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給我們很深的啟示,讓我們教師認識到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要以生活為抓手,慢慢地滲透。為了幫助幼兒消除入園不安心理,作者提出應從創(chuàng)設溫馨環(huán)境、建立生活活書、擔任晨間接待這三方面來助他們快樂入園。
關鍵詞:運用;行知理念;快樂入園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2-096-1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如何做到生活即教育。我的理解是,教師要樹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滲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晨間接待幼兒來園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幼兒一日愉快情緒開啟的重要時機,更是幼兒快樂入園的前提保證。因此,筆者認為,只有優(yōu)化幼兒園的晨間接待工作,消除一切對幼兒健康不利的因素,才能幫助幼兒快樂入園,保證幼兒一日活動的順利進行。
一、創(chuàng)設溫馨環(huán)境,助幼兒快樂入園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蹦敲丛谌粘I钪?,我們處處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身教勝于言教。一個干凈整齊、清潔優(yōu)雅的環(huán)境會讓人感到身心舒暢。晨間接待的第一步就是要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環(huán)境,開窗通風,整理室內(nèi)物品,擦拭桌椅,再整理好豐富多彩的玩具和桌面游戲材料,以備早來的幼兒自由活動。
二、建立生活活書,助幼兒快樂入園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蔽业睦斫馐牵荷钍墙逃膭恿?,教育要向幼兒的生活回歸。教育是為了生活,幼兒是為了今后美好的生活而去接受教育。為什么要讓教育聯(lián)系生活呢?因為我們不僅僅要讓幼兒掌握可憐而有限的書本知識,還要讓幼兒在教育中體驗和構建理想的生活。教育不應該設法讓學生去適應書本,而是應該設法讓幼兒去適應社會生活的規(guī)則,并努力去創(chuàng)制生活的新規(guī)則或創(chuàng)制新生活的規(guī)則。那些書本教育只是講的前人的經(jīng)驗總結,是狹隘的、封閉的,這些書本教育是沒有辦法適應我們現(xiàn)代豐富而多變的生活。譬如在晨間接待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一本生活的活書。它要求我們的教師和當天的值日生都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晨間接待的環(huán)節(jié)中去,要熱情地接待幼兒及家長,讓每個孩子沐浴著禮儀的春風,讓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友好的微笑。在老師的指導和帶動下,我們引導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同成人之間禮貌問好,改變了以往只對自己班級的老師有禮貌地問好,見到其他班級的老師或家長就不會問候的習慣。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猶如一股溫暖的春風吹拂著心田,讓人感覺熱情而溫馨。孩子們也從心里喜歡進入這個大集體的氛圍中,促進孩子每天能夠快樂地入園了。
三、擔任晨間接待,助幼兒快樂入園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成長的主體。我們教師則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因此處于主導位,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但是這種主導作用必須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前提,否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能發(fā)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生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是將知識灌輸給幼兒,而是應該將學習的方法教給幼兒,這樣幼兒不僅僅學到了書上的死知識,還學習到了自己自主學習的方法,等將來遇到了意思相同,但說法不同的問題時他們也就會利用上課時學到的學習方法來解決。教師一定要特別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改變“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的做法。我們應該要主動地去了解幼兒,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教給幼兒學習的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教師只管“教”,是不可能收到應有的效果。譬如:小朋友在擔任晨間接待時,剛開始都很積極,有些甚至為了當上值日生提早來幼兒園。初期的值日生工作干的是熱火朝天,但是漸漸地在工作中并不是小朋友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所以有的幼兒就打起了退堂鼓,選擇了不愿意做值日生了,問他原因,他回答是不會做。我們針對這點著重演練了值日生的工作職責,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到值日生的任務并不是想象中那樣困難的,只是習慣性的工作。有了晨間談話中的情景練習,幼兒的積極性又被提高了。有的幼兒在做值日生的時候?qū)ζ渌∨笥崖曇舸舐暣髿?,一副領導的模樣。有的幼兒平時發(fā)言踴躍,和教師和同伴間的交流也比較積極,可當他做了一天的值日生之后,他就向老師提出他不愿意做了。因為要面對的是很多家長,大多是不認識的,對他來說心理上是一種考驗,有的值日生還是勝任不了這一工作,反而平時會說的,現(xiàn)在成小啞巴了。有了問題,就要解決,在針對孩子出現(xiàn)困難退縮的時候,我們給予了正確的引導。孩子的爸爸媽媽我們就叫叔叔阿姨,年紀大的叫爺爺奶奶。不認識的老師就說聲:“老師早”。問題一個一個在解決,孩子們懂得了就算是值日班長也不能像領導口氣一樣,不然人家聽了會不舒服。我們還特意演練了一遍,教師采用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和孩子說話,讓孩子體驗友好的語言和粗暴的語言帶來的心里感受。從而更好地為孩子如何履行值日生的職責奠定了基礎。在不斷的以小朋友為主體的教育模式的烘托下,小朋友已經(jīng)慢慢習慣了晨間接待的模式,這樣的模式也激發(fā)了孩子和他人交往的熱情,也讓孩子更加喜歡上幼兒園。孩子們逐漸養(yǎng)成了勤剪指甲,每天帶干凈手帕的良好生活習慣??粗@些成績,我們由衷地感到高興。
這樣的以陶理論為本的晨間接待模式,優(yōu)化了幼兒入園的不適感,它不僅幫助幼兒養(yǎng)成了良好的禮儀交往習慣,更如一股春風溫暖了幼兒的心田,讓孩子愛上了幼兒園,使他們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快樂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