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康生
摘要: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yǎng)是每個美術教師都在思考的話題。素描是美術表現(xiàn)素養(yǎng)中造型能力的基礎,如果孩子將素描作品卡通化,如何進行圖像識讀、審美判斷?這對孩子的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有什么影響?受兒童年齡特征限制,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才能變枯燥為神奇,引起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興趣,達到提高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少兒 素描 核心素養(yǎng) 繪畫方法
中圖分類號:J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9-0155-02
在一堂美術活動課上,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造型能力,筆者開了一個“蘋果宴”。筆者給每組學生準備了1個蘋果,要求孩子們用明暗素描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每組前五名每人可得到■個蘋果。孩子們聚精會神地寫生,20分鐘后,陸續(xù)有孩子交來了作業(yè)。筆者根據(jù)孩子們的觀察角度逐個評分。突然,兩個孩子的作業(yè)讓筆者猶豫不決。筆者有點惱火,明明說畫素描,這兩個孩子卻想當然地給它們加了眼睛、鼻子、嘴巴。筆者想要質問這兩個孩子,但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筆者:這也許是本堂課出彩的地方。于是筆者笑著問“向婧熠、唐鴻娟,你們?yōu)槭裁础嬌咛碜阊剑俊彼麄冦读艘幌?,向婧熠怯怯地說:“您把蘋果分成四份了,他可能會說,好疼哦!”同學們哈哈大笑起來。筆者靈機一動:對呀,六七歲的孩子正處在“泛靈論”時期,為什么不可以給蘋果加上眼睛和嘴巴呢?孩子感興趣的方法才能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作欲望,提高孩子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給素描加上五官后,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卡通形象,這也是創(chuàng)意實踐素養(yǎng)呀!筆者哈哈大笑起來。筆者舉起兩位同學的作業(yè)說:“她們兩位不但把蘋果的外形畫得很準,而且還用明暗表現(xiàn)出了蘋果上面紅黃色彩差異,真能干!最了不起的是她們很有想象力,把蘋果畫活了!所以,對于她們今天的‘創(chuàng)舉,筆者特別獎勵給她們每人一個蘋果?!苯淌依镎坡曀钠?。下課后,筆者在網絡上、書海里查閱了大量資料,經過認真反思,開始了筆者的“趣味少兒素描研究”。
一、趣味少兒素描對“泛靈期”[1]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意義
幾乎每一個兒童都迷戀“奧特曼”,喜歡畫小花小草(動植物形象)、變形物、卡通畫。這是因為兒童的思維是“自我中心的思維”。這種思維把主觀的東西客觀化,把世界人格化。認為大自然的萬事萬物不但有生命,而且還和人一樣有感覺與意識:樹會哭,花會笑,天空會尿尿……這就是兒童意識中的“泛靈論”。自我中心思維使兒童在畫畫時可以把兩件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現(xiàn)象)按照主觀意愿任意畫在一起,而完全不管它們之間是否真正存在著這種聯(lián)系。于是有人說:“少年兒童不宜過早學素描!”素描可能會限制兒童的聯(lián)想能力。
世上本無“絕對真理”,只有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少兒在素描中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不正是將美術表現(xiàn)和創(chuàng)意實踐兩種核心素養(yǎng)進行完美結合,產生新的卡通形像嗎?教師積極地引導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探索不同事物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在兒童想象畫的基礎上添加素描的造型因素或在素描寫生畫的基礎上自由想象。這就是“趣味少兒素描”。趣味少兒素描不但不會限制兒童的自由思維,而且會促進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能夠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
