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杭州市保障房鄰里互動對居民遷居意愿的影響

      2017-06-21 15:12:47方聰穎
      浙江農業(yè)科學 2017年5期
      關鍵詞:鄰里關系鄰里意愿

      方聰穎,蘇 飛

      (浙江工商大學 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表 4 影響保障房居民鄰里互動的因素

      杭州市保障房鄰里互動對居民遷居意愿的影響

      方聰穎,蘇 飛*

      (浙江工商大學 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障房建設的不斷加快,保障房的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保障房居民的鄰里互動狀況對居民遷居意愿的影響亟需深入探討?;趩柧碚{查數(shù)據,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對杭州市丁橋鎮(zhèn)保障房社區(qū)居民的鄰里互動現(xiàn)狀及對遷居意愿的影響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保障房居民鄰里互動規(guī)模較小,頻率較低,互動對象較少,互動處于較低層次;居住年限、鄰里關系滿意度與鄰里互動呈現(xiàn)正相關,職業(yè)類型對鄰里互動具有正向影響;鄰里互動對象數(shù)量與遷居意愿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鄰里互動規(guī)模、互動頻率等對遷居意愿影響較弱。通過增加社區(qū)活動吸引力,改善保障房居民的鄰里互動狀況,對居民遷居意愿改善與和諧社區(qū)建設均具有重要意義。

      保障房社區(qū); 鄰里互動; 遷居意愿; 杭州丁橋

      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障房建設的不斷加快,保障房的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笆濉币?guī)劃提出3 60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目標;“十三五”規(guī)劃提出“健全住房供應體系,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城市”;在《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規(guī)劃(2014—2020年)》中,將農民工納入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在此背景下,城市社會空間結構即將發(fā)生全面重構。目前,我國城市保障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障房制度、保障房建設和職住平衡等方面[1],對保障房的鄰里互動等微觀實證研究相對較少。鄰里互動,又稱鄰里交往,屬于社會互動,發(fā)生在社區(qū)鄰里之間,是一種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互動[2]。國內學者對商品房住區(qū)、高層建筑及新城住區(qū)等展開鄰里互動的相關研究[3-5],發(fā)現(xiàn)城市居民的鄰里關系總體呈現(xiàn)“表面化”和“淺層化”[6]。有西方學者認為貧困鄰里將導致高收入群體搬離社區(qū)[7]。但是,良好的鄰里關系對老人的日?;顒铀胶途用裥睦斫】稻哂蟹e極影響[8-9]。

      遷居是個人或家庭對居住環(huán)境認知的順應過程[10]。隨著居民住房需求滿足程度的提高[11],將導致遷居的發(fā)生。遷居意愿是人們在遷居過程中對各種微觀心理感受的一種累加效應[12]。國內外學者已對遷居意愿的機制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tǒng)的討論[13-14],柴彥威等[15]總結了內部人口遷居的特征,初步分析遷居機制及其變化,社會人口、房屋特點和當年的經濟狀況均會影響遷居意愿[16]。由于轉型期中國城市復雜的住房構成和住房市場機制[10],西方的遷居理論未能完全適用于中國。

      在現(xiàn)代社會中,鄰居并非社會交往的主要群體,鄰里互動的重要性下降了許多[17-18]。有學者發(fā)現(xiàn)家庭住宅單元的鄰里環(huán)境滿意度對遷居意向的形成沒有顯著的中介效應[19]。保障房社區(qū)的鄰里互動對遷居意愿的影響狀況如何,尚缺乏系統(tǒng)實證。本文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法,探討杭州市保障性住房居民鄰里互動的基本特征及影響因素,從鄰里互動不同維度對遷居意愿的影響進行實證,提出針對性建議,為指導保障房社區(qū)建設管理提供科學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杭州市江干區(qū)丁橋鎮(zhèn)保障房社區(qū)居民。丁橋鎮(zhèn)地處杭州市東北部,位于城北新城的核心區(qū)域。其規(guī)劃總用地包括366.07 hm2,規(guī)劃定位為一個居住人口達9.6萬人、功能完善、面向城市普通居民的現(xiàn)代城市新興居住區(qū)[20]。

