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梅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北京 102200)
摘要:高職商務日語專業(yè)與其他諸多專業(yè)存在較大差別,它包含了語言和商務兩個知識領域的學習,融會貫通是其難點。該專業(yè)在課程設計上需要有突出高職特色且能將語言和商務技能打通的通道。實踐表明實訓系列課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因此有必要對實訓課的設計、教學開展和考核進行全面的探討。
關鍵詞:高職日語;實訓課;分層分段;模塊;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6-0233-02
高職商務日語人才培養(yǎng)和課程設置方面與其他專業(yè)相比,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以日語為基礎課程學習,且絕大多數學生是從零起點學起,因此這個目標下的語言學習要遵從相應的規(guī)律和路徑,在課程設置的內容和學時上都要體現(xiàn)基礎知識的學習。二是培養(yǎng)以日語為主要工作語言的從事商務活動的能力或技能。這二者屬于兩個知識領域,但卻不能割裂或者平行展開,而是應該在行業(yè)或職業(yè)對人才需求的現(xiàn)實角度融會貫通。目前這方面還不理想,需要具體和有實踐性的辦法或途徑實現(xiàn)這一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究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設計思路和人才培養(yǎng)路線,找到打通二者之間通道的橋梁,綜觀培養(yǎng)計劃可以看出,能夠承擔這一任務的正是實訓系列課程,而這個系列也正是高職區(qū)別于本科的課程體系設計的特色之一。
那么如何設計實訓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首先,要兼顧語言和商務模塊的應用訓練,為下一階段的訓練打下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只有具備這兩方面能力且有操作力之后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融會貫通。其次課程設計和內容安排要循序漸進,分層分階段進行,實施辦法要有實踐性。最后可以根據需要設計綜合考核任務來推動實踐的效果。
一、課程體系分層分階段設計
課程體系分層分段設計能夠體現(xiàn)專業(y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fā)展性,根據學習領域不同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層開展,在中高級階段銜接和打通。第一方面是語言應用實訓,從低到高開展,由難到易循序漸進?;A階段強調以語言知識為載體的外語應用技能訓練,高級階段突出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日語應用能力訓練;第二個方面是商務活動能力訓練,從點到面,點面結合,由簡單到復雜,由模擬到實戰(zhàn)演練。在商務日語綜合技能訓練階段將二者通過項目或任務的方式銜接起來,以跨領域任務形式搭建通道和橋梁。
二、教學設計模塊化
教學內容模塊化設計是實訓課開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模塊化設計的教學在實施中的要素是工具或者說載體。日語語言實訓課的實施方式是以語言為載體,創(chuàng)設情境(模塊),根據模塊設計學習任務,進行情境模擬。通過在做中學的方式實現(xiàn)基礎課程所學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訓練,是語言技能的拓展和延伸。從完成方式上來看這部分實訓依然是以語言操練為主,將日語知識學習成果付諸語言實踐,在實訓中,運用模塊化方式組織活動,教師主要任務是設計模塊,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商務活動實訓課教學的載體是項目,在模塊設計時,可以根據商務活動流程,提煉典型的工作情境(模塊)環(huán)節(jié)進行項目任務設計,并在實訓環(huán)境方面力爭給學生提供較為真實的情境來完成模擬訓練和技能操作,并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多形態(tài)的立體多維環(huán)境。
模塊化的教學設計能避免學生將實訓課和基礎課在學習內容和方式上的混淆,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在任務呈現(xiàn)時具體的模塊則可以讓學生對任務和目標更清晰,可操作性強。通過模塊化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將實訓模塊按工作流程進行串聯(lián),通過一次綜合演練的形式體驗工作任務的完整性。
三、教學開展以學生參與為中心
以教師為中心開展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這一觀念已經提出很長時間,但由于外部和內部的環(huán)境等各種原因,始終難以真正實現(xiàn)。實訓課的原則就是基于項目或模塊的活動,學生通過完成項目或任務來推動教學。實踐表明實訓課教學不僅要以學生為中心,而更要以學生參與任務為中心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以學生參與為中心的實訓課如何讓學生參與進來?怎樣保障課程效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
1.任務驅動。任務驅動下的實訓課需要在程序上下功夫。首先任務設計要具體合理,輸入要明確清晰。任務輸入是教學開展和進行下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清晰明確的接受了任務相關信息,才會產生任務執(zhí)行的動機,總之,學生只有明白任務的相關信息才能聚焦任務,執(zhí)行任務和完成任務。因此,任務驅動的形式可以多樣化,采取容易引起學生關注的手段,盡量貼近真實情景。任務驅動教學包括制定目標、呈現(xiàn)任務完成的條件和要求、活動方式、素材和成果形式。
