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志杰?オ?
聽課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同行間交流學習的重要橋梁,透過對課堂的觀察,有助于洞察教學中值得探討和反思的地方。聽課,在關注授課者教學方法的同時,更要領悟其教學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聽別人的課,反思自己的教學”,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本文主要從聽取校內一節(jié)公開課后,結合課堂觀察,探討德育教學中需注意的幾個要點。
前段時間,筆者有幸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聽了萬里霜老師一節(jié)公開課。內容是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掌握求職的基本方法》。作為德育課特色課型的探討,萬老師的這節(jié)課與傳統(tǒng)的課堂有著很大區(qū)別,處處充滿亮點。筆者看到的,除了形式的新穎,更多的是寓特色于有效性的教學策略。以下,就幾個片斷談談對本節(jié)課的所觀、所感。
片段一:巧設課堂環(huán)境,營造良好氛圍
上課前幾分鐘,我們一行人來到公開課召開的地點,找到位置坐下準備聽課。只見課室里的教學環(huán)境早已布置得井井有條,學生們都已經(jīng)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但顯然按捺不住他們急于表現(xiàn)以及對這種新型授課方式的興奮,相互之間不停地在交流、討論。
萬老師在上課前,把課室布置成5個小組集中圍坐的格局,呈現(xiàn)出一個類圓形的圖案,在圓形中間的空白處形成一個簡單的展示臺,作為模擬招聘會的現(xiàn)場。而課室的大屏幕上正展示著本節(jié)課的課題——《掌握求職的基本方法》。乍看之下,這張PPT制作精美,圖文并茂。細看,才發(fā)現(xiàn)所選的圖片和文字都與本節(jié)課內容密切相關,圖片上展示的是一個充滿迷惘的求職者,而在求職者的上方則是“敲開那扇門?”的幾個文字。學生看到這些以問題形式呈現(xiàn)的文字,就會與本節(jié)課的課題聯(lián)系在一起,“那扇門”自然就是指求職的大門,而“?”的展示又無形地誘發(fā)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興趣。實質上,已經(jīng)為這節(jié)課的開展做好了鋪墊和渲染。
反思:德育教學應注重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引人入境
一個好的教師從來不會忽視課堂內各種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室座位的格局又可以劃分很多種,如秧田式,蜂巢式……而不同的座位格局又能對教學起到不同的作用,正如我們常說的“情感走廊”,則有助于老師在教學和個別輔導的過程中盡可能關注到每位學生,彌補了以往秧田式的座位格局使得教師往往只關注到中間部分而忽視兩旁的不足。萬老師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安排,設計以圓桌形的座位擺放,更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合作,同時,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清晰地觀察到模擬招聘會的現(xiàn)場情況。除此之外,課題的展示以及圖文的選用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學生心理暗示,能讓學生更快地投入學習當中,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情境。
片段二:角色演練,模擬招聘
萬老師在完成了本課所有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把這節(jié)課設定為學生的拓展課堂,把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求職技巧作為著眼點,創(chuàng)設了模擬招聘會的活動形式,在班上挑選了不同的學生分為兩組,并對每組成員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合理分工,主要分為招聘方和求職者兩大類,再由不同的組把各自的招聘過程呈現(xiàn)在課堂內,引發(fā)學生思考與反思。
反思:德育教學應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做”中“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德育課是一門講述課、說教課的錯誤理解早已成為過去,中職德育課要求教師在對學生施加影響時應注重“三貼近”——貼近學生、貼近職業(yè)、貼近社會。萬老師這一活動的創(chuàng)設,把現(xiàn)實生活中以及學生日后求職過程中必然遭遇到的情形搬到了課堂,讓學生有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同時,更明確了學習本節(jié)課對自身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通過模擬招聘,角色演練的形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體會到作為一名求職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掌握何種技巧,使得學生在“做”的過程當中引發(fā)情感共鳴,在相互的交流和點評中得到進步,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通過角色扮演后的教師引導,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從模擬中有所啟發(fā),并歸納出求職時應注意的相關事項。
片段三:案例匯報,深化知識
在通過模擬招聘的演練后,為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求職技巧的理解,萬老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對課前收集的案例進行篩選,選一個典型案例進行匯報與分析,并對小組的匯報進行打分,使得小組間的討論十分激烈,發(fā)言者積極認真,力求為小組獲得更多的分值。
反思:德育教學應引發(fā)學生思考,促進思想內化
德育課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體系,深化其思想,并使得學生能夠以正確的價值觀指導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把課堂所學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以案例篩選、匯報、分析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對收集得來的案例逐一進行篩選,在篩選的過程中比較、梳理匯總成員意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匯報、分析相結合,讓學生在運用知識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有更深入的理解,有更深的體會,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片段四:評價多面,有效激勵
縱觀萬老師的整節(jié)課,評價是隨處可見的,首先,萬老師在課室的黑板上專門設置了一個明星榜。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學生在課堂里的不同表現(xiàn),給予小組適當?shù)募臃?。最后,再把課堂中各小組的得分統(tǒng)計出來,讓學生對自己小組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在每一個活動過后,除了有老師的點評和指導,更多的還有同學間的相互點評和建議。
反思:德育教學應善于運用評價機制,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學生是課堂的根本和靈魂,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對象。如何讓學生樂學、好學則成為了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也是德育教學中一直探索的問題。萬老師所采用的評價范圍包括了學生的課前準備、課中表現(xiàn)及課后作業(yè),比較全面、具體。以“明星榜”的形式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及時反饋、評價,直觀可見,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課堂無聲的指導,使得學生樂學、好學。
片段五:特色作業(yè),畫龍點睛
為了更好地擴大課堂容量,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內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更全面地了解求職技巧,萬老師特意布置了讓學生把全班收集的案例裝訂成冊傳閱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共享小組成果。
反思:德育教學應注重課后延伸,巧留余香
鑒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無法把學生收集得來的案例一一分享,只能由小組篩選,選一個進行分析匯報。為了更加注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以及提供一個展示平臺給學生,讓學生間的成果可以共享,互利互贏,特意設計了此項課后作業(yè)。筆者認為這種課后作業(yè),不僅能彌補課堂中的不足,以裝訂成冊的形式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能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有一種成就感,更讓學生愿意帶著一種欣賞的眼光傳閱小冊子。萬老師的這節(jié)課是以特色作業(yè)式的特色課型為主的,學生除了在課中表現(xiàn)出來的角色演練、案例分析等口頭作業(yè)外,課前還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和書面作業(yè)。最后通過這種課后延伸,使得學生把繼續(xù)深化理解,增強自我反思能力,學會注重平時的總結與反思。
德育課是一門很復雜的藝術,它不僅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與探索,更需要我們緊跟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了解不同時期學生的不同特點,注重因材施教和思想、能力的培養(yǎng)。萬老師巧設情境,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善于引發(fā)思考,加之自身功底過硬,善于營造教學氛圍,整個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特色的同時,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值得同行學習。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