      1.2 研究數(shù)據來源

      2016年7月對杭州市江干區(qū)丁橋鎮(zhèn)保障房社區(qū)進行實地調研,調查的陽光逸城2008年入住,丁橋家苑2008年入住,聯(lián)合新苑2011年入住,丁橋景園2008年入住,大唐苑2008年入住,美鄰嘉苑2009年入住,后珠家苑2010年入住,農港苑2011年入住。共發(fā)放370份問卷,回收篩選出有效問卷359份,有效率達97%。選取居委會工作人員及居民進行訪談,補充理解居民鄰里互動的具體情況。

      1.3 測度模型

      1.3.1 鄰里互動測度模型

      該模型將因變量鄰里互動劃分為4個維度:鄰里互動規(guī)模、鄰里互動頻率、鄰里互動對象和鄰里情感認同。

      樣本賦值方法。I1為鄰里互動規(guī)模指數(shù),鄰里活動參與人數(shù)>5人時取1;≤5人時取0。I2為鄰里互動頻率指數(shù),互動頻率1個月>3次時取1;≤3次時取0。I3為鄰里互動對象指數(shù),與多個對象交往時取1;與較少對象交往時取0。I4為鄰里情感認同指數(shù),認為鄰里之間較為團結時取1;認為鄰里之間感情一般或冷淡時取0。IB為鄰里互動指數(shù),鄰里互動指數(shù)>0.54時取1;鄰里互動指數(shù)≤0.54時取0。

      I1沒有取1;1~4人取2;5~9人取3;10~20人取4;>20人取5。I21個月<1次取1;2~3次取2;1周1次取3;1周2~3次取4;每天取5。I3從不取1;很少取2;一般取3;比較多取4;非常多取5。I4很差取1;不好,人情淡薄取2;一般,能和睦相處,但接觸不多取3;比較團結,可處理一些共同問題取4;很團結,互相幫助取5。

      IB=(I1+I2+I3+I4)/4。

      在Logistic回歸模型中,因變量為一個二分變量。針對鄰里互動規(guī)模、鄰里互動頻率、鄰里互動對象和鄰里情感認同等4個鄰里互動的維度以及鄰里互動總體情況,如果計算所得的指數(shù)大于平均值,則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通過導入13種自變量(表1),找出影響居民鄰里互動的因素。

      表1 自變量的描述及賦值

      指標類別變量釋義賦值說明個體家庭特征年齡18歲以下取1;18~29歲取2;30~39歲取3;40~49歲取4;50~59歲取5;60歲以上取6戶籍本地戶籍取1;外地戶籍取2性別男取1;女取0婚姻狀況已婚取1;未婚取0社區(qū)居住年限1年以下取1;1~3年取2;4~6年取3;7年以上取4社會經濟地位教育水平小學及以下取1;初中取2;高中及中專取3;大專取4;本科及以上取5職業(yè)類型機關或事業(yè)單位人員取1;企業(yè)工作人員取2;務工人員取3;個體工商戶取4;在校學生取5;未就業(yè)或退休取6;其他取7經濟條件家庭月總收入3000元以下取1;3000~5999元取2;6000~8999元取3;9000元以上取4住房類型經濟適用房取1;定向安置房取2;公共租賃房取3;廉租房取4;出租房取5;商品房取6社區(qū)及周邊滿意度社區(qū)滿意度非常不滿意取1;不太滿意取2;一般取3;比較滿意取4;非常滿意取5鄰里關系滿意度非常不滿意取1;不太滿意取2;一般取3;比較滿意取4;非常滿意取5社區(qū)安全性滿意度非常不滿意取1;不太滿意取2;一般取3;比較滿意取4;非常滿意取5對周邊公共服務設施滿意度非常不滿意取1;不太滿意取2;一般取3;比較滿意取4;非常滿意取5

