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林,張文勇,鄭曉微,許聰蕾,潘群敏,潘翔翔,王青和
(瑞安市農業(yè)局,浙江 瑞安 325200)
2個浙菜薯品種在浙南地區(qū)秋季種植的表現(xiàn)
何忠林,張文勇,鄭曉微,許聰蕾,潘群敏,潘翔翔,王青和
(瑞安市農業(yè)局,浙江 瑞安 325200)
引進浙菜薯726和浙菜薯1號2個菜薯品種在瑞安進行試種。試種結果表明,2個菜薯品種的莖尖(葉柄)產量高、品質好、經濟效益高,是采摘莖尖(葉柄)的專屬品種。
菜薯; 浙菜薯726; 浙菜薯1號; 浙南地區(qū)
甘薯是瑞安市的主要旱糧作物,以夏季栽培為主,扦插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收獲期一般在10月至11月上旬。種植的甘薯品種是以鮮食、加工為主的普通品種,甘薯莖、葉雖然營養(yǎng)豐富,但由于有俗稱甘薯藤氣的特殊氣味,過去大都作為豬飼料,現(xiàn)在多數(shù)農戶均不飼養(yǎng)豬、牛、羊等牲畜,除個別對甘薯莖葉特殊氣味不敏感的人采摘或購買葉柄撕皮作蔬菜食用外,多數(shù)莖葉丟棄在田園中,造成資源浪費。另外夏秋季節(jié)葉菜類的蔬菜品種稀少,個別葉菜品質差、口感不佳[1-3]。
為了達到甘薯薯塊、莖葉綜合利用,提高甘薯生產效益,緩解夏秋季優(yōu)質葉菜類蔬菜品種稀少的難題,調整菜類結構,豐富市民菜籃子,引進菜薯進行秋季試種,摸索菜薯在浙南地區(qū)秋季氣候條件下,菜薯莖尖、葉及薯塊生長情況及產量、產值,為擴大生產提供基礎數(shù)據。
1.1 材料
試驗在瑞安市馬嶼鎮(zhèn)石垟村進行,土壤為砂壤土,肥力中等均勻,排水方便。參試的菜薯品種共3個:浙菜薯726、浙菜薯1號為引進的菜薯品種,龍巖7-3為對照品種[4]。
1.2 處理設計
試驗以品種為處理,以龍巖7-3為對照(CK)。小區(qū)面積2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畦寬0.85 m、溝寬0.3 m,7月27日扦插,每畦插2行,株距0.25 m,土地利用率90%,密度62 610株·hm-2。
按高產栽培措施進行試驗田管理,扦插前施基肥,成活后于8月10日松土除草,生長期間施追肥2次,第1次8月21日,第2次9月24日,生長期間不提藤,平時及時拔除雜草;8月11日開始除陰雨天外,每天早晨澆水。浙菜薯726和浙菜薯1號8月20日開始采摘莖尖(葉柄),一直采摘至10月30日,共8次;龍巖7-3于9月10日開始采摘,直至10月20日,共5次。
1.3 產量統(tǒng)計
各品種隨機確定10株藤苗,進行莖尖(葉柄)測產[5];于11月16日另隨機確定10株,挖薯測產。
2.1 植物學特性
在秋季氣候條件下,3個品種的莖葉生長均較好,莖尖采摘后再生能力強,一般間隔10 d左右就可采摘新萌發(fā)的莖尖,莖尖產量高。
浙菜薯726是薯塊、莖尖(葉柄)兼用型紫薯品種[6],在秋季氣候條件下,7月27日扦插成活后,于8月20日植株生長24 d就采摘莖尖(葉柄)的情況下,薯塊產量仍比較高。平均單株結薯3.1個,每個薯重71 g,薯塊表皮紫色,薯肉紫色,單薯重50 g以上,至150 g,平均薯重71 g,屬迷你型甘薯。莖尖、葉片濃綠、肥嫩,炒熟后不易褐變,無甘薯藤氣,食味稍甜糯。
浙菜薯1號8月20日開始采摘莖尖(葉柄),莖粗壯、葉片大、葉柄長、植株直立,平均單株結薯1.1個,每個薯重37.3 g。采摘的莖尖(葉柄)個體大,單個莖尖(葉柄)重10 g以上,個別莖尖(葉柄)重達30 g,莖尖(葉柄)產量高。莖尖(葉柄)無甘薯藤氣,炒熟后不易褐變,口感佳。結薯少,薯塊小,薯皮白色、薯肉淡黃色,鮮薯產量低。
龍巖7-3頂葉色綠,葉脈和葉基色紫,葉柄綠色,葉色為深綠色,葉型淺缺刻,短蔓型,半直立,莖粗中等,基部分枝數(shù)5~7個,莖葉生長勢旺。平均單株結薯2.6個,每個薯重194.6 g。于9月10日開始采摘,莖尖、葉片炒熟后澀口、甘薯藤氣重。結薯較為集中、整齊,產量高,薯塊長紡錘形,薯皮黃色,薯肉淡紅色。
2.2 產量、產值
