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宇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學外國語實驗學校)
摘 要:以語文課堂創(chuàng)意朗讀為切口,結(jié)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概括歸納五種創(chuàng)意朗讀形式,從具體的案例分析入手,得出創(chuàng)意朗讀在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讓語文回歸語文,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課程改革;創(chuàng)意朗讀;靈動課堂;回歸語文;激發(fā)熱情;培養(yǎng)興趣;提升素養(yǎng)
首先,教學生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正確、流利,更進一步的要求是有感情。要做到這些要求,需要做好足夠的準備,最好是在課文旁邊寫腳本,也就是提示語。它需要用一些固定的符號或中文提示語,即提示學生朗讀時使用什么樣的聲音處理方式。
上語文課之前就要把朗讀技巧教給學生,即內(nèi)與外的技巧。
內(nèi)部技巧主要包括“情景再現(xiàn)”與“感情基調(diào)”的把握;外部技巧,指運用聲音手段來傳情達意的各種處理方式,主要是重音、停連、語氣、節(jié)奏等。
其次,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覺得以下幾種形式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
一、濃縮美文+把自己當主人公+熟讀成誦
如《荷葉·母親》,朗讀之前,我先給學生提要求:
1.從課文4-7段中精選美句,先在文中勾畫,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順序組合起來,加在文章8、9兩段的前面,形成一篇微型美文并朗讀(注意:以紅蓮為主要對象,句子之間需聯(lián)系緊密。)
2.創(chuàng)意朗讀建議:
①讀好文中的情感,好像你就是文中的主人公一樣;
②朗讀課文最后兩段,好像你是帶著深深的體會給大家做示范朗讀一樣;
③用溫婉的語調(diào),水一般的柔情,好像你在讀給媽媽聽一樣。
學生用萬般柔情朗讀背誦自己的作品,課堂進入一個小高
潮,鮮活靈動起來,他們不僅品味了妙詞佳句,更多地喚起了對至親的頌揚與感激。
二、精心開場白設(shè)計+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詩詞
如《濟南的冬天》的朗讀,我讓一、六兩個小組進行比賽,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作業(yè)布置下去,當天晚自習,語文小組長就進行細致分工:誰設(shè)計開場白,哪幾位輪讀、齊讀、男女單讀、男女合讀、領(lǐng)讀等,第二天早讀再反復訓練、模擬展示。
正課時分,六組一男生脫稿進行開場白:“在寒冷的天地間,有著青山綠水,綠水在冒著仙氣,綠汪汪的,像嵌在濟南小城中的一顆珍珠,而冬天的濟南就是天地間的藍水晶。那水呢?”無縫鏈接最后一自然段。
一組毫不示弱,一女生用自信進行開場白“中國繪畫講究‘氣韻生動,而老舍先生的語言文字更是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從其中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雪的內(nèi)在美,請聽我們一組給大家?guī)淼摹╈V初晴圖?!痹偈且唤M每一個成員分工合作朗讀文章第四段。
《荷葉·母親》學生設(shè)計的開場白:“有人說——母親卑微如苔蘚,卻又莊嚴似晨曦;母親柔如江南的水聲,又更堅如千年的寒玉;舉目時,母親是皓皓明月;垂首時,母親便是莽莽大地。”
聽課的老師掌聲雷動,學生們自豪激動不已。
這樣一次次地進行開場白設(shè)計,或介紹歷史背景,或描繪詩情畫意,或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進行無縫鏈接。一次次地激烈競爭,加上教師有意識的小組分工,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活力與榮譽感,學生會在課前主動做好各方面的預(yù)習:查找資料,對作家生平、作品歷史背景進行全方位了解;對重點段落煉字煉句、修辭寫作手法充分地推敲思考。通過長期的堅持與訓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越來越深入,與文本的對話也就可以得心應(yīng)手了。
