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唐成
摘要:中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因此,為了踐行新課標理念,滿足新課標需求,我們必須加強對于農村中學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的研究,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促進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標;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口語交際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能力。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的交往日趨增多,過硬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孩子未來生存的根本,更是孩子們將來走上社會、創(chuàng)造未來、不斷發(fā)展的基礎。而我們農村中學學生口語表達實際能力較差,跟不上時代對他們的需求,為使孩子們適應社會發(fā)展,提升自己的能力,將來有一個美好的前程。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意識,提升他們的實際口語表達水平,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責無旁貸義務。那么,如何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
一、說。
由于農村孩子受家庭環(huán)境(民族語言及風俗)的影響,以及對普通話普及、認識、理解、運用的環(huán)境拘束,無形中就形成了他們不善表達,不愿表達的實際狀況。即便是為了實際需要勉強表達出來的語句,一般也是詞不達意,語序不對、倒裝句多,這都是受環(huán)境母語影響造成的歷史原因。因此面對特定環(huán)境、特定區(qū)域中的特殊學生,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進行語言交流標準模式的強化特殊訓練,和提出具體的實際要求。教學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chuàng)建口語交際的情境,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讓標準口語對話成為學校特定范圍內的統(tǒng)一模式,并讓這種模式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融入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中。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主動接近學生,與學生交流,在交流中要求學生對每一個話題的表述都盡量做到統(tǒng)一化、標準化、流利化;進而達到有條理、說準確,并注意選擇恰當?shù)膶υ挿绞?,形成良好的訓練氛圍和正確的講話習慣。譬如:吃飯,民族地方地的孩子喜歡說“飯吃了不你?”,又如:“去哪里”、學生習慣用:“哪里去起在?”等之內的口語,倒裝句,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久而久之,讓學生在對話中不斷領悟方言與普通話標注語序之間的區(qū)別,并主動加以糾正,最終漸漸提高他們用標準普通話實際交流能力與技巧。
二、用多種方式,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言是由單個的句子組成,而句子又是由字、詞組成。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如:成語接龍、講故事、回答教師提問等。在語言的交流中,能否恰當?shù)谋砬檫_意,形象的描繪事物,得體的傳遞信息,關鍵要看各自駕馭語言的實際能力。很顯然,詞語的積累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積累詞語,強化用字組詞,用詞造句練習,要求學生對每一個字、詞、句進行理解、掌握,并學會熟練應用。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設計精妙的課堂提問,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回答問題實踐過程中去自覺不自覺的豐富自己的語言駕馭能力,最終達到提高他們的語言使用技巧,從而形成較好的語言教學效果。
總之,口語的培養(yǎng)在鄉(xiāng)村教學中是一個長期性而艱巨性的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牢固樹立師生平等意識,在言行、情感上與學生保持平等相處、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在生活與工作中,要注意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態(tài)主動去與學生交流,是學生養(yǎng)成交往的好習慣,通過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他們的未來鋪下一條寬闊平坦的大道。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我們農村學校沒有圖書室,沒有現(xiàn)代化的電腦網(wǎng)絡教學怎么辦?作為語文教師,根據(jù)學校實際,根據(jù)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從教材中選擇一些好的課文、詩歌、好的句子、段落讓學生朗讀,并要求學生背誦。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精選一些課外書籍,利用閱讀課時間給學生范讀,讀到精彩的段落時加重語氣,帶著感情去朗讀,讓學生從傾聽中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可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詩歌朗誦會,背誦課文競賽,利用隊會課時間開故事會等活動誘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在活動中公正評價每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肯定學生成績,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培養(yǎng)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意義
中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然而,當前的農村中學語文教學,遠遠沒有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大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認為在中考語文試卷只考查學生的書面語言能力,不體現(xiàn)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因此,在教學中存在重視書面語言、輕視口語交際的問題。長期缺乏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的口語交際訓練,加之語言基礎薄弱、地理環(huán)境閉塞、信息流通不暢等客觀因素,導致農村,尤其是偏遠山區(qū)的學生在口語表達與人際交往中無法用普通話進行流暢的溝通,并容易出現(xiàn)緊張、羞怯、自卑等情緒,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產(chǎn)生嚴重阻礙。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以中學語文教學為載體,探討如何加強農村中學口語交際訓練、促進農村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