      1.3.2 鄰里互動對遷居意愿影響測度模型

      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探討保障房社區(qū)居民遷居意愿與可能影響居民遷居意愿的鄰里互動因素(互動規(guī)模、互動頻率、互動對象和鄰里情感)的關聯(lián)程度。在Logistic回歸模型中,因變量為一個針對遷居意愿的具體情況的二分變量。根據居民居住意愿的程度劃分為5個等級:非常不愿意、不太愿意、一般、比較愿意、非常愿意。比較愿意、非常愿意賦值為1,其他賦值為0。將自變量定為鄰里互動規(guī)模、鄰里互動頻率、鄰里互動對象和鄰里情感認同等4個鄰里互動的維度。鄰里互動的4個維度的具體賦值,根據上文中鄰里互動模型中的賦值方法。通過導入變量,來確定保障房居民鄰里互動與遷居意愿的關聯(lián)程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樣本的描述性

      2.1.1 被調查對象基本特征

      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見表2。從調查對象的基本屬性看出,樣本涉及的范圍較為全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2 被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調查項目選項分類比例/%調查項目選項分類比例/%年齡18歲以下81職業(yè)類型機關、事業(yè)單位人員7518~29歲214企業(yè)工作人員26530~39歲306務工人員6140~49歲131個體工商戶8650~59歲109在校學生10660歲以上159未就業(yè)、退休295性別男451其他111女549住房類型經濟適用房460婚姻狀況已婚808定向安置房226未婚170公共租賃房139其他22廉租房39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06出租房134初中164商品房03高中或中專284家庭月總收入3000元以下72大專1983000~5999元301本科及以上2456000~8999元3409000元以上270

      2.1.2 被調查對象鄰里互動情況

      根據已有的文獻資料,從鄰里互動的4個維度(鄰里互動規(guī)模、頻率、對象與情感認同)分析杭州丁橋鎮(zhèn)保障房社區(qū)居民鄰里互動狀況(表3)。

      表3 被調查對象的鄰里互動情況

      調查項目選項分類比例/%鄰里互動規(guī)模自己不參與鄰里活動3451~5人1875~9人19210~20人17020人以上106鄰里互動頻率1月不到1次4571月2~3次2561周1次841周2~3次97每天106鄰里互動對象非常多61比較多175一般425很少306從不與鄰居交流33鄰里情感認同很差11不好,人情淡薄39一般,能和睦相處,但接觸不多710比較團結,可處理一些共同問題170很團結,互相幫助70

      從鄰里互動規(guī)模看,互動對象在5人以下和自己不參與鄰里活動的居民占53.2%,鄰里互動規(guī)模較小。從鄰里互動頻率看,一個月不到一次的居民所占比為45.7%,1個月互動2~3次的居民占25.6%;67.1%的居民表示愿意與鄰居交流,說明大部分保障房居民愿意與鄰居交流,但仍存在鄰里互動的頻率較低的現(xiàn)象。從鄰里互動對象看,42.5%的居民認為鄰里互動對象數(shù)量一般,33.9%的居民認為互動對象很少或從不與鄰居交流,說明大多數(shù)保障房居民,其互動對象不多。從鄰里情感認同看,僅5.0%的居民認為鄰里關系差或人情淡薄。認為能和睦相處,但接觸不多的居民占71.0%,所占比例最大。在平時遇到鄰居時,45.4%的居民選擇簡單打招呼的形式,43.5%的居民選擇隨意講兩句,2.2%的居民選擇視而不見。說明保障房居民的鄰里互動仍處于淺層次,深入交流較少。

      此外,在與社區(qū)相關工作人員訪談中發(fā)現(xiàn),社區(qū)活動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兒童和老人。周期性地舉辦社區(qū)活動,在節(jié)日及寒暑假將額外舉辦社區(qū)活動。在與居民訪談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居民表示很少參與社區(qū)活動。根據調查數(shù)據顯示,44.8%的居民表示很少參與社區(qū)活動,41.2%的居民表示從未參與。

