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國宏
滿族的年俗
文/錢國宏
妻舅是滿族人。春節(jié)前夕,應(yīng)老人家之邀,我去滿鄉(xiāng)過大年。
妻舅家所在的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是東北滿族同胞的聚居地之一。我們到的時候,舅舅一家五口人正在屋里屋外地忙碌,為過大年做著準備。
滿族的年稱作“阿涅業(yè)能業(yè)”,前前后后要過三天——臘月廿九、三十以及正月初一,所以俗稱“三天年”。
妻舅全家和左鄰右舍正在院中殺年豬——滿族人家?guī)缀跫壹茵B(yǎng)豬,早在“三天年”前,家家就要殺年豬了?!坝H朋熙攘雪紛紛,煮肉切腸香誘人。主客團團圍火坐,一鍋美味幾家春。”年豬殺好后,妻舅一家在院中支一口大鐵鍋,鍋內(nèi)放進東北特有的酸菜、幾大塊“方子肉”及一大盆血腸?!胺阶尤狻薄⒀c煮熟后切好碼盤,妻舅請來左鄰右舍,鄉(xiāng)親們團團圍坐在熱乎乎的土炕上,邊吃邊嘮。大部分豬肉和整副豬內(nèi)臟,則分別凍起來和掛在院中的高桿上,留作春節(jié)期間慢慢吃。
臘月廿九,剛剛吃過早飯,妻舅家里就貼上了窗花和滿文掛箋。滿族人貼掛箋是很有講究的,本家在什么旗就貼什么顏色的掛箋。站在院子里向四周望去,家家貼上了對聯(lián)和窗花,戶戶院里豎起了五六米高的“索羅桿子”(也稱神桿,象征努爾哈赤當年挖參用的索羅桿),桿頂上掛著方形的錫斗,斗里盛著烏鴉愛吃的豬內(nèi)臟。妻舅在自家正廳祖宗牌位前供上米酒十三盞,奶油點心十三碟,帶領(lǐng)全家叩拜祭祖。到了下午,舅母則帶著外甥、侄女們?nèi)〕鼍?、雞蛋、芝麻、青紅絲、瓜仁、糖等物,開始做滿族傳統(tǒng)糕點——薩其馬。做完薩其馬,全家人又開始用黏米面做滿鄉(xiāng)特有的“黏豆包”“黏火燒”,做好后凍上,然后存放在糧倉的大缸內(nèi),吃時放蒸鍋里蒸熟即可。
年飯是滿族人一年中最為豐盛的一餐,所以馬虎不得。年飯菜肴必須為雙數(shù),而且必須有蔥和芹菜,寓意來年全家人聰(蔥)明、勤(芹)儉過日子——這也能看出滿鄉(xiāng)人的傳統(tǒng)家風。另外必須有魚,寓意“富貴有余(魚)”。直到天色漸黑,年飯才算做得。大家凈了手,脫鞋上炕。炕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各種菜肴,妻舅特地在火盆中燙了一錫壺滿鄉(xiāng)的名酒“豌豆青”,三盅“豌豆青”下肚,我竟有些暈暈乎乎了……
“戶戶堆盤水餃香,人人對鏡換新裝。呼兄喚姐拜年去,笑溢一村又一莊?!背跻辉缟?,全家人吃過水餃,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向家中的長輩、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們拜年。一時間,前街后巷,人流涌動,新媳婦梳著京頭,穿上旗袍,走家串戶,互賀新春。人人臉上洋溢著歡笑,到處可以聽到真誠的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