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p>
古人也說,“人之初,性本善?!?/p>
人們經過不斷探索認識到:真、善、美是人的天性,是人之常情;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與生俱來的這種天性逐漸淡化了,甚至泯滅了。
美術課是學校進行審美教育的主渠道,是催生真、善、美之花的肥沃土壤。如果文化課程的其他學科,可能受到教學目標、內容羈絆,不能盡情地大張旗鼓的宣揚真、善、美的話,那么美術課完全可以把真、善、美融入教學內容,暢所欲言,與其他學科一起,精心打造心理健全、求真務實、崇尚科學、會創(chuàng)造美的現代人才。
美術的基礎教育特別重要,但并不完全是為了培養(yǎng)美術家,而是要讓每一個孩子都養(yǎng)成基本的美術修養(yǎng),做一個具備審美能力的人。一個經濟發(fā)達的社會,應該是一個追求美、崇尚美的社會,美成為了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動力和最終目標。
美術對于豐富人的修養(yǎng),開發(fā)人的智力,培養(yǎng)動手能力都有很大幫助。從事任何職業(yè)的人都應該有美術方面的修養(yǎng),美術應該是每個人知識結構的一部分,在一個人的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國際主義抗日戰(zhàn)士白求恩,當年自己設計制作了驢馱子,裝他的手術器材藥品等,把驢馱子拿下來,攤開就變成了一個手術臺。白求恩為什么有這個能力?因為他具備美術基本素養(yǎng)。
醫(yī)生要有美術修養(yǎng),其他行業(yè)也是,例子不勝枚舉。
美術教學中的工藝、繪畫、欣賞等課型,它們無一不閃爍著美的光芒,等待著美術教師去體驗、挖掘和設計。我覺得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一、課前應該精心進行教學設計,“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反復追問自己的教學思路,培養(yǎng)學生間的交流質疑,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預案中盡可能把課堂因素考慮得周全些,預約出課堂的精彩。
二、每一堂課都以全新的姿態(tài)走進課堂,把設計的預案融入課堂,敢于推陳出新,與學生、學習環(huán)境、教師行為等有機融合,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課堂。
三、積淀精華,剔除糟柏,課后認真總結,記錄得失,思考今后教學中解決的辦法,撰寫教學隨筆,持之以恒,尋找教學成功的相同因素。
美術欣賞課不容易上,它既要有內容,又要適合學生年齡段的特點。欣賞俄羅斯畫家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我比著動作,指著范畫說,你們看,陽光下,河上,一群纖夫拉著船。然后我分析每個人的表情,回頭再講當時俄羅斯十月革命以前的歷史背景,很感人。再講,為什么你一看就受到感染,受到沖動,從畫的顏色、構圖,一步步引進去,不知不覺地就理解了。平淡引入,情感動人,舉一反三,讓學生開心、開眼、開悟。
工藝美術課型:交通工具一課,我啟發(fā)學生感悟:人類發(fā)展史上,早期人們的探索和夢想:游弋于海洋、翱翔于太空之志,這種胸懷則可比遼闊海洋,可比無窮宇宙;這些志向鼓舞人們無止境地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課堂導入就很好地把客觀、閃爍智慧美的光芒亮在了學生們眼前,激勵學生學習、探索,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創(chuàng)造美的大門。在不知不覺中去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很多學生認為美術課就是圖畫課,美術教師要注意引導,不能以繪畫課型代替一切課型,美術課就是圖畫課的現象有就要改變;在美術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動筆描繪,也要動腦構思,更要動手制作。其中設計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相當重要,它可以使人變得講程序,懂方法,通過制作還能培養(yǎng)人的很多品格。
課堂教學之所以能稱為藝術,是因為其奧秘無窮,同一內容同一教師,在不同班級進行教學,差別很大,因為學生不同了;即便學生相同,已學內容應推陳出新,學生才會溫故知新;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面孔,每天他們的學習時機、學習環(huán)境、學習心情都不一樣,教師的教學設計也應該隨之而有相應變化,所以每一堂課教學都是不一樣的,這就符合藝術的特點之一:獨一無二性,這一特性讓教師必須每天不斷思考、研究,勇于實踐,才能使課堂教學逐漸美起來。
美的課堂教學令人向往,有人一生如癡如醉沉浸在研究實踐中,無厭無悔。人類科學知識的積淀,學生因時因人而異的實情,美術教學藝術的科學應用等等,能否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使每堂課都迸發(fā)效益的火花,這是每一位有識之士都樂于反復嘗試、不斷鉆研的!
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之處還有: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使自己變美,乃至使身邊的人或事變美,由此看來,美術教學是充滿了美的課堂,課堂里老師和學生構成了一道美的風景線!
導入美,如龍頭,使學生感覺有一種全新的強烈探知的欲望,投入學習是內因使然,響應自己強烈的愿望去學習,美術教學也就吸引了學生;
美的過程,或跌宕起伏,或留戀往返,或興高采烈,師生對話,學生興趣盎然,是豬肚,豐富充實。
結尾美,不似結尾,更似引領學生剛剛邁進探索知識的大門,躍躍欲試,亟待無盡探索,學生意猶未盡,是畫龍點睛之筆,是鳳尾。
美術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發(fā)展、走向人生之路的舞臺。人們常說,人的一生,活到老,學到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營造美的美術教學,使它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支持者、鼓勵者和推動者!
有的教師想想心動,實際不動,終其一生,到退休還是一個教書匠,無數事例證明,失敗者老是在想,成功者總是在做,美只青睞無畏的開拓者。
大美無言,美的至高境界,是不易攀登的,但正是因其困難,才更顯可貴,才更值得教師們窮畢生之精力,去追求、嘗試和實踐!
相信,通過日復一日的美術教學積累,教學相長,教師日益成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口無謊言、口無臟語、禮貌謙和、敬老愛幼,進而虛懷若谷,求學若渴,真正知美、愛美、變美。這一天的到來,也就意味著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走上了發(fā)展的快車道!
美術教學應該有自己的理想,讓我們努力:揚人性之真、善、美,使人生變美,使世界變美!
作者簡介:余志剛(1973-),性別:男,籍貫: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區(qū)人,民族:漢,職稱:一級教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