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德義
執(zhí)著的“掘井”人
——談王欣的油畫
文 / 李德義
王欣作品 《春到陜北》
王欣作品 《故鄉(xiāng)的橋》
有人說有兩種藝術家都能取得成功,一是“掘井”——瞄準自己藝術領域中的泉眼,百折不回、挖掘不止、直達地殼深處,汲取到甘冽的清泉;一是“引流”——博納百川,融匯各路涓流,打造自身的藝術波瀾。如果排除這種說法的絕對性,著眼其相對合理的內(nèi)核,那么我看油畫家王欣應該算是一位“掘井”式的藝術家。
王欣是幸運的,當他作為青年藝術學子,剛剛踏上藝術殿堂的階梯時,就碰上了美術界動地而來的各種思潮和流派。雖然這不可避免地使他有無所適從之感,但是他很快就果決地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定位。改革開放的大氣候為他的才氣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色彩斑斕的現(xiàn)實生活為他的藝術追求搭起了大有用功之地的廣闊平臺。他以青年人特有的敏銳和執(zhí)著,在自己鐘情的油畫苑圃中,開始了艱苦而又卓有成效的“掘井”工程。
王欣作品 《鄉(xiāng)音》
王欣作品 《暖風》
油畫是繪畫武庫中的重武器,這是一種戰(zhàn)線很長的藝術形式,不允許問津它的藝術家有絲毫的懈怠和輕松。王欣深知選擇了油畫意味著什么,他決心點燃自己的生命熱能,為油畫藝術苦耕到底。就這樣,王欣在藝術苦旅中開始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艱難跋涉。多年的藝術勞動,使王欣得到了繆斯女神的回報——他終于汲取到了油畫藝術汩汩的清泉。
王欣的畫路很寬泛,他選材的視角十分寬闊,題材內(nèi)容豐富多彩,他畫人物,對歷史畫、風俗畫、主題畫、肖像畫均有涉獵;他畫風景,從凝重、幽深的北方黑土地,到雋秀、靜謐的江南田園風光,都在他的畫布上閃爍著鮮活的生命氣息。每一處自然風貌、人文景觀都在他的畫筆下,幻化成一個個響亮的音符,跳蕩在他的色彩交響中。自然、社會、生活為王欣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
藝術是情感交流的軌跡,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不僅在于他能感受情感,還在于他能夠把感受到的情感,以不同的藝術手段表現(xiàn)出來,更在于能夠把切身的情感擺在某種距離以外去觀照,這是一種精神活動,一種用人的“力量”在客體自然與主體情思之間找到可互補互融的契合點的同時,又拉開了情化與物化之間的距離。他在自身的物質(zhì)對象化、人格化的“第二自然”、“胸中之竹”的藝術空間中,大膽地探索著、馳行著。
王欣作品 《向日葵》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宗經(jīng)》篇中寫道:“文能宗經(jīng),體有六義;一則情深而不詭,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刑事信而不誕,四則義直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不淫?!薄扒樯睢?、“事信”,不僅是指客觀的真實性,還應具有真摯的主觀情感?!帮L清”、“義直”,不僅指義正不枉之善和清純的高尚品格,還要具有“體約”、“文麗”之美。這是劉勰在評價藝術作品思想性、藝術性時,對藝術審美內(nèi)涵的精辟闡述,這是文學藝術的高品位、高層次,是很多藝術家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標。
王欣的畫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雖然達到了一定水準,但他還不滿足現(xiàn)狀繼續(xù)尋找著藝術的至高境界。為達到“風清、義直“、”體約、文麗“的藝術審美層面,相信王欣不會停止繼續(xù)跋涉的腳步。希望他不斷地深入生活,毫不松懈自己的藝術實踐,把油畫的井口開掘得更加深入,讓油畫藝術的清泉,滔滔汩汩,永不枯竭。
(作者系遼寧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著名文藝評論家)
王欣,當代著名畫家,遼海書畫院院長,《中國藝術》雜志副主編,副教授職稱。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麟祥文化藝術中心藝術總監(jiān)。油畫作品先后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首屆中國油畫作品展、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二屆中國靜物油畫展、第六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建黨8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等重要展覽,并獲團中央、全國青聯(lián)主辦的“當代中國青年書畫展”一等獎,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第十二屆群星獎”銀牌獎、“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優(yōu)秀作品獎。曾在廣東省深圳美術館舉辦“王欣油畫個人作品展”。作品集《中國美術家精品——王欣油畫專集》、 《解放戰(zhàn)爭史三大戰(zhàn)役》(大型連環(huán)畫,合作)、《王欣油畫作品集》等先后由遼寧美術出版社、遠方出版社出版,藝術專著《《素描指點》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吨袊佬g報》、《美術》等國家重點藝術報刊對其創(chuàng)作成就予以報道和評論。