      2.1.3 被調查對象遷居意愿

      根據調查數(shù)據顯示,有60.7%的居民表示非常愿意或比較愿意居住在現(xiàn)在所居住的社區(qū), 9.2%的居民表示不太愿意或者非常不愿意居住在本小區(qū)。對于目前住區(qū)表示非常滿意及比較滿意的居民占57.1%,表示非常不滿意及不太滿意的居民僅占7.8%。認為鄰里關系會對自己的居住意愿產生影響占總人數(shù)38.4%,有14.5%的居民表示不確定。由此可見,保障房居民認為鄰里互動會對遷居意愿存在影響,并呈負相關。

      2.2 鄰里互動的影響因素

      分析結果表明,互動規(guī)模、互動頻率、互動對象、情感認同和鄰里互動等5個模型與戶籍、住房類型和對周邊公共服務設施滿意度的顯著值均大于0.1,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社區(qū)居住年限與鄰里互動的規(guī)模、頻率、對象和情感認同均有相關性。其余因素與鄰里互動4個維度的關系如表4所示。從個體家庭特征來看,年齡、性別、家庭婚姻和社區(qū)居住年限對與鄰里互動都存在影響。其中社區(qū)居住年限與鄰里互動的各個維度及其總體狀況均存在顯著的關聯(lián)性,但戶籍與鄰里互動不存在顯著關聯(lián)性。從個體社會經濟地位來看,經濟收入、職業(yè)類型與教育水平對鄰里互動狀況產生一定影響,但住房類型與鄰里互動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從社區(qū)及周邊滿意度來看,社區(qū)滿意度、鄰里關系滿意度、社區(qū)安全性滿意度對鄰里互動存在一定的影響。

      表 4 影響保障房居民鄰里互動的因素

      因素互動規(guī)?;宇l率互動對象情感認同鄰里互動偏回歸系數(shù)標準誤偏回歸系數(shù)標準誤偏回歸系數(shù)標準誤偏回歸系數(shù)標準誤偏回歸系數(shù)標準誤常量-3149 1161-4495 1325-5817 1360-13523 1941-7407 1365年齡--0221??0109------性別---0806???0273-0568??0266-0564?0322-0493?0253婚姻狀況----0979??0388----社區(qū)居住年限0324??01400278?01590463???01610704???02000515???0154教育水平------0245?0140--職業(yè)類型--0178??00720156??00730308???00880199???0070經濟條件-0293??0124----0511???0166--社區(qū)滿意度--0482??02200431??02101033???02760447??0204鄰里關系滿意度0532???0155--0747???01780712???02080559???0164社區(qū)安全性滿意度----0328?0189--0315?0184

      注:***、**、*分別代表P<0.01、P<0.05、P<0.1。表5同。

      鄰里互動模型中,性別、社區(qū)居住年限、職業(yè)類型、社區(qū)滿意度、鄰里關系滿意度和社區(qū)安全性滿意度對鄰里互動總體情況存在一定影響。社區(qū)居住年限、職業(yè)類型和社區(qū)居住滿意度對鄰里互動總體情況的影響的相關性最大?!吧鐓^(qū)居住年限”與鄰里互動總體情況呈正相關,反映了社區(qū)居住時間越長,鄰里互動狀況越好,有助于居民融入社區(qū)環(huán)境。而社區(qū)滿意度是居民從綜合方面對社區(qū)進行的評價,居民對社區(qū)越滿意,其鄰里互動總體狀況越理想。

      總體來看,保障房居民的鄰里互動仍處于淺層次,大部分居民仍然表示愿意與鄰里進行互動。以上5個模型的分析結果表明鄰里互動的狀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并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其中經濟條件與鄰里互動規(guī)模呈現(xiàn)負相關,而與鄰里情感認同呈現(xiàn)正相關。社區(qū)居住年限對于鄰里互動的各個維度都有影響。