雖然少兒素描允許發(fā)揮學生的個性,作畫方式比較自由,但也有規(guī)律可循。
二、趣味少兒素描在提高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
(一)添加——少兒素描豐富多彩,審美判斷素養(yǎng)在這里提升
8歲的游田小朋友的素描作品《和平號飛機》,小作者在飛機的基礎上添加了大量的裝飾物。機頭扎了一朵蝴蝶節(jié),機尾戴了一朵花,機翼后各加了三根彩帶,機翼兩邊各有四朵小花,機窗邊插了一面旗子,整個飛機好像新娘出嫁時坐的大花轎,花枝招展。添加法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想象力,讓孩子在枯燥的素描學習中增加無窮樂趣,使少兒素描作品構圖更加飽滿,內容更加豐富。孩子們在對素描作品進行添加裝飾時,必須判斷合理性和美觀元素,在提高表現(xiàn)能力的同時,審美判斷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添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寫生對象上添加。藍晶同學在兔子的身上添加了幾件裝飾物,使一只素描兔變成了卡通兔。另一種是在物體之外添加。吳林沨同學在寫生完茶壺和茶葉盒之后,在寫生對象上添加了手臂和人的眼、鼻、嘴,講述了一對朋友正在爭功勞的場景。
(二)變形——少兒素描生動有趣,文化理解素養(yǎng)得到展現(xiàn)
9歲小朋友李超的《雄鷹號戰(zhàn)斗機》,他是在對戰(zhàn)斗機模型寫生時變形畫成的。他認為這架飛機很像一只老鷹,于是他將駕駛室變形成了老鷹的眼睛,機頭變成了鷹頭,機翼增加了一對可折疊的三角形,機尾噴出的強大火焰好像老鷹有力的雙足。整架飛機經過變形,生動有趣,使畫面產生強烈的視覺張力。變形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創(chuàng)作方法之一,在變形過程中,孩子對所描繪物體的文化理解力得到展現(xiàn),創(chuàng)作出的嶄新形象強化了孩子的信心和興趣。
(三)聯(lián)想——少兒素描創(chuàng)意無限,圖像識讀素養(yǎng)在串聯(lián)中
聯(lián)想是一種重要的思維品質,科學需要聯(lián)想,藝術也需要聯(lián)想。廣西劉志春老師對此寫了一篇《聯(lián)想素描》發(fā)表在《中國美術教育》(2006年5期第22頁),認為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其實在林朝陽、何偉編著的《聯(lián)想素描與設計向導》(上海書店出版社)將就聯(lián)想素描的繪畫形式與課題研究結合教學實踐,綜合地加以詳析。對不同年齡段的進行孩子聯(lián)想能力的訓練很有意義,它使孩子們對不同圖像的識讀進行有機串聯(lián),從而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作品。兒童在創(chuàng)作時是有自己的聯(lián)想思維方式。他們更加注重童話性,想象更加大膽,思維無拘無束,畫面形象并非都有邏輯性。
(四)立體線描——少兒素描無限的拓展空間,綜合美術表現(xiàn)技法
線是最基本的繪畫造型元素,從大畫家到少年兒童都喜歡這一最直接的表達方式。線條的長短、疏密組合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作品。線描是廣義的素描。孩子畫畫是不會管什么概念的。在素描的點線面、空間、質感等元素中,孩子無法將線條組合畫到面的程度,于是就產生了有趣的線描立體畫。
吳嬋4歲半時所作,當時她連名字還寫不全(寫成了單吳),這是一個水桶的寫生,在畫水桶的明暗面時,她不會畫線條組合,就畫成了這個廢紙簍的形象。孩子畫畫天生不喜歡線條交叉覆蓋,不喜歡形象前后重疊。筆者倒覺得這幅作品別有趣味,它給我們展示了少兒素描的另類畫法。5歲小朋友第一次學素描所畫作品,在線條的疏密組合中,產生了有別于線描的有立體味的線描加素描作品。我們只有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立體線描式素描作品。
三、趣味少兒素描的問題討論
趣味少兒素描并不適合所有小學生,在實驗教學中,成熟較早的孩子認為這種畫法有點幼稚,他們更喜歡純素描作品,雖然他們還沒有完全走出以線造型的兒童繪畫階段,但他們在嘗試線面一體化以及結構素描等方法。他們的這種心態(tài)不以年齡劃分。有的學生12歲了仍然喜歡在畫面自由想象。筆者發(fā)現(xiàn)這與他們的心態(tài)和學識有關。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發(fā)展最復雜,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合這個學生才是最好的方法。與其研究教學方法,不如研究學生。學生的健康茁壯成長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美]勞拉·E.貝克.兒童發(fā)展[M].吳穎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