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石云
摘 要:綜合國力的提高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正帶動餐飲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但在目前的教學中卻缺乏恰當?shù)臐B透中西餐飲文化的優(yōu)秀教材,本文根據(jù)作者自身教學實踐,提出編寫校本教材和改革教學方法的意見,旨在通過分享交流,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水平。
關(guān)鍵詞:餐飲英語 教學 改革 中西文化 差異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來中國旅游度假、經(jīng)商投資和學習工作甚至居住的外國朋友越來越多,很多中高職院校的相關(guān)專業(yè)都開設了餐飲英語或廚房英語課程。開發(fā)這些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餐飲服務中能有效地溝通和順利開展工作。這些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的確也肩負著向國外的客人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的光榮任務。
雖然目前國內(nèi)的餐飲教材很多,但能恰當?shù)厝谥型獠惋嬑幕谄渲械膬?yōu)秀教材卻嚴重匱乏。學生普遍對餐飲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差。筆者根據(jù)自己在餐飲英語教學一線中的實際經(jīng)驗,和大家一起討論,探索在餐飲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西餐文化的差異。
一、餐飲英語教學中的中西文化現(xiàn)狀
1.中餐菜名翻譯不當,引起文化沖突
餐飲英語教材中翻譯存在問題。由于有些菜品是我國特有的,在西方飲食文化中成為空缺。涉及中譯英翻譯菜品時,如何正確地處理這些蘊涵豐富的中國文化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教材機械地按照字面的意思翻譯,如:
“夫妻肺片”被譯成“husband and wifes lung pieces”(丈夫和妻子的肺片);
“紅燒獅子頭”被譯成“braise lions head”(紅燒獅子的頭);
“麻婆豆腐”被譯為“pork-mark womans bean curd”(滿臉麻子的婆婆的豆腐)
“螞蟻上樹” 被譯為“ants climbing up the tree”(螞蟻爬上了樹)
據(jù)說??谟幸患抑胁筒宛^開業(yè),為了宣傳中餐文化,老板把所有的餐單譯為英文,沒想到不久就收到一份投訴,為什么呢?原來菜單中有“braise lions head”(鐵獅子頭),外國客人中有參加動物保護組織的人看到了勃然大怒,要找老板論理,說lion(獅子)是保護動物,該店有虐待野生動物之嫌,并要游行示威。老板連忙做了一番解釋才平息這場風波,他本想推廣中國美食,結(jié)果卻惹了一身麻煩。不當?shù)姆g不但使游客沒有胃口而且還嚴重破壞了中國美食在他們心中的形象。
2.中餐文化滲透偏少
外國客人想品嘗中國的美味佳肴也想體驗中國的餐飲文化。中國的餐飲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伴隨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高職學校開設餐飲英語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專業(yè)技能的同時,了解中西方餐飲文化及其差異,從而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筆者在從事多年的餐飲英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餐飲英語的教材有如下問題:大部分餐飲教材偏向介紹西餐和西餐文化,有的就是國外教材的改編,幾乎全是關(guān)于西餐的知識;有的餐飲教材中西餐內(nèi)容都有,但文化介紹部分大多使用中文或知識的羅列,具有隨意性。強調(diào)“外來”忽視“自有”,學生對中國的飲食文化卻不會用英語表達。
二、餐飲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西飲食文化差異的改革
1.大膽創(chuàng)新,改革教材
近年來,筆者走訪了東莞市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餐飲部的經(jīng)理,他們普遍認為餐飲教學過程中應增加中西餐飲文化差異的內(nèi)容。筆者從東莞喜來登大酒店和東莞富盈酒店培訓教師中獲得了一些酒店對員工的內(nèi)部培訓資料,了解到企業(yè)對餐飲部員工的英語能力要求比重是:餐飲英語基礎知識占80%,中西文化對照占20%。我們要從專業(yè)特色入手,根據(jù)行業(yè)的特點,大膽創(chuàng)新,編寫校本教材。