      2.3 遷居意愿的影響因素

      遷居意愿是鄰里互動不同維度的因素對于遷居意愿的影響,模型中,只有鄰里互動對象對遷居意愿的相關性表現(xiàn)為極顯著(P<0.01);鄰里互動規(guī)模、鄰里互動頻率,以及情感認同指數(shù)與鄰里互動的相關性不顯著(表5)。分析結果與假設不符,在鄰里互動中鄰里互動的對象是影響遷居意愿的主要因素,鄰里互動的其余因素對遷居意愿的影響不明顯,且鄰里互動的對象與遷居意愿呈正相關。反映居民鄰里互動對象數(shù)量越多,居民就越想居住在當前小區(qū),越不想搬遷。鄰里互動的對象對于遷居意愿有阻礙作用。

      表5 影響遷居意愿的鄰里互動因素

      因素遷居意愿偏回歸系數(shù)標準誤常量-27620648鄰里互動規(guī)模00940096鄰里互動頻率00820103鄰里互動對象0750???0184鄰里互動情感認同02100215

      3 小結與對策

      3.1 小結

      本文基于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對杭州市丁橋鎮(zhèn)保障房居民的鄰里互動現(xiàn)狀及遷居意愿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特征。

      保障房居民鄰里互動規(guī)模較小,鄰里互動的頻率較低,互動對象較少,鄰里互動處于淺層次。但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居民表示愿意與鄰居進行互動。

      鄰里互動的狀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并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居民的性別、社區(qū)居住年限、職業(yè)類型、社區(qū)滿意度、鄰里關系滿意度和社區(qū)安全性滿意度對鄰里互動均存在一定的影響。對其影響較大的居住年限、鄰里關系滿意度與鄰里互動呈現(xiàn)正相關,職業(yè)類型對鄰里互動存在一定影響。

      鄰里互動對象是遷居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訉ο髷?shù)量越多,居住意愿越強,遷移意愿越弱。性別、婚姻狀況、社區(qū)居住年限、職業(yè)類型、社區(qū)滿意度和社區(qū)安全性滿意度對鄰里互動對象均存在一定影響。其中社區(qū)居住年限和社區(qū)滿意度對鄰里互動對象的影響最大,呈正相關。

      3.2 對策建議

      如何使居民之間的鄰里互動達到更高的水平,居民的鄰里互動數(shù)量增多。首先需要使居民之間有發(fā)生鄰里互動以及相互依賴的可能性。其次居民間擁有存在鄰里互動的必要性。個體之間也需要存在相似的價值觀。其主要途徑如下。

      組織社區(qū)志愿者為社區(qū)進行服務,并對社區(qū)活動進行及時的宣傳。組建社區(qū)基層自治組織,讓居民一起參與社區(qū)的管理。增加居民間存在相互交流的可能性,促進鄰里互動,改善居民鄰里互動的氛圍,并使平時缺少時間參與社區(qū)活動的居民能夠更好地參與社區(qū)居民的鄰里互動。社區(qū)活動是鄰里互動的載體之一。社區(qū)組織文化類或親子類等具有主題的社區(qū)活動,吸引居民參與社區(qū)活動。聚集有相似價值觀的居民,有利于促進居民之間的相互交流。

      [1] 陳宏勝,劉曄,李志剛. 中國大城市保障房社區(qū)的鄰里效應研究:以廣州市保障房周邊社區(qū)為例[J].人文地理,2015,30(4):39-44.

      [2] 仇晶. 城市社區(qū)居民鄰里互動的實證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學,2006.

      [3] 張震. 關于碭山縣城鎮(zhèn)商品房社區(qū)鄰里關系的調查報告[D]. 合肥:安徽大學,2014.

      [4] 徐磊青. 為高層住宅辯護:兩個高層住宅實例的居住滿意度與鄰里關系分析[J]. 新建筑,2000(2):46-48.

      [5] 楊卡. 新城住區(qū)鄰里交往問題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6(3):125-130.

