作
學生只有牢固地掌握了數學的基礎概念,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接下來更加深奧的知識,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邏輯不斷地提升,不斷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有許多數學問題的解決都是依賴于對已有基礎概念知識的掌握與使用。所以,作為數學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不斷加強學生對基礎概念知識的教學,正確指導學生,為形成較好的解題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要重視做好應用題解題的教學
學生如果能夠牢固掌握一些應用題的解題對策,就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老師在應用題解題策略的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想,不斷對題目加以認識與掌握,引導學生基于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的生活體驗,將在應用題中涉及的數學知識進行仔細的分析與思考,老師要指導學生會應用相應的數學思維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會得到不斷提升,同時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另外,老師還應當善于對學生進行變式的訓練,引導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全面的比較、融合,協(xié)助學生將互聯網式的認知結構建立起來,從而使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比如,我在指導學生掌握植樹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后,讓學生數一數在大街上我們可以看見的垃圾桶一共有多少個,估計一下兩個垃圾桶之間的距離是多少。我們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這樣的變式訓練,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方法等的掌握程度不斷加強,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會越來越好,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三、重視加強數學問題解決策略的指導
在小學數學中所出現的數量關系都是比較簡單的,只要學生基于生活經驗與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實施抽象的思維,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很容易掌握的。比如,我要求學生解答一個數學問題:小楊的爸爸新買了一個長為40分米、寬為32分米的車庫,現在想要為這個車庫鋪上正方形的地板磚,讓地板磚的邊長也為整分米數,并且要保持地板磚的完整性,能夠有幾種鋪設地板磚的方法呢?購買地板磚最少需要多少塊呢?由于這類問題學生是比較熟悉的,并且之前已經學習過最大公因數,因此,學生很快就可以根據實際的生活經驗與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分析出:40與32共有的因數就應該是地板磚的邊長,并且當公因數最大的時
候,購買的地板磚的塊數就是最少的。
除了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之外,還有許多關于數量關系的題目是比較復雜的,憑借學生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將題目解答出來,對此,老師就要指導學生對一些數學問題的解決策略有詳細的掌握,這樣學生在遇到比較復雜的題目時能夠將解題的關鍵內容找到,從而順利地解決數學問題。老師可以教給學生列表法,也就是用表格的方法把問題中涉及的信息一一羅列出來,將已知的條件找出來并加以觀察、理順,明確解題的思路,從而找到解決的方法。另外,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很多:找規(guī)律、動手操作、猜測等等,要適當地加以應用。
四、提高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實效的方法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一些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教給學生,不要只是把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方法停留在口頭的講述上,要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意識,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決心。總體來說,老師應當加強建構生活化的問題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樣輕松、和諧的情境中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不斷發(fā)展。另外,老師要多問學生“你發(fā)現了什么”等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多進行觀察、思考、猜測,不斷地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提出問題,然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老師還要多提供一題多變與一題多解的練習給學生,不斷地鼓勵學生,使學生的解題能力不斷增強。
總之,小學數學老師要加強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fā)展,使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不斷提升,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衷萬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教師),2012,45(2):181-182.
[2]解書.小學數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結構及特征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