(1)利用多種譯法,避免文化沖突。西餐中的菜名很簡單,往往一目了然。如漢堡包、炸雞腿等幾乎都是以原料加上烹飪方式或者地方名來命名的。美食配美名是中國餐飲文化特色之一。中國美食不但注重色香味俱全而且菜名講究,有些菜名的命名往往采用各種修辭方式,或賦予美好的祝愿,注重“音、形、意”方面的意境美,耐人尋味,以激發(fā)人們的食欲。對此,我們應該用多種譯法翻譯中餐菜單。例如:在翻譯“獅子頭”的時候,英譯為:minced pork ball “l(fā)ions head”(Shizitou)?!發(fā)ions head”用引號表示不是真的獅子頭,這樣既能被外國客人理解和接受,又能推廣漢語和中餐文化。又如:
麻婆豆腐:bean curd with minced pork in hot sauce (Mapo Tofu)
螞蟻上樹:stir-fried vermicelli with minced pork (Mayishangshu)
夫妻肺片: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 (Fuqifeipian)
(2)加大中國飲食文化的融入。一位稱職高星級酒店的餐飲從業(yè)者或餐飲專業(yè)教師要精通客源國的飲食文化和本國的文化。目前國內(nèi)餐飲教材中,中國的飲食文化的外語介紹,基本上處于空白的地帶?,F(xiàn)在為了使教學能適應培養(yǎng)高層次的餐飲服務人才的要求,在實踐中做到有的放矢,自編一些中餐行業(yè)英語會話,適當增加中餐文化的英文介紹,例如,筆者在校企合作教材中編的中餐的文化知識有:Introduction of Yuxiang;In China,many foods have symbolic meanings.等等。這些英語中餐文化知識材料得到企業(yè)和學校的好評。
(3)內(nèi)容上注重中外文化對照。中餐與法國、土耳其烹飪并稱世界的三大烹飪體系,它們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厚實的技術(shù)基礎,以味為核心,是文化、科學、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西餐的“西”,是指西半球的國家,通常包括歐洲、美洲、東歐、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西餐文化滲透著西方文化中的“衛(wèi)生”“科技”“自由”“平等”“快捷”等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在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經(jīng)過現(xiàn)代工業(yè)文化的不斷改進而成的。
飲食觀念中西方存在差異。中餐強調(diào)飲食的感性和藝術(shù)性,從來都是把追求美味作為進食的主要目的,不太注意營養(yǎng)。美味的產(chǎn)生在于調(diào)和,使食物的本味,加上配料的味及調(diào)料的調(diào)和之味融合在一起,成品個性被埋沒,但在整體上卻熠熠生輝。中國人喜歡熱食,認為菜涼了,就失去許多鮮味。
西方人的飲食觀念是理性的、科學的飲食觀念。強調(diào)飲食的營養(yǎng)價值,進食如為一機械添加燃料。特別講究各種營養(yǎng)成分搭配是否合理,充分吸收及副作用。例如法國人喜歡冷食,蔬菜基本是生吃的,講究菜肴的原料形和色的搭配,但滋味上各種原料都互不相干,各是各的味。
飲食對象中西方存在差異。中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飲食習慣是植物類占主導地位,以谷物為主,輔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據(jù)西方植物學者的調(diào)查,中國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種,比西方多6倍,中國人食譜廣泛聞名于世。
西方人認為菜肴是充饑的,所以吃大塊肉、整塊雞等。以牛、雞、魚為主,很少吃豬肉,不吃動物的內(nèi)臟。法國鵝肝這道佳肴算是例外。配菜多是蔬菜,有助于消化和增加營養(yǎng)。
在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的影響下,中西已趨向融合,西方的餐桌上蔬菜的種類及分量、中國人的肉類和牛奶的乳制品在比重上也在大大地增加。
餐飲禮節(jié)中西方存在差異。首先,中國人請客吃飯采取“合”和“共享”的方式,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人們互相敬酒讓菜,熱鬧非凡;在西方,請客吃飯的習慣是每人一份,而且主客雙方各自點自己的飯菜,以客人自己食用為主,主人一般只給客人夾一次菜,如果客人拒絕,也不要硬讓人家再吃。吃東西時,不能發(fā)出響聲,但客人要注意贊美主人準備的飯菜。如果與客人交談,只能跟鄰座交談,不要與距離遠的人交談。
其次,中國人請客吃飯講究排場,品種多樣,從主菜到湯,到甜品到水果,次序也講究;西方人宴客則以牛、羊、豬排為主食,餐后食用甜品。
再次,在餐具方面,中國人使用筷子、湯匙,吃飯用碗盛;西方人用刀即切即吃,喝湯用專門的湯匙。如下圖所示。