      [6] 李欣怡,李志剛. 中國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社區(qū)的“鄰里互動”研究:以廣州為例[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7(2):108-114.

      [7] BUCK N. Identifying neighborhood effects on social exclusion[J]. Urban Studies, 2001, 38(12):2251-2275.

      [8] CHAUDHURY H, CAMPO M, MICHAEL Y, et al.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6,149:104-113.

      [9] CORINA G, MARIANA C A. Moving to opportunity and mental health: Exploring the spatial context of neighborhood effects [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6, 162:50-58.

      [10] BASSETT K A, SMITH J. Patterns of building society and local authority mortgage lending in the 1970s [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80,12(3):279-300.

      [11] 何深靜,齊曉玲. 廣州市三類社區(qū)居住滿意度與遷居意愿研究[J]. 地理科學,2014,34(11):1327-1336.

      [12] 滕麗穎. 損益認知、政府信任對遷居意愿的影響[D]. 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

      [13] 翁桂蘭,柴彥威,馬玫,等. 大都市區(qū)居民對新興邊緣城市的認知與遷居意向:以天津大都市區(qū)為例[J]. 人文地理,2003,18(4):5-9.

      [14] 李君,李小建. 農村居民遷居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 經濟地理,2008,28(3):454-459.

      [15] 柴彥威,胡智勇,仵宗卿. 天津城市內部人口遷居特征及機制分析[J]. 地理研究,2000,19(4):391-399.

      [16] DANE G, GRIGOLON A, RASOULI S, et al. Impact of economic crisis on the intention to move house[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 22:380-386.

      [17] 劉志林,廖露,鈕晨琳. 社區(qū)社會資本對居住滿意度的影響:基于北京市中低收入社區(qū)調查的實證分析[J]. 人文地理,2015,30(3):21-27,71.

      [18] 劉潔. 城市社區(qū)鄰里隔閡及其公共治理[D]. 長沙:中南大學,2010.

      [19] 王麗娜. 基于壓力門檻假說的家庭遷居意向形成機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07.

      [20] 何培相. 大型居住區(qū)規(guī)劃模式:杭州丁橋及九堡實證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15.

      (責任編輯:萬 晶)

      2017-03-10

      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計劃項目(2016R4080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401176)

      方聰穎(1996—),男,浙江溫州人,浙江工商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本科生。

      蘇 飛(1982—),男,安徽潁上人,副教授,博士,從事城市與區(qū)域發(fā)展研究工作,E-mail: suf910@163.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555

      F304.6

      A

      0528-9017(2017)05-0900-05

      文獻著錄格式:方聰穎,蘇飛. 杭州市保障房鄰里互動對居民遷居意愿的影響[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7,58(5):900-904.

      猜你喜歡
      鄰里關系鄰里意愿
      “小鄰里”托起“大幸?!薄K省南通市崇川區(qū)打造“鄰里+”基層治理新樣板
      中國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 09:33:22
      黑白電視·鄰里之情
      快樂語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9:06
      2016年溫州中考作文題 | “鄰里關系”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溫州卷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你為鄰里理發(fā),我為你倒茶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1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城市社區(qū)異質性與社區(qū)凝聚力——以社區(qū)鄰里關系為研究對象
      基于鄰里關系傳播與模式合并的譜聚類
      計算機工程(2014年6期)2014-02-28 01:26:47
      丰镇市| 乐陵市| 高州市| 克拉玛依市| 建瓯市| 苏尼特右旗| 桂阳县| 德阳市| 那曲县| 宁蒗| 平乡县| 阿拉善左旗| 宽甸| 韩城市| 改则县| 兴义市| 梅州市| 临颍县| 长汀县| 建德市| 阜南县| 大洼县| 无极县| 镇坪县| 县级市| 华蓥市| 嘉兴市| 安平县| 淳化县| 汝南县| 买车| 贵州省| 睢宁县| 日喀则市| 平和县| 临潭县| 会昌县| 陇川县| 泊头市| 永顺县|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