三、正文片段+詩意主體升華
《散步》一文,學生在進行朗讀比賽時,不僅要看對原文感情基調(diào)、抑揚頓挫的處理,還要看對主體的詩意提煉。
學生們用清新明朗、愉悅親切、舒緩從容的調(diào)子,娓娓讀來,讓我們沉浸在幸福溫馨的親情氛圍中,這樣的語文朗讀完全是一種享受,是一種詩意的提煉,是一種智慧的升華。
四、分角色+表演朗讀
《秋天的懷念》角色分配非常明顯,“我”由自暴自棄悲觀絕望,到最后“我”完成了母親的遺愿,體悟到了生命的可貴,決心和妹妹堅強地活下去。而母親的角色一直是對“我”飽含理解、尊重、寬容,一直給“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呵護、牽掛。在朗讀之前,我先劃分好角色,先是我當“母親”,一性格剛烈的男生當史鐵生,余下的同學讀旁白,學生先寫好腳本。之后看他們的腳本,相當細致:(1)語氣激動→(2)陡然低沉→(3)略有一點輕松→(4)又陡然低沉,這是獨句段,要讀得特別緩慢、沉重,“再也”要讀得特別沉重→(5,6)沉重痛心,“絕”“竟”重讀→(7)讀此段之前,要停頓較長時間,拉開回憶時空。此段宜讀得沉重、淡定,讀得引人深思、耐人尋味。再細看,我震驚了,學生在很多重點段落里,寫了詳細批注,如(1)段,“撲”“抓”“忍住哭聲”旁批:此時的母親是怎樣的痛心焦急!她多么想立刻撲滅兒子輕生的念頭,立刻阻止他的自暴自棄!母親多么想跟兒子一起抱頭痛哭,但是,她忍住了,這需要怎樣堅強的毅力,這是一份多么堅定的力量!諸如此類,不再贅述。因為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真正展示起來,效果良好。
角色朗讀和表情朗讀最基礎(chǔ)的就是要明確角色本身的表情特征、心理特征、性格特征,處理好感情基調(diào),輔之以神態(tài)、動作、聲音的變化,讓自己完全進入、融入文本,就如演戲一般,身臨其境,分不清是自己還是角色,這就達到了最高境界。
五、“三味”讀書法
這一模塊學生非常喜歡。諸如《誡子書》這類文言文是他們最鐘情的,我每每還未到教室,就在很遠的地方聽到他們的集體
朗讀。
在還未講解此文之前,學生的朗讀還不盡如人意。他們普遍讀得很快,句讀劃分不夠準確,文言的意味深長、停頓勾連、父親的殷殷期盼的味道,都沒有很好地處理。反復引導后,充分訓練后,進步漸漸凸顯了出來。
老師“三味”讀書法,即文章語言運用的韻味、文章邏輯結(jié)構(gòu)的理味、文章情感脈絡(luò)的情味。比如《誡子書》,就是要讀得字正腔圓,讀出文言意味,先畫出節(jié)奏,明確句讀,在“夫”“也”處意味深長,因為這是“家訓”,這是五十四歲的孔明先生寫給八歲的孩子諸葛瞻的,所以讀起來肯定不能太急促,否則這樣的訓誡,不能讓小孩欣然接受。諄諄教誨,意味深長,沉重、期盼的語氣要讀出來。文中有大量對稱的句子,宜讀出勻稱的感覺、一詠三嘆的感覺、朗朗上口的感覺等。
此外,還有“對比朗讀”,即把文中的妙詞佳句換成另外一種平鋪直敘的句子,對比之后,看看效果如何;還可以用“詩意描繪式朗讀”,很多畫面感很強的詩歌都可以采用這種模式。諸如《天凈沙·秋思》《觀滄?!贰兑褂昙谋薄返?。
創(chuàng)意朗讀是一門有聲的語言藝術(shù),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恰如其分的聲音完美結(jié)合,產(chǎn)生了一種吸引人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喚起學生對文本把玩、揣摩的愛不釋手,足以喚起學生去悟情悟理,獲得強烈的精神享受,更足以喚起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深深
的愛。
創(chuàng)意朗讀,讓文本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被復述、被理解、被記憶的對象,而是與學生對話的另一個主體;創(chuàng)意朗讀,與文本對話,學生不再是被老師灌輸填鴨的對象,而是對內(nèi)容情節(jié)、布局構(gòu)思、人物形象、風格意蘊、主題深意等去主動地推敲、探索、賞析的主體存在;創(chuàng)意朗讀,通過靈活多變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完成心與文本的交融,達到情為作者所系的最佳效果;創(chuàng)意朗讀,讓語文課堂鮮活靈動,讓語文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兒”。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張頌.朗讀學[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