浙菜薯726莖尖(葉柄)于8月20日開始采摘,共采摘8次,合計折667 m2產量3 485 kg,比對照增產72.9%,銷售價6.00元·kg-1,產值20 910元;挖薯10株,共31塊,薯塊產量2.2 kg,折667 m2產鮮薯918 kg,售價3.00元·kg-1,產值2 754元。浙菜薯1號莖尖(葉柄)于8月20日開始采摘,共采摘8次,合計折667 m2產量4 529 kg,比對照增產124.7%,銷售價6.00元·kg-1,產值27 174元;挖薯10株,共11塊,產量0.41 kg,折667 m2產鮮薯171 kg,售價3.00元·kg-1,產值513元。對照龍巖7-3莖尖(葉柄)9月10日開始采摘,共采摘5次,折667 m2產量2 045 kg,售價5.00元·kg-1,產值10 225元;挖薯塊10株,產量5.06 kg,折667 m2產鮮薯 2 112 kg,售價3.00元·kg-1,產值6 336元(表1)。
表1 3個菜薯品種667 m2產量、產值和純收入
品種莖尖薯塊成本/元產量/kg產值/元產量/kg產值/元物化勞務田租純收入/元浙菜薯72634852091091827541732133553008277浙菜薯1號4529271741715131732164873009168龍巖7?320451022521126336173290363005493
2.3 經濟效益
表1表明,667 m2浙菜薯726莖尖(葉柄)、薯塊合計產值23 664元??鄢柿?、薯苗等物化成本1 732元,田間管理、采摘、挖薯、銷售等勞務成本13 355元,田租300元,純收入8 277元;浙菜薯1號莖尖(葉柄)薯塊合計產值27 687元,扣除物化成本1 732元、勞務成本16 487元和田租300元,純收入9 168元;龍巖7-3合計產值16 561元,扣除物化成本1 732元、勞務成本9 036元和田租300元,純收入5 493元。
試驗結果表明,浙菜薯726和浙菜薯1號的莖尖(葉柄)產量、產值和純收入均高于龍巖7-3,但是兩者的薯塊生長不理想,結薯少,薯塊小,產量低,其中浙菜薯1號薯塊生長更差,薯塊在當?shù)仉y以銷售。浙菜薯726是一個薯塊、莖尖(葉柄)兼用型的優(yōu)良菜薯品種,建議擴大種植面積,浙菜薯1號薯塊商品性差,但莖尖(葉柄)產量高、品質好,彌補了薯塊的缺陷,是個有推廣潛力的菜薯優(yōu)良品種。
[1] 羅曉鋒, 涂前程, 喬峰,等. 優(yōu)質菜用型甘薯新品種“福菜薯18號”露地越冬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 2014,45(7): 44-46.
[2] 周志, 唐君, 曹清河,等. 菜用甘薯新品種‘徐菜薯1號’的提純復壯及莖尖產量分析[J].西南農業(yè)學報, 2013, 26(5):1779-1782.
[3] 謝一芝,郭小丁,賈趙東,等. 菜用甘薯新品種寧菜薯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3, 41(12):107-108.
[4] 唐霖, 蘇斌, 郭少安. 菜薯栽培技術要點[J].長江蔬菜, 2007(5):9-10.
[5] 楊新筍, 雷劍, 蘇文瑾,等. 菜用型甘薯鄂菜薯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0, 49(8):1823-1825.
[6] 沈升法, 吳列洪, 李兵. 薯塊、莖尖和葉柄兼用型紫薯浙菜薯726雙季栽培模式[J].中國蔬菜, 2013, 1(17):26-28.
(責任編輯:張才德)
2017-03-15
何忠林(1969—),男,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 E-mail:1035197262@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513
S531
B
0528-9017(2017)05-0767-02
文獻著錄格式:何忠林,張文勇,鄭曉微,等. 2個浙菜薯品種在浙南地區(qū)秋季種植的表現(xiàn)[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7,58(5):76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