2.興趣驅動。教學任務模塊不能以設計者為中心,而應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其知識和能力范圍進行任務設計。采取興趣驅動的方式,教師可以進行事前調查,了解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并將這些因素結合起來進行任務設計和實施。在任務輸入的方式和方法上也要兼顧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學生的聚焦問題,在實訓項目完成環(huán)境上要貼近現(xiàn)實??傊?,模塊化的教學任務,總會有一款是他愿意參與的,只有參與進來就能通過完成任務逐步引發(fā)內在的學習動機。
3.考核驅動??己耸菍虒W效果的檢驗和反饋的重要方法,如同磨刀和砍柴一般,基于教學目標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設計合理的考試評價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考試是讓人比較頭疼的事情,從教師角度來說怎么考才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水平和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從學生角度來說討厭考試是天性,考試的存在總是會給學生帶來壓力,或者說可能會引發(fā)學習的倦怠感。實訓課的考核方式多以任務或項目成果匯報的方式居多。然而壓力學習和考試也可以正向的驅動學生更好的完成任務,保證教學達到較好的效果。這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普遍性的事實。
四、考核以成果呈現(xiàn)為中心:模塊和綜合考核
一直以來各種關于考核或評價方式的研究和討論都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原因就是沒有一種考核方式能盡善盡美,尤其是實訓課這種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問題解決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如何考查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更是一個令很多教師困擾的課題。結合專業(yè)實訓教學的實踐,考核以應成果呈現(xiàn)為中心,將模塊考核和綜合考核結合起來。
1.模塊考核——注重反饋。首先,課程的考核與課程的內容設計和教學方式結合起來。比如模塊化任務驅動的教學,其考核方式首先要以成果呈現(xiàn)為依據,注重過程考核中的每個模塊和任務的完成度。其次,對學生成果的呈現(xiàn)要有反饋,討論和分析問題。實訓課相對于理論課來講,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發(fā)生改變,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和設計者首要的任務是任務模塊設計,呈現(xiàn)任務,明確考核方案。學生作為任務的接受者、完成者要分析任務和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制定腳本和成果呈現(xiàn)。這一過程也是一個系統(tǒng)教學過程。因此,在每個單元模塊的成果呈現(xiàn)后除了評價外,還應討論和分析問題,以期學生自我反思,完成能力的自我延伸。
2.綜合考核——多元評價。模塊化教學看似零敲碎打,非線性分布,模塊即任務,任務即項目,但其實無論是語言運用還是商務活動都可以形成由一個個任務鏈構成的線性流程。因此,實訓課應在考核上加入綜合考核這一模式,讓學生將各個模塊的任務鏈接起來完成一個大的項目或任務,在綜合過程中解決小范疇的問題,提升學生綜合設計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這一點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考核類似,只不過更強調考核與教學本身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此外,要進行多元評價。模塊化教學與其他學習不同,這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思維活動的單元??此坪唵螌崉t有復雜的思考活動,因此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通過學生完成任務來考查學生的能力表現(xiàn),并關注學生完成任務的思維過程。”[1]對思維能力的評價也需要酌情給予考量。
五、存在的問題
總的來說,實訓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關鍵能力的重要課程體系,但卻較難把握和做出成效。盡管實踐教學在理論設計和推進層面,通過各種手段和改革能較好的兼顧到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和技能的融會貫通。然而由于師資隊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差異,難免不流于形式和理論建設層面,在人才質量檢驗的環(huán)節(jié)上就出現(xiàn)了不適應,如語言表達能力不達標、任務完成時的協(xié)調性不夠,學生更偏于日語學習而忽略商務方面的學習,融合不夠,重視不夠等等。此外,實訓課不能單兵作戰(zhàn),它是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首先具備良好的知識和素質基礎。但實訓課可以通過分層分段的教學設計,模塊化教學以及積極合理的考核方式彌補這些問題。而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做到真正銜接起來還需要不斷的摸索和嘗試找到更好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