第四,座次安排方面, 在中國,宴會的席位按長者為尊、長幼有序的標準排座。許多地區(qū)有女人不上席的原則,即使上席,女性所坐的位置一般也比較偏。這種做法體現(xiàn)了對女性的不尊重。在西方,西餐長桌的男主人左邊是女主賓,女主人的右手是男主賓,女士為尊,餐桌主人為女,一般男女分開坐,以便讓男士更好地為女士服務。
第五,出席時間方面,在中國的宴會中,客人更傾向于“遲到”。所以主人通常故意將時間提早,以便為客人們的“遲到”提供更加充裕的時間。在西方,正式宴會要求準時到達,否則會被視為是對主人和其他客人的不尊重和不合禮儀。
烹飪方法中西方存在差異。中國的烹飪方式多達24種,常見的有炒、炸、燜、爆、煎、燴、煮、蒸、烤、腌、凍、拔絲等。在大廚眼里,做菜和制作工藝品一樣有著高深的學問,即使是同一原料,不同的廚師用不同的方式會做出不同的口味來。
西餐的烹飪方式主要是煎、燒、烤、炸、燜,烹飪過程比較規(guī)范,烹飪時間較短,火候適中,最后是調(diào)味。廚師好比化學實驗室的實驗員,烹飪的時間精確到秒,調(diào)料的添加量精確到克。西餐還強調(diào)原料本味和調(diào)料的獨立使用。其加工方法簡單,基本是機械地混合,所以菜肴的品種很少。
2.采用開放式的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
局限于課堂的中西餐文化教學是不夠的。改革餐飲英語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把英語課堂開進學校的模擬中西餐廳、中西餐廚房、中西菜場等場所的實地教學;利用學校開會、各種大型的活動、一切對外接待等機會和到校企合作的酒店實習,學生直接參與設計,進行實戰(zhàn)演練,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文化差異興趣和培養(yǎng)中西方文化的專業(yè)素養(yǎng)。此外,可以在教室、宿舍營造中西方文化氛圍。例如,學生在學校實訓室里的中餐接待室中設計了10張標語,經(jīng)筆者修改后分別貼在房間的四周,當外籍客人來學校參觀時,學生設計了活動內(nèi)容,其中有一小組學生演示茶藝,一組小學生負責向客人解說;在西餐接待室,學生也同樣用英文設計了有關(guān)咖啡的標語和制作咖啡的活動內(nèi)容。
三、小結(jié)
筆者做過調(diào)查,國內(nèi)100%的星級酒店餐飲工作者認為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傳授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98%的學生喜歡教師在教學中傳授中西文化的差異的相關(guān)知識并參加其他相關(guān)的教學活動。在餐飲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通過各種方式將課本中的中外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自身也要了解中西餐飲文化交際中的差異,收集資料,編寫餐飲校本教材。本人將與時俱進,繼續(xù)編寫更高質(zhì)量的教材,探索更合理的教學模式和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的技能型、應用型、創(chuàng)造型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魏婧.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J].藝術(shù)文化交流, 2013(5).
[2]袁曉紅,唐麗霞.中西方餐飲文化差異與中餐菜單的翻[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
[3]孫波.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對比分析[J].海外英語,2011(7).
[4]李鑫.“感性”與“理性”—淺談中西餐飲文化差異[J].全國情商(理論研究),2010(3).
[5]樊云.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及中餐菜名英譯初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4).
[6]譚清.餐飲英語教材建設應加大文化知識的融入[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1(4).
[7]聲魁.淺析中餐菜單英譯的原則及方法[J].邢臺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2009(4).
[8]紀亞飛.優(yōu)雅得體的中西餐禮儀[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
[9]林治,李晶歐.茶藝英語[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作者單位:東莞輕工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